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827KB
頁數: 7頁
利用小浪底水庫不同泄水建筑物的組合,塑造一定歷時、流量、含沙量及泥沙顆粒級配的下泄水流與下游伊洛河、沁河的"清水"對接,在花園口站形成協調的水沙關系,實現既排出小浪底水庫的庫區泥沙,又不淤積下游河道的目標。2003年9月6~18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就該理論開展了原型試驗,試驗結果表明:①利用異重流排沙和渾水水庫排沙的特點,達到了小浪底水庫攔沙初期"攔粗排細"、減緩庫區淤積的目的;②利用小浪底-花園口區間的洪水資源,將小浪底水庫排出的細泥沙輸送入海,并且不增加下游河道淤積,提高了水流的輸沙效率;③實現了下游河道減淤與減災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