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山的建筑遺產與其所在環境關系解析
格式:pdf
大小:2.5MB
頁數:4P
人氣 :90
4.7
首先研究了中國傳統名山的功能發展歷程,然后進一步分析了帝王和儒、釋、道等指導名山營建的文化背景與其建筑理念。由此總結出中國風景名勝區的傳統建筑創作的根本原則: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精神交流及其文化活動的需求,力求名山風景建筑從總布局到宏觀、中觀、微觀的處理,均以自然環境為主,自然與建筑融為一體。作為中國名山風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豐厚的、具有東方色彩的風景建筑文化,完全可以成為今天風景區建設的理論源泉。
城市的環境改造與建筑遺產保護問題探討
格式:pdf
大小:311KB
頁數:5P
城市環境應該具有可讀性,而城市環境的改造不能破壞這種可讀性。城市的可讀性意味著城市物質環境的延續性和文化氛圍的延續性。建筑遺產,作為眾多應保留的建筑中的佼佼者,對城市環境的可讀性延續,對城市文化氛圍延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建筑遺產室內歷史環境再利用的整合對策
格式:pdf
大小:2.2MB
頁數:4P
合理有效、適宜性的再利用策略,是決定建筑遺產室內歷史環境保護與再利用實踐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闡述了存遺更新的再利用模式和策略,提出應慎重處理歷史部分和更新部分的關系,應準確評估室內歷史環境遺存的價值,應選擇適宜性的再利用模式和策略。在室內歷史環境再利用過程中尊重歷史、凸顯價值,并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和藝術設計使其合理再生或適應性再利用,才能真正實現建筑遺產室內歷史環境的保護與再利用。最后,本文結合荷蘭多明尼肯教堂書店室內歷史環境保護和再利用案例對存遺更新策略的合理性和利弊得失進行了評析,總結經驗和教訓,為正在進行的和即將進行的建筑遺產室內歷史環境的保護和再利用提供借鑒和指導。
論中國建筑遺產周邊環境的法律法規建設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3P
4.3
法律法規建設是建筑遺產保護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建筑遺產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對于遺產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整治工作仍缺少關注。本文針對遺產周邊環境的保護這一議題,從國家法律和地方法規兩個層面出發,對當前中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進行解析,并對相關法律法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建議。
現代建筑遺產保護中的環境設計原則與策略
格式:pdf
大小:423KB
頁數:2P
4.8
現代建筑遺產因其歷史特殊性存在諸多現實問題,其中環境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如何有效地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找尋合適的原則與方法。本文提出從宏觀-整體外部環境→中觀-遺產賦存環境→微觀-遺產材質類型采取有區別、有步驟地\"合理保留\"+\"科學保存\"+\"預防性保護\"三原則,以期應對這一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探討。
土層工程性質與其沉積環境關系分析研究
格式:pdf
大小:637KB
頁數:5P
4.5
對江蘇北部沿海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土層的工程性質進行分析對比,發現這兩地區的土層在同一個歷史時期所沉積但土層工程性質完全不一樣。因此分析了該兩地區在同一歷史時期的沉積環境與當時的水動力條件與沉積物源的來源。由分析研究結果得到,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與該土層當時的沉積環境、水動力條件與沉積物源有重要的關系。因此對土層如果能了解其在沉積過程當中的沉積條件,更有利于分析研究該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
論棕地再開發與工業建筑遺產保護的關系
格式:pdf
大小:111KB
頁數:4P
4.6
引言——棕地與工業遺產保護的定義棕地再開發與工業建筑遺產保護這兩個領域均與工業用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它們的研究領域互相重疊,但是關注的角度卻大相徑庭。
