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與城市用地空間結構雙優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30KB
頁數:2P
人氣 :93
4.5
文章分析了城市產業變遷與城市用地空間結構演變的相關理論,并以華中地區的特大城市武漢市為例,分析了該市產業結構現狀及城市用地結構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促進產業結構與城市用地結構\"雙優化\"的政策建議。
城市產業結構與空間結構優化研究——以蘭州市為例
格式:pdf
大小:19KB
頁數:1P
產業活動和空間結構是城市構成的重要載體,它們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關聯。本文以蘭州市為例,分析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空間結構演變之間的關系,總結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并分析產業結構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
城市產業結構調整與空間結構優化的研究——以蘭州市為例
格式:pdf
大小:639KB
頁數:5P
隨著我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對城市外部空間形態演化和內部空間結構的重組產生影響作用越來越大。本文以蘭州為例,研究其建國以來產業結構調整過程與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產業結構調整引起了蘭州市空間結構的優化。
城市空間結構
格式:pdf
大小:2.3MB
頁數:16P
4.6
材料五:第三節城市空間結構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城市功能區的概念和類型。 2.理解并掌握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經濟因 素對城市功能分區的影響(★?) 能力目標: 通過認識城市功能區的特征和區位,學會分析功能區的方法; 掌握分析城市功能區成因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認識城市,理解四大因素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和合理規 劃起重要的指導作用,從而進一步熱愛自己生活的城市。 學習思路: 為什么分→怎么劃分→影響因素→如何評價? 教學重點與難點: ⒈分析城市不同功能區的分布 ⒉城市功能分區的形成原因,其中經濟因素對城市功能分區的 影響是重點兼難點。 教具準備:有關圖表,課件 播放歌曲《家住臨沂》展示大美臨沂風光圖片,激發學生對家 鄉的熱愛。 導入新課:讀教材p44圖2-3-1北京市不同功能區,回答: 圖中所示的功能區分別以哪種
《城市的空間結構》教學設計
格式:pdf
大小:8KB
頁數:5P
4.4
《城市的空間結構》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第2冊)第二 章《城市的空間結構與城市化》第一節“城市的空間結構” 第一課時。 [課程標準]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解釋其形 成原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與城市功能分區、城市內部空 間結構之間的關系。②掌握影響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主要因 素。 2.過程與方法 充分運用資料合作探究,分析數據,繪制坐標圖,提高 學生地理分析理解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學生所處城市的實例分析,學以致用,樹立運 用地理的意識,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②通過討論、交流展 示等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城市功能分區和空間結構。2.難點:城市空間 結構的形成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章丘四中衛星圖片”。從圖中可 以看出我們學校的
銀川市產業集聚與城市空間結構優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280KB
頁數:6P
4.6
產業在城市各個區域的集聚,加大了城市的功能分區,必然引起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文中根據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空間分布狀態,以銀川市的支柱產業為基礎,結合銀川市城市地域空間發展趨勢,分析制造業八個行業和現代物流業的空間集聚特征。結果表明:銀川市大體上形成了興慶區的東南向以現代物流業集聚發展為主,郊區和郊縣以制造業沿交通軸線塊狀集聚發展的格局。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產業集聚和空間結構拓展均為動態過程,兩者相互協調,共同優化,促進城市經濟的快度發展。
新城建設與城市空間結構優化研究——以廣州為例
格式:pdf
大小:355KB
頁數:5P
4.4
一、引言新城運動源自19世紀末e·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為解決大城市過度擁擠和無序蔓延,發達國家在大都市區內規劃建設具有一定規模和密度的新城市的運動。從新城運動的起源可以看出,建設新城最初和最主
上海產業集聚區發展與城市空間結構優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321KB
頁數:4P
4.8
經濟外部性和生產創新性要求城市產業空間集聚,柔性生產方式促使產業集聚更加小型化和靈活化,產業集聚區是適應這樣的時代要求而產生的。引入產業集聚區這一概念,闡述了上海產業集聚區的發展現狀、空間布局,分析了產業集聚區如何構建上海\"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的機制,最后提出了利用產業集聚區推動城市網絡化全面發展的建議。
