格式:pdf
大小:123KB
頁數:
城市河流具有完全不同于自然或農業區域中河流的特性。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透水面積不斷增加,降雨時表面流出量急劇加大,地下水補給量則大大減小。另外,域市化的發展往往伴隨著人口的集中,帶來水的使用量和排出量的增加。本文主要分析城市水利工程建設與自然水文循環環境的相協調。
格式:pdf
大小:1011KB
頁數: 11頁
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為研究流域,基于數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和土壤類型等資料,采用1980—1990年日資料進行模型參數率定和檢驗,研究了SWAT模型在該流域的適用性;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中大氣環流模型多模式輸出結果,分析了特別排放情景下21世紀降水、氣溫、徑流、蒸發的響應過程。結果表明:與基準期相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21世紀氣溫將持續增高,年降水量將增加,徑流量較基準期將出現先減少后增大的趨勢,21世紀40年代年徑流量開始較基準期增加,預示著水源區的水資源在21世紀前期將出現減少,21世紀中后期將增加。未來氣候變化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徑流變化影響不大,總體來看有利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