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中“屋脊獸”裝飾文化
格式:pdf
大小:117KB
頁數:1P
人氣 :64
4.3
屋脊獸是中國古建筑中屋頂檐角的重要組成部分,屋脊獸形象從出‘現到成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屋脊獸制作工藝高超,在檐角位置經營巧妙,承載著人們對幸福的追求與渴望,并擁有著驅災辟邪的吉祥寓意,是人們生活智慧的結晶。
中國古建筑中的脊獸
格式:pdf
大小:994KB
頁數:6P
中國古建筑中的脊獸 中國古建大都為土木結構,屋脊是由木材上覆蓋瓦片構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處于最前 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條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個“推力”;同時,如毫無保護措施也易被大 風吹落。因此,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對釘帽的美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 各種動物形象,這就是脊獸。 脊獸由瓦制成,分為琉璃瓦和黑活瓦(磚雕瓦)兩種,古代律法森嚴,琉璃瓦多數為皇家使 用,老百姓家只能用黑活瓦。當脊獸發展出裝飾功能后,就被封建統治者賦予了嚴格的等級 ——不同等級的建筑所安放的脊獸數量和形式都有嚴格限制,所以全國范圍內只有皇上“金 鑾殿”(太和殿)頂上的垂脊獸才十樣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才只有九樣,其它宮殿的垂 脊上雖然亦有走獸,但是都要按級遞減。 脊獸的出現,也是本著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規律,唐宋時,還只有一枚脊獸,以后逐漸增 加了數目不等的蹲獸
中國古建筑中的脊獸 (2)
格式:pdf
大小:13KB
頁數:9P
中國古建筑中的脊獸 先說清楚了,下面這些內容絕大部分都是百度上搜的, 我就一業余愛好者,巴巴地找來,因為資料繁雜,而且多有 矛盾,所以只是憑著自己的判斷做了個便于閱讀的整理,去 精取粗在所難免,未盡之處沒有后續: 中國古建大都為土木結構,屋脊是由木材上覆蓋瓦片構成的。 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處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條垂 脊的瓦片向下的一個“推力”;同時,如毫無保護措施也易被 大風吹落。因此,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 在對釘帽的美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動物形象,這就是脊 獸。 脊獸由瓦制成,分為琉璃瓦和黑活瓦(磚雕瓦)兩種,古代 律法森嚴,琉璃瓦多數為皇家使用,老百姓家只能用黑活瓦。 當脊獸發展出裝飾功能后,就被封建統治者賦予了嚴格的等 級——不同等級的建筑所安放的脊獸數量和形式都有嚴 格限制,所以全國范圍內只有皇上“金鑾殿”(太和殿)頂上 的垂脊獸才十樣俱全。“中和殿
中國古建筑脊獸
格式:pdf
大小:52KB
頁數:4P
4.3
1 中國古建大都為土木結構,屋脊是由木材上覆蓋瓦片構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 因處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條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個“推力”;同時, 如毫無保護措施也易被大風吹落。因此,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 在對釘帽的美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動物形象,這就是脊獸。 脊獸由瓦制成,分為琉璃瓦和黑活瓦(磚雕瓦)兩種,古代律法森嚴,琉璃瓦多 數為皇家使用,老百姓家只能用黑活瓦。當脊獸發展出裝飾功能后,就被封建統 治者賦予了嚴格的等級——不同等級的建筑所安放的脊獸數量和形式都有嚴 格限制,所以全國范圍內只有皇上“金鑾殿”(太和殿)頂上的垂脊獸才十樣俱 全。“中和殿”及“保和殿”才只有九樣,其它宮殿的垂脊上雖然亦有走獸,但是 都要按級遞減。 脊獸的出現,也是本著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規律,唐宋時,還只有一枚脊獸, 以后逐漸增加了數目不等的蹲獸,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