城市現代建筑遺產周邊環境的保護與整治--以北京民族文化宮為例
格式:pdf
大小:3.8MB
頁數:3P
4.6
建筑和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環境對建筑而言不可或缺,對建筑遺產亦是如此。城市建筑遺產的周邊環境對城市歷史的保護和環境的塑造有重要的意義。現代建筑遺產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其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整治工作更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北京民族文化宮為例,對城市現代建筑遺產周邊環境的特點和當前現狀等方面做出一定的總結和分析,同時對其保護和整治工作提出建議和參考。
基于工業建筑遺產再利用下的環境改造設計——以陶溪川文化創意園為例
格式:pdf
大小:67KB
頁數:2P
4.6
工業遺產再利用這一話題一再成為社會熱點,一方面,其空間需要保留原有工業遺產的建筑風貌,體現其遺存元素;另一方面,需要設計打造出一種新的文化氛圍。文章以工業建筑遺產再利用為出發點,通過分析歷史背景、工業元素以及環境改造中的設計理念。結合陶溪川文化創意園改造方案,論述了在改造過程中,伴隨著新的結構體系的建立,真實是藝術的生命,也是遺產保護的核心價值。
談建筑遺產的價值標準
格式:pdf
大小:1001KB
頁數:2P
4.8
從原真性、完整性、代表性三方面,介紹了建筑遺產的評價標準,并分析了建筑遺產價值的普遍性,提出了遺產的申報和鑒定要點,對保護建筑遺產、弘揚民俗文化有一定的意義。
泥巖形成環境與其填筑路基工程性質的關系
格式:pdf
大小:108KB
頁數:未知
4.7
用湘南湖相泥巖與黔西南淺海相泥巖的物理性質試驗結果以及它們填筑路基的經驗,分析了泥巖的沉積環境與其工程性質之間的關系.得出:內陸湖相泥巖由于碎屑物及鈣質物含量高,水穩定性好,是良好的路基填料;淺海相泥巖由于粘土礦物含量比較高,水穩定性較差,不宜用來填筑易受水浸害處的路基.
“古銹”及其對建筑遺產的價值
格式:pdf
大小:442KB
頁數:4P
4.3
古銹是遺產材料在漫長時光流逝中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或材料自身發生變化而體現出的變化痕跡。古銹與其說是一種物質衰變現象,還不如說是已被進一步提煉為旨在尊重史實理性與藝術理性的概念,從而成為國際遺產保護界的重要概念之一
工業建筑遺產的景觀價值內涵
格式:pdf
大小:88KB
頁數:1P
4.4
工業建筑遺產的景觀價值是多范疇的,不僅圍繞在歷史價值、藝術審美價值、科學技術價值等3個方面,而且還包括遺產自帶更新再利用的經濟價值,最終價值體現在建筑遺產與城市文脈以及城市景觀空間的發展價值。
DeST與其它建筑環境模擬軟件的比較分析
格式:docx
大小:89KB
頁數:未知
3
dest與其它建筑環境模擬軟件的比較分析——近年來世界各國發展出了很多的建筑熱環境的動態模擬軟件,清華大學也開發出一套全年動態能耗模擬分析軟件dest。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通過對這些軟件進行ashrae-140標準案例的測試計算,分析比較這些軟件處理各種基本問題的...
淺談環境容量與環境工程的關系
格式:pdf
大小:63KB
頁數:未知
4.4
環境和人類的生存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在人類長期進化發展的過程中,環境為人類的生存、活動的提供了物質基礎,我國現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不斷發展的時期,然而人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以各種形式的發展與環境的承載力產生了沖突,造成環境承載力的下降。這樣一來,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逐漸加重。本文從環境容量的概念出發,簡單分析了環境容量和環境工程的關系,并對治理環境一些基本工程提出了自已的見解。
工業建筑遺產的美學內涵探析
格式:pdf
大小:3.4MB
頁數:6P
4.8
工業遺產的研究與保護已經成為遺產保護的重要議題,其價值構成中的經濟價值、技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有深入的研究,然而美學價值仍較為欠缺.對于工業建筑遺產而言,其蘊含的美學內涵和藝術價值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是完善工業建筑遺產研究體系,確立保護機制的重要組成內容.從工業建筑遺產的特色分析,通過建筑美學的研究方法,將美學價值與歷史、技術、經濟價值相結合,挖掘工業建筑遺產中所蘊含的美學內涵.
