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路數對熱泵空調中冷凝和蒸發兩用換熱器性能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517KB
頁數:6P
人氣 :67
4.5
在空氣的進口狀態和流量、換熱器的幾何結構尺寸、管路排布方式等相同時,研究了支路數對蒸發和冷凝兩用換熱器流動與傳熱性能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隨支路數增多,空氣與制冷劑間的傳熱溫差會增大,但總傳熱系數卻會變小;室內換熱器作蒸發器時,換熱量先升后降,最小值比最大值小23.2%,存在使換熱量最大的最佳支路數,在支路數小于或大于最佳支路數時,換熱量的主導因素分別為傳熱溫差與總傳熱系數;室內換熱器作冷凝器時,換熱量隨支路數增多單調遞減,最小值比最大值小40.55%,總傳熱系數始終是制約換熱量的主導因素.因此,為協調并同時提高制冷、制熱循環的效率,需要優化熱泵系統中換熱器的支路數.
支路數對熱泵空調中冷凝和蒸發兩用換熱器性能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266KB
頁數:6P
支路數對熱泵空調中冷凝和蒸發兩用換熱器性能的影響——在空氣的進口狀態和流量、換熱器的幾何結構尺寸、管路排布方式等相同時,研究了支路數對蒸發和冷凝兩用換熱器流動與傳熱性能的影響規律.
流路布置對熱泵空調中冷凝和蒸發兩用換熱器性能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865KB
頁數:6P
研究了順交叉、逆交叉和nu型三種流路布置對r22熱泵空調中冷凝和蒸發兩用換熱器性能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作為蒸發器時,nu型的換熱量最大,比逆交叉和順交叉的換熱量分別增加了1.5%和3.25%;作為冷凝器時,順交叉的換熱量最大,分別比逆交叉和nu型的換熱量增加了7.4%和1.28%;依據蒸發器和冷凝器的換熱量之和比較,nu型的最大,順交叉的次之,逆交叉的最小.因此,nu型是使制冷循環和制熱循環效率較高的流路布置.
流路布置對熱泵空調中冷凝和蒸發兩用換熱器性能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270KB
頁數:6P
3
流路布置對熱泵空調中冷凝和蒸發兩用換熱器性能的影響——文章研究了順交叉、逆交叉和nu型三種流路布置對r22熱泵空調中冷凝和蒸發兩用換熱器性能的影響規律.
室外換熱器流路布置對熱泵空調器的性能影響分析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5P
4.8
在壓縮機、毛細管、室內換熱器及室外換熱器的幾何結構尺寸均相同的情況下,對室外換熱器的流路布置進行了優化.實驗結果表明:室外換熱器作冷凝器時采用逆交叉流,作蒸發器時采用順交叉流,這樣能夠提高換熱器和熱泵系統的性能,使得熱泵空調的制冷和制熱循環壓縮機功率分別降低3.81%和5.46%,制冷量和制熱量分別增加2.73%和2.78%,使制冷能效比eer提升6.82%,制熱能效比cop提升8.73%.數值比較結果表明:優化后的流路布置可增大換熱器各支路后半部分的傳熱溫差和傳熱系數,從而提高了換熱器的性能.
水源熱泵用換熱器性能綜合實驗臺的開發
格式:pdf
大小:214KB
頁數:未知
4.3
根據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熱工測試技術等關于換熱器性能的基本測試原理和方法,結合現行的國家標準與規范要求,研發了水源熱泵用換熱器綜合實驗臺。該實驗臺利用控制與測量技術,采用被測換熱器與輔助換熱器水側部分的冷熱負荷,通過水-水板式熱交換器相互抵消方法,以及換熱器兩側熱平衡工作原理,即換熱器水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制冷劑側放出或吸收的熱量基本相等,可以實現在不同工況下對不同結構形式的r22蒸發器及冷凝器的換熱性能和流體阻力性能進行全面的測試。為換熱器的選型、優化設計和新產品開發提供依據和驗證手段。
家用熱泵空調器室外機換熱器的流路優化
格式:pdf
大小:516KB
頁數:7P
4.4
針對家用熱泵空調器用的9.52mm和7mm雙排室外換熱器,在額定制冷制熱工況下,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流路數對換熱器性能的影響,對9.52mm換熱器的流路的進一步優化,得到制冷制熱綜合性能更優的流路布置方式,并在整機上進行試驗驗證。結果表明,制冷劑側壓降對冷凝器和蒸發器的換熱都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對較小管徑的換熱器;由于蒸發器中制冷劑側壓降較大,熱泵空調器室外機用的換熱器作冷凝器時對應的最佳流路數少于作蒸發器時的;適當增加過冷管數會進一步提高熱泵空調器室外機換熱器的綜合換熱能力;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趨勢大致相同。
空調用熱管換熱器性能研究
格式:pdf
大小:661KB
頁數:3P
4.4
本文研究了以r22作為工作液體的熱管換熱器在不同空調工況下的運行性能,發現在強制對流換熱狀態下,熱管換熱器eer值較高,換熱效果理想。實驗結果表明熱管換熱器將在空調節能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熱泵空調換熱器水側污垢故障的診斷
格式:pdf
大小:617KB
頁數:4P
4.3
提出了換熱器水側污垢的理論模型;利用減小水流量的方法來模擬污垢故障,當故障發生時,吸排氣壓力會上升,這相當于熱泵的制熱系數降低了;神經網絡由于具有模擬任何連續非線性函數的能力和利用樣本學習的能力,已被用于本系統的故障診斷中;采用感知器學習算法對熱泵空調換熱器水側污垢故障進行診斷。
空調用換熱器性能綜合實驗臺的開發研究
格式:pdf
大小:830KB
頁數:5P
4.5
根據熱力學和傳熱學中換熱器性能的基本測試原理,研究開發了空調用套片式換熱器綜合實驗臺.該實驗臺可以在不同工況條件下對不同結構形式的r22和r410a蒸發器及冷凝器的換熱性能和阻力性能進行實驗.通過對r22冷凝器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實驗臺自控程度高,實驗數據精確可靠.