新區建設帶動舊城改造 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格式:pdf
大小:21KB
頁數:3P
4.5
城市空間布局是《戰略規劃》三個專題之一,提出了廣州城市發展要采用有機疏散、開辟新區、拉開建設、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措施和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的空間發展策略。本文回顧總結了在《戰略規劃》城市空間布局策略指引下,三年來廣州市在城市新區建設、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方面的實施成效與建設成就。
建筑空間結構的設計與優化
格式:pdf
大小:214KB
頁數:3P
4.4
現代城市已經變得越來越擁擠,由于土地的稀缺性,高層建筑開始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了在此背景下的建筑空間結構的設計與優化,介紹了一些建筑內部空間結構的優化原則和方法。文章的研究有助于建筑設計師們利用好建筑有限的空間,提升設計質量。
新鄉市城市空間結構探析
格式:pdf
大小:11KB
頁數:4P
4.3
新鄉市城市空間結構探析 王瑛張新 摘要:文章通過對城市空間結構理論的相關研究,在分析新鄉市城市空間結構的歷史演變 和特征的基礎上,對新鄉市未來城市空間結構進行研究,提出“一城三區”的菱形 城市空間結構模式和“多極共生”的城市核心區發展理念。 關鍵詞:空間結構;新鄉市;“一城三區”;“多極共生” 城市空間是各種人類活動與功能組織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間投影,是城市建設 與發展的載體,城市空間結構的研究是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的核心內容,城市的區 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發展目標的實現等研究最終均要落實到空間上。因此,城 市空間結構的合理性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1、中國高速城市化進程的宏觀背景 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的加速期。近10年來,城鎮化水平從1995年的 29%上升到2005年的43%。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我國的城鎮化率從 36%提高到60%屬于加速期
第1講城市空間結構
格式:pdf
大小:618KB
頁數:8P
4.6
第1講城市空間結構 一、選擇題 某城市島國大力建設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決了80%以 上國民的居住問題。下圖示意2008年該國公共住房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1~2 題。 1.該國公共住房()。 a.呈現出明顯的等級分布 b.相對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向外呈環狀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線分布 2.該國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慮城市的()。 a.功能分區、基礎設施b.人口分布、產業結構 c.土地價格、休閑娛樂d.環境質量、歷史文化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中心城區位于中南部,公共住房并不是以中心城 區為核心呈環狀分布,也未體現出明顯的等級分布。公共住房都由巴士線、 快速交通線連接,故選d項。第2題,該國公共住房主要沿快捷、高效的公 共交通線分布,更加便捷地聯系各個工業區,更加方便了居民工作,所以該 國公共住房的布局主要考慮
城市空間結構考點解析
格式:pdf
大小:770KB
頁數:9P
4.5
1 必修二專題二城市的形成及空間結構 考點1不同地理環境中鄉村聚落的分布特點及成因 地理環境特點形態成因分布 平原規模大,人口多, 房屋密集 團狀農耕條件優越, 開發歷史悠久 平原及濕潤盆地 內部 丘陵狹長帶狀地形比較平坦, 水源充沛 坡麓地區 山區分散,規模小, 具有流動性 散漫型便于生產、生活山間谷地和盆地 干旱區規模小而集中團狀、帶狀泉水和河流附近沙漠邊緣綠洲 濕潤區規模小而分散散漫型便于排灌,就近 管理 水稻種植區 交通發達區狹長,沿交通線 延伸 帶狀便利的交通條件臨近交通線 商貿繁榮區規模較大團狀商貿活動對人口 的吸引 經濟發達、交通 便利地區 【例題1】讀兩個地區的鄉村聚落形態示意圖,回答問題 (1)根據鄉村聚落形態,一般可以推測出兩個地區地理環境的特點,則甲地區_____________, 乙地區___
高中地理“城市的空間結構”教學設計
格式:pdf
大小:475KB
頁數:2P
4.5
【教學內容】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二)'城市的空間結構'(第一課時)。【課標要求】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教材分析】關于本節內容,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城市的幾種主要功能區及各功能區的分布位置、組成及特點,了解影響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原因,特別是經濟因素,學會運用實例解釋所在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原因。可選擇一個典型的、學生熟悉的城市作為案例進行分析。
廣州城市空間結構演變下的住區分布研究
格式:pdf
大小:942KB
頁數:13P
3
廣州城市空間結構演變下的住區分布研究——以廣州城市空間結構演變為背景,從經濟學上探討住區分布的形成原因與演變趨勢,并結合廣州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尋求可行的住區分布優化調整措施,進而起到促進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并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