建筑遺產價值體系的再認識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6P
4.5
從哲學價值論的價值二元性,論證事實存在、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相互關系。以建筑遺產特征信息為基礎的綜合價值、以空間屬性為基礎的功能價值(可利用性)兩條價值線為主線,闡述與經濟價值的相互關系,體現建筑遺產基本價值認識、人的感知(社會認知)、延伸的功能性需求價值的三個層次。探索構建新的建筑遺產價值體系,以期為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提供理論研究基礎。
關于工業建筑遺產的現狀和利用
格式:pdf
大小:200KB
頁數:2P
4.5
介紹了國內工業建筑遺產的現狀與形成原因,分析了工業建筑遺產的價值,并結合國內外工業建筑的改造實例,論述了工業建筑遺產未來的發展方向,指出對工業建筑遺產的改造既有助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軍隊建筑遺產的概念與價值構成探析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4P
4.3
軍隊建筑遺產是一種新的建筑遺產類型研究對象,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文化意義。基于當下社會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研究背景以及軍隊新時期文明建設需要,對其展開研究具有開創性、緊迫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軍隊建筑遺產研究不僅有利于支持全軍正在開展的營區文物保護工作,為展開全面系統的保護工作奠定理論與方法基礎,更可以有效填補我國建筑考古、建筑歷史教學、建筑遺產保護與更新等諸多領域中的研究缺項和空白。目前,軍隊建筑遺產研究處于基礎性研究階段,在文獻調研與實例調研的基礎上,闡釋了軍隊建筑遺產的概念、內涵與類型,并結合典例實例分析了軍隊建筑遺產在價值構成上的具體內容與特點。
鄉愁:建筑遺產獨特的情感價值
格式:pdf
大小:132KB
頁數:6P
4.4
建筑遺產具有多重價值。目前建筑遺產保護理論與實踐在遺產價值認識和評價中,對情感價值的內涵及其意義認識不足。建筑遺產的情感價值不僅表現在強化認同感、精神象征作用等方面,鄉愁也是建筑遺產的一種獨特的情感價值。鄉愁價值是建筑遺產的一種特殊的衍生價值,它既是一種以場所感為核心的情感價值,又是一種與歲月價值緊密相關的具有復雜情感色調的審美意象。通過探討鄉愁價值,將有利于拓展我們對建筑遺產價值的認識,并更為深刻地理解建筑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
工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研究
格式:pdf
大小:89KB
頁數:未知
4.7
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環境危機,主要是由于人類\"在相對落后的生產方式下,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不得不依靠破壞性地掠奪自然\"而造成的。溝道壩系工程建設是人們在不斷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根據自然規律所創造的彌補人類對環境造成破壞的有效方式,它不僅為生態環境的自然修復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也使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時,也為減少入黃泥沙、減少溝道的自然侵蝕起到了重要作用。
軍隊建筑遺產構成與價值評析
格式:pdf
大小:3.2MB
頁數:6P
4.8
軍隊管理著數量眾多、類型豐富、遍及全境的建筑遺產。建國后一直沒有對軍隊建筑遺產進行整體的普查與登錄,保護與研究工作處于自發和零散的狀態,對其展開研究是對我國當前建筑遺產研究工作的必要補充。軍隊建筑遺產有著自己的分布特點和價值構成,不僅要重視單體建筑遺產的保護,更要從以往孤立靜態的觀念走向群體動態的觀念,關注群體價值的存在和維護,進而促進對軍營內外相互聯系的軍事建筑遺產的整體保護。
中國建筑學會工業建筑遺產學術委員會成立
格式:pdf
大小:300KB
頁數:1P
4.4
2010年11月5日,中國建筑學會工業建筑遺產學術委員會在北京成立。這是我國關于工業建筑遺產保護的第一個學術組織。同日,\"2010年中國首屆工業建筑遺產學術研討會\"召開。清華大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等單位領導到會祝賀。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ticcih)也派代表到會祝賀。中國建筑學會秘書長周暢代表中國建筑學會宣布中國建筑學會工業建筑遺產學術委員會成立,朱文一任主任委
環境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關系的探討和研究
格式:pdf
大小:77KB
頁數:1P
4.5
環境工程建設側重于保護環境、防治環境污染、修復受破壞的生態環境,而生態環境則關注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水資源、氣候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方方面面,兩者之間互有不同又相互關聯、相輔相成.本文通過對兩者的詳細分析探究,將環境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以克服當下環境治理過程中的一些難題.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項目安全總監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