采用微通道換熱器的熱泵型空調器性能研究
格式:pdf
大小:748KB
頁數:5P
4.3
基于對采用自行研制的微通道換熱器的熱泵型空調器的實測結果,計算分析采用微通道換熱器的熱泵型空調器的能效提升效果。結果表明,在保持換熱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采用微通道換熱器可以使熱泵型空調器的制冷和制熱的能效提高20%以上。
管壁厚度對平行流換熱器性能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6P
4.7
根據已有的實驗數據,建立扁管的(當量直徑為0.199~1.923mm)三維數值模型,分析平行流換熱器中管壁的軸向導熱及扁管的內外壁溫差對換熱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re數較低時(re=185),忽略管壁的軸向導熱對nu數的影響很大,使nu數值偏小,偏差最高達50%以上;re數較高時(re=8166),用扁管的外壁溫度代替內壁溫度,同樣也會使nu數值偏小,偏差高達55%以上。故平行流換熱器中管壁厚度對換熱的影響不能忽略。
空調換熱器性能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小:369KB
頁數:4P
4.5
通過空調換熱器的試驗數據與理論計算分析,研究不同結構參數的翅片管式空調換熱器的換熱和阻力性能,分析研究換熱器的傳熱和阻力性能的影響因素,從而為空調系統的設計開發與改進提供必要的依據。
室外換熱器流路對變頻空調APF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443KB
頁數:2P
4.5
通過對空調室外換熱器四種流路進行實驗及分析,管路流程布置對冷凝器的換熱性能有重要影響。單排換熱器"復熱"對能力、能效影響較小;換熱器做冷凝器時,壓力損失對能力、能效影響較小;做蒸發器時,壓力損失對能力、能效有較大影響。當室外換熱器制冷過冷度足夠時,設計較少的過冷管有利于獲得較高的apf。
空調換熱器用銅量對空調器性能的影響分析
格式:pdf
大小:148KB
頁數:1P
4.4
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都在大程度上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現代生活使人們走進了電器普遍使用的時期。空調作為轉換房間溫度的電器,越來越受到普遍應用,這就加大的對空調的需求和質量的要求。在當前追求高效益、高質量的時代,空調領域也在不斷開拓,對于空調器中的銅管,人們也在不斷研究,追求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已成為銅管制造業公認的發展趨勢。
三介質換熱器及其在熱泵(空調)系統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6P
4.7
針對現有復合能源系統閥門切換、制冷劑優化分布等問題,本文介紹翅片管式三介質換熱器及其在復合能源熱泵及回路熱管/蒸氣壓縮一體式機房空調系統中的應用。基于三介質換熱器的太陽能-空氣源熱泵(空調)系統采暖季平均能效可達3.74(北京地區,9℃取熱),較空氣源熱泵+輔助電熱空調系統可節能30%以上。而基于三介質換熱器的回路熱管/蒸氣壓縮一體式機房空調系統在室內外溫差20℃時能效比達到20.0,全年能效比達到11.4,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明顯的節能效果。翅片管式三介質換熱器及復合能源熱泵(空調)系統為各類建筑的溫度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節能方式和技術。
多功能熱泵空調器中蓄熱裝置的蓄能特性研究
格式:pdf
大小:546KB
頁數:7P
3
多功能熱泵空調器中蓄熱裝置的蓄能特性研究——蓄熱裝置是多功能熱泵空調器的關鍵設備,其運用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這種節能空調器運行的成敗.通過對蓄熱機理分析,建立了蓄熱裝置的蓄熱水箱和螺旋換熱盤管數學模型.經實驗驗證了所建模型的準確性.同時,對蓄...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裝修項目經理(一級建造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