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近日發布了《中小學校智能化系統設計標準》的修訂征求意見稿,這標志著該省在教育設施建設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修訂不僅響應了國家對中小學機構信息化建設的要求,還針對河南省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和總結,旨在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校的智能化系統實施,避免重復建設和實現資源共享。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近日發布了《中小學校智能化系統設計標準》的修訂征求意見稿,這標志著該省在教育設施建設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修訂不僅響應了國家對中小學機構信息化建設的要求,還針對河南省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和總結,旨在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校的智能化系統實施,避免重復建設和實現資源共享。新標準涵蓋的內容廣泛,從總則、術語到基本規定,再到具體的信息化應用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等多個方面,為未來中小學校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詳細的指導方針。
文件特別強調了智能技術在校園安全防范中的重要性,例如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以及出入口控制系統等技防設施的配置。根據示范型中小學安全防范技術設施的基本配置表,不同區域應設置相應的普通攝像機、智能分析攝像機、入侵探測器和其他相關設備。這些措施顯著增強了校園的安全防護能力,預防潛在風險,為師生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的學習環境。對于寄宿制學校,意見稿特別提出應在關鍵位置安裝身份識別裝置,以便對學生進出校門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記錄,并能夠在非允許時段或特殊情況下觸發警報至安防監控中心。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安全性,也為緊急情況下的響應提供了及時的信息支持。
新標準還關注到了電梯多方通話系統的設立,要求在電梯轎廂、電梯機房等重要地點設置此類系統,以保障乘坐人員的安全并便于緊急救援。這體現了對細節的關注及對學生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視。同時,為了確保巡查記錄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系統巡查記錄保存時間應不少于90天。通過這樣的安排,可以更好地監督和管理校園內的安全狀況,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除了安全防范方面的內容,新標準也涉及到了信息設施系統的多個組成部分,如信息接入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移動通信信號覆蓋系統、用戶電話交換系統、無線對講系統、信息網絡系統、有線電視系統、公共廣播系統、會議系統、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等。這些子系統的合理配置與優化,能夠極大地促進學校內部的信息交流與共享,提高教學效率和服務水平。例如,在多媒體教室中預留至少三個信息插座,其中一個布置在講臺處;辦公室按5至10平方米劃分工作區,并為每個工作區設置1至3個信息插座;計算機教室按照課桌位置布置信息插座等,都顯示了設計者對教學實際需求的深刻理解。
對于圖書管理系統,新標準提出了具體的功能要求:實現學校圖書的入庫、借閱、催還、掛失、查詢、統計等功能,支持信息的采集、檢索、發布和管理,從而實現信息共享和服務。電子圖書閱覽室則需配備計算機、云終端或平板電腦和相應軟件管理平臺,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閱覽音像、電子圖書,并優先接入教育專網數字圖書系統等網絡資源。這種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參考資料和支持工具。
智能化集成系統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它集成了信息設施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機房綜合管理系統等多個子系統,實現了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采集、數據通訊、實時信息和歷史數據分析、可視化展現、聯動控制功能。該系統包括智能化信息集成(平臺)系統和集成信息應用系統,具有標準化通信方式和信息交互的支持能力,符合國際通用接口標準、協議及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通過對建筑的具體功能、智能化系統的配置、具體的管理需求等方面的考慮,確定其適用性和可靠性,使得整個校園的運作更加高效有序。
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化元素融入到校園生活中,未來的教育環境將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和人性化。新標準的出臺不僅是對當前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一次重要升級,也是對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的一種積極探索。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不僅可以改善教學條件,還能提升校園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河南省住建廳此舉無疑為全國其他地區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有望引領更多地方重視并加快推動本地中小學校的智能化進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加入到這場變革之中,共同構建一個更美好的智慧校園時代。
原文可點擊鏈接查看:
《中小學校智能化系統設計標準(征求意見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