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5KB
頁數: 1頁
俗稱電子粉。在交流電壓作用下,燈絲交替地作為陰極和陽極。燈管內壁涂有熒光粉。管內充有 400Pa-500Pa 壓力的 氬氣和少量的 汞。通電后,液態汞蒸發成壓力為 0.8Pa 的汞蒸氣。在電場作用下,汞 原子不斷從原始狀態被激發成激發態, 繼而自發躍遷到基態, 并輻射出波長 253.7nm 和 185nm 的紫外線 (主 峰值波長是 253.7nm ,約占全部輻射能的 70-80 %;次峰值波長是 185nm ,約占全部輻射能的 10% ),以 釋放多余的能量。熒光粉吸收紫外線的輻射能后發出可見光。 1974 年,荷蘭飛利蒲首先研制成功了將能夠發出人眼敏感的紅、綠、藍三色光的熒光粉 氧化釔 (發紅光, 峰值波長為 611nm )、多鋁酸鎂(發綠光,峰值波長為 541nm )和多鋁酸鎂鋇 (發藍光,峰值波長為 450nm ) 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三基色熒光粉(完整名稱是稀土元素三基色熒光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