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517KB
頁數: 6頁
以哈爾濱地鐵大斷面隧道為背景,對雙側壁導坑法施工誘發的地面沉陷及隧道本身的變形規律進行研究。利用MIDAS/GTS建立空間有限元模型,采用數值模擬和實際監測數據相結合的方法,對地表沉降、拱頂下沉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地表沉降曲線呈\"漏斗\"狀,且沿開挖導洞中線呈對稱分布,影響范圍約為2. 5D(D為隧道洞徑);左上導洞(1號導洞)、右上導洞(2號導洞)、中上導洞(5號導洞)開挖是引起地表下沉的主要原因;拱頂沉降主要發生在距開挖面15 m(1倍隧道洞徑)范圍內,最大下沉值為-17. 79 mm,占拱頂總沉降量的66%;采用超前加固的方式控制拱頂下沉效果顯著,數值仿真結果與實際監控量測數據吻合較好。MIDAS/GTS有限元數值仿真軟件可以有效地預判地層變形。
格式:pdf
大小:670KB
頁數: 12頁
1 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工藝工法 QB/ZTYJGYGF-SD-0104-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劉強 1 前言 1.1 工藝工法概況 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廣泛應用于大跨度隧道、地鐵、海底隧道、水底隧道和沉降 要求特別嚴格的地下工程。雙側壁導坑法先開挖隧道兩側導坑,及時施作導坑四周 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然后再分部開挖中部剩余土體的隧道開挖施工方法。一般將 斷面分成四塊:左、右側壁導坑、上部核心土、下臺階。分部及時支護,形成支護 整體,縮短作業循環時間, 逐步向縱深推進的作業方法, 形成開挖及施作初期支護, 混凝土仰拱緊跟下臺階及時施作構成穩固的初期支護體系。 1.2 工藝原理 雙側壁導坑法是采用先開挖隧道兩側導坑,在開挖導坑時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 動;并及時施作導坑四周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必要時施作邊墻襯砌,控制圍巖變 形;進行信息化施工管理,隨時掌握施工過程的動態變化,然后再根據地質條件、
雙側壁導坑法防水差的原因知識來自于造價通云知平臺上百萬用戶的經驗與心得交流。 注冊登錄 造價通即可以了解到相關雙側壁導坑法防水差的原因最新的精華知識、熱門知識、相關問答、行業資訊及精品資料下載。同時,造價通還為您提供材價查詢、測算、詢價、云造價等建設行業領域優質服務。手機版訪問:雙側壁導坑法防水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