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698KB
頁數: 8頁
教學課題 2.5 地下室構造 共 68課時 第 11、12課時 專業 /課程 建筑施工 授課班級 :15 、17建筑班 二、教學分析 本課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構造》第二版,由孫魯、甘佩蘭主編,建筑構造是中職建筑類專業 主要專業課程之一,是學生了解整個建筑營造形式的一門必修課。通過本門課的學習學生可能對整個建筑 內外部構造有了一定理論基礎。 三、教學目標 了解:地下室防潮與防水的意義與做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地下室的防潮做法 難點:地下室防水做法 四、教學方法 教法:任務驅動法、直觀展示法 學法:組內討論,自由發言 五、教學環境教具 環境:教室 教具:教案、 PPT 六、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組織準備:課前介紹,師生問好。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 10 分 鐘) 師生問好! 地下室結構的詳細說明: 地下室結構按規范劃入了基礎部分, 它是 放在基礎的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46KB
頁數: 1頁
開始時間 完成時問 泥漿制配 過程控制 比重 含砂率 黏度 穩定性 失水量 ph值 膠體率 清底 清底后泥 漿比重 清理 次數 檢測方法: 驗收情況: 開始 時間 完成 時間 撿測儀器: 槍鍘方法: 驗收情況: 導管 安裝 檢測儀器: 檢測方法: 驗收情況: 實測坍落 度(mm) 實測砼面 深度(m) 實測砼面 高差(mm) 導管拆除 長度(m) 導管埋深 長度(m) 循環中 泥漿質量指標 1.新制備泥漿清置 24后,相對密度、黏度, PH值,含砂率,失水量測試全部合格; 2.在成 槽過程中,每進尺 1-5M或者每4小時測定一次相對密度和黏度; 3.挖槽結束及刷壁完成后 分別取槽內上下三段的泥漿進行密度和黏度和含砂率和 PH值的驗收指標; 4.清槽結束前測 試一次密度,黏度;澆灌混凝土前測相對密度,且前后兩次都取槽底 200MM處泥漿; 5.失 水量和PH值應在每槽中部和底部各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