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5KB
頁數: 1頁
不同規格復羽葉欒樹透光率的比較分析 劉 美,王 琪,廖飛勇* 【摘 要】為了明確復羽葉欒樹樹下光強的變化規律,采用 AccuPAR(LP-80)植物冠層分析儀,測 定了不同規格的復羽葉欒樹樹下透光率及葉面積指數的日變化,分析了復羽葉欒樹冠幅、胸徑、樹 高之間的相互關系、葉面積指數與透光率之間的關系以及復羽葉欒樹對光強的影響。結果表明:復 羽葉欒樹的胸徑與冠幅、樹高具有極顯著正相關關系( P<0.01) ,冠幅與樹高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P<0.05)。晴天和陰天復羽葉欒樹樹下透光率的日變化明顯不同,晴天冠層內透光率的日變化 曲線大致呈“ V”字型,表現為早晚高,午間低;陰天冠層內透光率的日變化曲線大致呈“ M”字 型,早晚和午間均較低,期間出現高峰值。葉面積指數與透光率的變化有極強的規律性,不同規格 復羽葉欒樹不同距離的透光率隨著葉面積指數的增加呈現負冪指數下降的趨勢。提出了復羽葉欒樹
格式:pdf
大小:951KB
頁數: 6頁
陜西羽葉報春(Primula filchnerae)是百年絕跡、曾被植物界視為可能絕滅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其種子萌發和成苗是其種群續存的前提,也是其園林開發時繁育工作的理論依據。本研究發現,陜西羽葉報春種子細小,25℃、低光(2700 lx)和當年采集種子是其萌發的最適條件。然而,該條件的成苗率僅25%左右,成苗/萌發比也比其它處理低。29℃高溫下陜西羽葉報春種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休眠,赤霉素(GA3)處理后萌發率雖顯著增加,始萌發時間縮短,但高濃度(200 mg/L)GA3處理使種子成苗率和成苗/萌發比顯著降低。經過2個多月的高溫高濕(29℃下萌發)處理后,將未萌發的種子重新在最適溫度25℃下萌發,發現它們的萌發率不受影響,但始萌發時間顯著縮短。以上結果說明陜西羽葉報春種子成熟后,及時采收并適當讓其高溫休眠一段時間,萌發時先用低濃度(20 mg/L)GA3處理,不但可以顯著提高萌發率,而且可提高成苗率和成苗/萌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