中國古建筑中的一仙十獸
格式:pdf
大小:33KB
頁數:3P
4.6
中國古建筑中的一仙十獸 中國古代建筑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屋頂上裝飾著很多動物。在古建筑的檐角上排列著 一排小像,排頭的是一個騎著鳳凰的小人,其后是一排小獸,最后面又有一個較大的獸頭叫 “垂獸”。 檐角上最外面的小像叫仙人,又稱真人或冥王。據說這位仙人是齊閔王的化身,民間有“日 曬閔王,走投無路”的說法,說東周列國時的齊閔王,被燕將樂毅打敗,倉皇出逃,四處碰 壁,走投無路,后來被飛來的一只鳳凰所救。在屋檐的頂端安置這個“仙人騎鳳”,大概還有 絕處逢生、逢兇化吉的象征意義。 檐角上,垂獸和仙人之間的小獸統稱“走獸”。它們各個昂首蹲踞,各有名稱,也各有一個神 奇的傳說。以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最高級別,十個走獸一應俱全)為例:依次為龍、鳳、獅 子、天馬、海馬、押魚、狻猊suanni、獬豸xiezhi、斗牛、行什。 選擇這些神話動物作飾件,首先是為了突出殿宇的威嚴。
中國古建筑脊飾的文化淵源初探
格式:pdf
大小:3.0MB
頁數:9P
4.6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中國古建筑脊飾的文化淵源初探2
格式:pdf
大小:2.5MB
頁數:6P
4.6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中國古建筑中的文化因素淺探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2P
4.3
中國古代建筑作為社會生活的一方面,深深的打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在具備實際價值的同時更有著豐富的審美價值,透露著古人的人生觀和審美觀,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淺析中國古建筑中的裝飾元素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1P
4.4
本文論述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建筑的裝飾的實質與精髓,滿足人們多層次、多元化、多方位的建筑文化需求,為我國當代建筑設計注入強烈的時代氣息和鮮活的生命力。
淺析中國古建筑中“藻井”的文化特征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3P
4.6
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導致人們的需要不斷發生著改變;雖然現代社會中關于藻井的研究也在不斷發展;但是其本身的傳承和保護并沒有得到重視;許多研究和探討都只是在原有環境下的簡單的接受改造和保護;以及如何與現代的融合;本文通過分析古建筑中"藻井"的藝術魅力;在探尋傳統民族建筑風格的同時;通過"藻井"所呈現的文化特征;促使人們提高保護中國傳統建筑的意識;為傳統建筑的繼承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中國古建筑欣賞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2P
4.4
中國古建筑欣賞 下面是下面給大家帶來關于中國古建筑的相關內容,以供參 考。 中國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組 成部分。中國古代涌現出許多建筑大師和建筑杰作,營造了許許多多 傳世的宮殿、陵墓、廟宇、園林、年、民宅??。中國古代建筑不僅 是我國現代建筑設計的借鑒,而且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舉 世矚目的文化遺產。欣賞中國古建筑,就好比翻開一部沉甸甸的史書。 那洪荒遠古的傳說,秦皇漢武的豐功,大唐帝國的氣概,明清宮禁的 煙云,還有史書上找不到記載的千千萬萬勞動者的聰明才智,都一一 被它形象的記錄了下來。 中國古建筑從總體上說是以木結構為主,以磚,瓦,石為輔發展 起來的。從建筑外觀上看,每個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 為屋頂,下為基座,中間為柱子,門窗和墻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 還有一種由木快縱橫穿插,層層疊疊組合成的構件叫做斗拱。這是以 中國為代
論中國古建筑.