西方城市空間結構研究的理論進展
格式:pdf
大小:175KB
頁數:5P
4.3
西方城市空間結構研究的理論進展 楊永春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地理科學系,甘肅蘭州730000) 摘要:文章綜述了西方國家城市空間結構研究的理論進展,概括了城市空間結構各時期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理 論觀點,展望了城市空間結構未來研究的趨勢和方向。工業化以前西方城市空間結構研究主要側重于城市表面形 態的揭示,把城市空間結構同發展過程分離開來論述其特性。工業化以后的城市空間結構研究進展十分迅速,在研 究中十分重視引入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在不同時期出現了不同的學術派別,并總結出諸多城市空間 結構的理論模型。 關 鍵 詞:城市;空間結構;西方國家 中圖分類號:k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ο2363(2003)04ο0001ο05 收稿日期:2002-08-23;修回日期: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教學設計
格式:pdf
大小:53KB
頁數:5P
4.3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教學設計 [課標分析]課標要求: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 根據教學內容此“標準”可理解為:①該“標準”強調了學生應掌握的重點知識 為“城市的空間結構”和“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原因”;②“運用實例分析和解 釋”,既強調了教與學的過程和方法,即采用案例教學法,也強調了要能夠理論 聯系實際的目標要求。 [教學設想]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是城市化的基礎知識,本節教材的重點是城市的空 間結構”和“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原因”,而要理解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 變化,必須了解城市形態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的一些基礎知識。本節教 學設想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聯系實際生活和生產,拓展學生思維,學以致用。首 先,本節課采用讀圖分析的方法,將需要掌握的知識設計成問題并逐層展開,培 養學生讀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聯系實際,學習對生活生產有用的地 理
城市商業活動空間結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格式:pdf
大小:497KB
頁數:6P
4.8
首先對城市商業活動的概念和研究內容進行了界定,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國內外城市商業活動的空間結構研究的演化特征,并指出了我國在城市商業活動的空間結構研究方面的薄弱環節、發展方向研究意義。
小城鎮建設用地與空間結構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201KB
頁數:未知
4.6
小城鎮土地利用布局是根據國有土地的性質、城鎮的功能與建設方針,全面安排各類用地、合理安排各種建筑物、構筑物、各項生產基礎設施的布局以及綠化、美化的布局等,以形成城鎮布局的統一有機體。空間布局結構的形態是城鎮各種物質要素構成及其功能組織方式在空間上的具體表現,是城鎮所表現的發展變化著的空間形式的特征。
大跨空間結構論文
格式:pdf
大小:14KB
頁數:6P
4.6
大跨空間結構新體系概論 1.張拉整體結構 張拉整體結構(tensegritysystem)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建筑師富勒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 所謂張拉整體體系就是一組不連續的壓桿與一組連續的受拉單元組成的自支撐、自應力的空間 平衡體系。這種結構體系的剛度由受拉索和受壓單元之間的平衡預應力提供,在施加預應力之 前,結構幾乎沒有剛度,并且初始預應力的值對結構的外形和結構剛度的大小起著決定作用。 富勒認為宇宙的運動是按照張拉整體的原理運行的,萬有引力是一種平衡的張力網,而各個星 球是這個網中互相獨立的受壓體。自然界中總是趨于有孤立的壓桿所支撐的連續的張力狀態, 大自然符合“間斷壓連續拉”的規律,我們一定能制造出基于這個原理的結構模型。 在張拉整體結構體系的發展中,多面體幾何構成了張拉整體幾何研究的基礎,結構拓撲的研究 完善了張拉整體體系的形態學內容,特別是過去的十多年中,力學方法
城市大型地下空間結構地震風險評估體系研究
格式:pdf
大小:183KB
頁數:6P
4.5
城市大型地下空間結構引領著未來地下工程開發的新趨勢,其抗震性能已成為工程及學術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基于數值仿真分析的計算結果,提出了適合大型地下空間結構的地震風險評估體系,首次構建了評估指標,利用權重系數法確定了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結合評估項目實踐,采用模糊語言描述進行了風險等級的劃分,進而建立了適合地下結構地震風險評估的控制流程并進行了實例驗證。研究結果表明:基于數值仿真分析的地震風險評估體系能夠直觀地呈現結構地震破壞機制,有效地進行風險溯源,從而給出合理的風險等級和針對性的控制措施,獲得滿意的風險評估結果。地震風險評估體系的建立為城市大型復雜地下結構的地震風險預測相關指南規范的研究提供了參考數據。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專業監理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