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185KB
頁數: 6頁
通過連續5年定位試驗,以紫云英、秸稈和商品有機肥等有機物料還田的稻田土壤為對象,研究有機物料還田后不同物理分組下土壤組成特點和有機碳變化特征。結果表明,稻田土壤團聚體主要分布在2~0.25mm與0.25~0.053mm粒級,團聚體顆粒有機碳含量隨著粒徑的減小而減少。有機物料還田可提高0.25~0.053mm和0.25mm和<0.053mm團聚體顆粒有機碳含量呈顯著相關,與2~0.25mm團聚體顆粒有機碳含量呈極顯著相關。稻田土壤施用紫云英、秸稈和商品有機肥等有機物料,可有效提高土壤微團聚體和輕組成分顆粒含量,增加土壤微團聚體和輕組有機碳含量,改變稻田土壤有機碳庫組成特征。
格式:pdf
大小:438KB
頁數: 6頁
利用武漢市主城區1996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TM遙感影像數據以及土壤樣品的實測數據,分析了武漢市主城區1996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LUCC)及其對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武漢市主城區的LUCC表現為水域、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減少,城鄉居民用地增加;有機碳密度為林地>草地>耕地>城鄉居民綠化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武漢市主城區土壤有機碳總儲量先遞減后上升,各時期都是耕地和水域的有機碳儲量最高,且城鄉居民綠化用地的土壤有機碳儲量年年增加,而水域的有機碳儲量年年減少;土壤有機碳儲量增加的來源主要是水域轉化為耕地和城鄉居民綠化用地,減少的來源主要是耕地轉化為城鄉居民綠化用地和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