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153KB
頁數: 6頁
長期以來,土地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加強對土地資源承載力水平的科學評價,成為科學規劃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據。運用\"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WSR)系統方法論構建土地資源承載力理論框架和指標體系,綜合運用\"熵值-耦合協調-灰色關聯\"等系統分析方法,對京津冀地區土地資源承載力綜合水平、主要影響因素、系統協調發展水平、系統內部的關聯程度進行系統評價。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區土地資源承載力無論是綜合水平還是有序發展水平,均呈上升態勢。其中\
格式:pdf
大小:18KB
頁數: 9頁
京津冀區域合作機制研究——基于政府制度創新視角 李燕 發布時間 :2010-08-05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日益發展的區域經濟要求突破單個區域資源與生產率的限制, 區域合作成為區域間經濟協調的必 然選擇。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成為帶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京津冀正處于環渤海地區的核心區, 加強京津冀經濟合作,進而實現資源整合、提升整體實力、增強輻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京津冀區域特征及合作現狀 (一)京津冀區域特征 京津冀區域作為繼長三角和珠三角后中國經濟第三大引擎, 2007 年區域生產總值達 2.79 萬億元,占全國生產總值的 11.3%,對我國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多年發展中,京、津、冀三地逐漸形成較為明顯的區域特征: 1. 京、津、冀三地具有彼此獨立的利益訴求。 在我國現有行政區劃和財政體制條件下, 各地方政府擁有對土地、 資金等資源的控制權及行政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