格式:pdf
大小:8KB
頁數:3P
4.4
論中國古建筑 建筑本身就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 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注意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 調。中國古代的設計師們在進行設計時都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山川 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務使建筑布 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而構成為一個大的環境空間。 1、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 構方式 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 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梁、穿斗、井 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稱為抬梁 式。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這種結構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 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后用枋、檁斗接而成,故稱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較小的建筑物。
中國古建筑之最
格式:pdf
大小:20KB
頁數:2P
4.5
中國古建筑之最 最宏偉的人造建筑 ——萬里長城; 最輝煌壯麗的皇家宮殿建筑 ——北京故宮; 最空靈超凡的建筑 ——北京天壇建筑群; 最氣勢宏偉的皇家園林建筑 ——北京頤和園; 規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 ——承德避暑山莊; 最集中的皇家宗教建筑群 ——承德外八廟; 現存最古老的中國佛塔 ——河南嵩山嵩岳寺磚塔; 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佛塔建筑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現存最早的八角形磚塔 ——河南登封縣凈藏禪師塔; 現存最高的磚構佛塔 ——河北定州開元寺料敵塔; 現存最古老的琉璃塔 ——河南開封佑國寺鐵塔; 現存高大精美的琉璃塔 ——山西洪趙縣廣勝寺飛虹塔; 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 ——山西五臺縣南禪寺大殿; 現存最雄大的唐代木結構建筑 ——山西五臺山豆村佛光寺東大殿; 現存最古老的木構樓閣建筑 ——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現存最大的遼、宋時代木構建筑 —
中國古建筑的修繕2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3P
4.4
中國古建筑的修繕 1.問題的形成及意義 “古人不知今人事,今人須知古世情”。人類要研究歷史、了解歷 史,總結過去、指導未來。只有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具 有豐富歷史知識的子孫后代,才會更聰明、更有才智;也才能更好地 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要研究歷史、了解歷史,就要更好地保護歷史。當前,在城市建 設迅猛發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過程中,如何對待城市古有建筑 的“生存”問題,是應該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時候了。 古代建筑是古人智慧、才能、技術的結晶,它不僅可以直接反映 出當時社會的規劃、藝術水平和建筑技術狀況,而且還可能映射出歷 史上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其相關人文情況。保護古有建筑, 就是保護古代文化;尊重歷史文明,就是尊重人類自己。作為當代人, 把中華民族古時的形態文化(指有三維尺度的古代建筑物)保護起來, 并使其完整地延伸到未來,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職
中國古建筑名稱解釋
格式:pdf
大小:44KB
頁數:17P
4.7
中國古建筑名稱解釋 1.中國木構架體系形成于漢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礎上精致化,明清則達到高度 成熟階段。 2.副階:宋稱,殿閣等個體建筑周圍環繞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頂),稱為副階。 3.間:四柱之間的空間或兩榀梁架之間的空間(一般指第二種),若兩排柱子很近,則其中間 部分稱之為出廊(周圍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種)。 4.卷殺:對木構件曲線輪廓的一種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在官式建筑的構筑形制上,區分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壇廟、 宮殿、苑囿、陵墓、城樓、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廟等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屬于高等級建 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間建筑和重要組群中的輔助用房,屬于低等次建筑. 其區別為: ①間架:大式建筑開間可到九間,特例用到11間,通進深可到11架,特例
中國古建筑常識
格式:pdf
大小:13KB
頁數:3P
4.6
中國古建筑常識 中國古建筑常識_其它考試_資格考試/認證_教育專區。簡要介紹一下古建的知識及一些術語 古建常識一、中國古代建筑的概述中國古建筑從原始社會開始,即以木構架為其... 古建筑常用材料 古建筑常用材料_電力/水利_工程科技_專業資料。古建筑常用材料古建筑常用材料/成都壁 畫,雕塑,油漆涂料1光油又名熟桐油,亮油,有些地方也稱清油。是用生桐... 古建彩繪 古建彩繪[2007-7-6][未知][我要發表評論][推薦朋友][打印][字號放大還原縮小]彩畫 原是為木結構防潮、防腐、防蛀,后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 古建彩繪知識 古建彩繪是我國獨有,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一般分為三類:旋子彩畫、和璽 彩畫及蘇式彩畫,其它的還有一些技法這里就不過多研究了。一,旋子彩繪
中國古建筑的瑰寶
格式:pdf
大小:7KB
頁數:3P
4.4
中國古建筑的瑰寶——天壇祈年殿 北京天壇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其 嚴謹的規劃布局,奇特的建筑結構,瑰麗的建筑裝飾,充分展示了中 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寓意和表現手法,其中高38米的祈年殿是天壇的 主體建筑,已被用作北京城市的名片標識。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建在祈谷壇上層壇面正中,南向,前為祈 年門,早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初名大祀殿。嘉靖二十四年改建改稱為 大亨殿。當時的三層檐為三色瓦,從上至下依次為藍、黃、綠,分別 代表昊天、皇帝和庶民。清乾隆十七年再次整修,將三層檐瓦都改為 藍色。光緒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焚毀于雷火,次年開始重建,于光緒 二十二年完工,用工6年。現在的祈年殿是1970年10月至1971年 9月按雷火焚毀前重新修建的藍琉璃瓦圓攢尖頂大殿。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筑,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 谷之所。它是一座鎦金寶頂、藍瓦紅柱、金碧輝煌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副總監理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