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平原河網地區水源地環境管理的理論框架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11P
人氣 :73
4.5
提出中國東部平原河網地區水源地環境管理的概念及內涵.明確管理的主體、對象、原則與特點,分別從管理動機、倫理基礎、規劃原理、管理策略等角度,定義并拓展復合系統理論、環境正義理論、圈層保護理論、集成管理理論,強調水源系統與水源地經濟社會系統的雙重易損,水源地、用水區域及上游地區的三地公平,水源保護區設置與土地利用格局的雙相圈層,時間、空間、學科、利益方的四維集成.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構建的黃浦江上游水源地全過程利益方參與模式、分權型環境管理體系、雙相圈層保護模式,能夠為有效解決上海城市水源問題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黑河水源地隧洞施工環境保護實踐
格式:pdf
大小:864KB
頁數:5P
結合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7號洞主洞位于水源地的特點,從涌水處理、污水處理、環境保護及監測等四個方面,闡述了在隧洞施工過程中,水源地環境保護的具體施工措施及需要達到的標準。通過這些措施的應用,在環境保護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總結出了水源地隧洞施工中的一些環境保護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平原河網地區水利工程水生態環境效應評估指標構建
格式:pdf
大小:674KB
頁數:5P
4.7
以太湖流域平原河網地區為例,從河流開發與保護的流域水生態安全概念出發,基于平原河網地區水系的水文水動力、水生態環境特征,根據水利工程的開發建設及運行狀況,及其對水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同影響,對水利工程進行分類,分別辨析不同水利工程對水文水動力、水環境質量、水生生物、底棲生物的影響,提出水利工程水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評價指標,構建平原河網地區水利工程水生態環境效應評估指標體系。
平原河網地區水利工程水生態環境效應評估指標構建分析
格式:pdf
大小:147KB
頁數:未知
4.5
本文以東平湖為例闡述了水生態環境效應評估指標的構建原則和平原河網區水生態環境的特點,然后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水生態環境效應評估指標構建的方法。
蘇州某框架廠房環境管理方案
格式:docx
大小:28KB
頁數:未知
3
蘇州某框架廠房環境管理方案——環境指標: 1無風時目測揚塵高度低于0.5m。 2噪聲不超過國家規定的場界噪聲限值。 3污水檢測達到蘇州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4最大限度節約能源、資源,杜絕浪費。 5物質、氣體中有毒有害含量不得超過國...
水庫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對策研究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2P
4.6
隨著城市化規模的不斷擴大,水庫水源地的水質狀況與流域內的人類活動聯系越來越密切,而水庫水源地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與水質也具有緊密聯系,為保障人們的用水質量和水源安全,對水庫水源地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和修復,是保障水質安全的當務之急。為了實現對水庫水源地的生態保護,以廣東省某水庫為例,通過分析該水庫周邊生態環境存在的不利因素,從而提出有效改善和保護現有水庫水源地生態環境的相關措施。
水庫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探討
格式:pdf
大小:157KB
頁數:2P
4.3
水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經濟社會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同時水資源還與生態系統密切相關,生態環境良好與否與水資源狀況相輔相成。但是,如果水土治理不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不利于農業生產,而且還會造成水庫淤積太多的泥沙以及生活和耕作垃圾,進而不斷加劇水質污染,造成水庫水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解決水庫水生態環境質治理,維護水庫水生態安全至關重要。本文對水庫運行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理論框架審
格式:pdf
大小:14KB
頁數:6P
4.6
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電子商務時代到來,網絡與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中的廣 泛應用,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管理信息系統之間、企業與企業外部組織 或機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審計師面對的不再是單純的會計信息系統,而是 企業信息系統網絡所構成的復雜審計環境。企業經營及商務環境的變化必然引 起會計審計環境的同步創新,而傳統的審計理論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滯后于網 絡與信息技術在現代會計審計領域中的發展。因此,為順應技術創新和經濟環 境變化對審計理論發展的要求,應構建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特有的審計理論和模 式。 本文立足丁?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理論的發展趨勢,嘗試從一些審計理論的 基本要素來闡明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理論的基本框架,主要內容包括:電子商 務環境下的審計目標和范圍、審計證據和線索、審計程序與方法,以及電子商 務環境下的審計報告、審計風險、審計獨立性。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目標和審計范圍 電子商務環
平原河網地區普速鐵路綠色通道設計
格式:pdf
大小:191KB
頁數:未知
4.7
綠色通道的設計與主體工程的設計同樣重要,對平原河網地區普速鐵路綠色通道的設計,從總體設計原則,綠化植物的選擇,路基邊坡的合理防護與綠化,路基坡腳至防護柵欄間的綠化,站區綠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以期對鐵路綠色通道的設計能起到借鑒指導作用。
濱海地區生態型水源地工程的建設
格式:docx
大小:110KB
頁數:未知
3
濱海地區生態型水源地工程的建設——提出了在濱海鹽地上創建生態型水源地的技術方法,并建成了水面面積為15hm2的生態型水源地。通過采取鹽土更換、引進淡水、修建消浪墻、引種水生植物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土壤鹽分和風浪對水生植物生長的危害作用。經過16個月的...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主要環境問題分析
格式:pdf
大小:616KB
頁數:4P
4.3
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通過分析水源地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提出了較科學、合理的對策:借鑒三峽移民的成功經驗,走開發式安置移民之路;設立水源保護區,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綜合治理和建設重點;增強法制建設,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能力;實施工程全面合作,統一協調工程的規劃、開發和管理,兼顧各地利益;國家適當的扶持,確保水源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
格式:pdf
大小:418KB
頁數:3P
4.4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開工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工程建設的先決條件。如何加強水源地生態治理,保證供水質量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本文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現狀分析入手,提出了水源地區應全面啟動丹江口水庫上游生態治理工程,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替代產業,妥善解決移民問題,以解決生態建設的后顧之憂等觀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環境保護
格式:pdf
大小:497KB
頁數:4P
4.4
丹江口水庫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達二級以上。但目前已出現局部區域入庫支流和水庫本身的水環境惡化趨勢,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入庫支流的水環境與工程對水質的高標準要求之間的差距將會拉大。因此水源地水環境保護成為工程實施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分析工程水源地水環境保護的難點,認為經濟落后、水質和生態的逐漸惡化是其水環境保護的主要制約因素。對此提出了工程水源地水環境保護的主要對策
長江口青草沙水源地開發的生態環境影響
格式:pdf
大小:1.8MB
頁數:10P
4.4
經分析歷史數據資料和2005~2006年現場調查數據,全面探討長江口青草沙水源地開發的生態環境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青草沙水域水質總體良好,主要水質指標滿足地表水ⅱ類標準;陸域植被分布面積11.3km2,常見植物種類22種,以蘆葦、菰和青蒿為主;水域水生生物多樣性較高,水生生物生態類型主要以淡水性和趨淡水性為主;在流域污染排放與上游來水水質、重大工程建設與河口咸潮入侵等環境變化背景下,青草沙水源地開發將對庫區水環境以及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建議關注水庫運營優化、水源保護區劃定、環境污染控制和生態環境補償等保護策略.
南水北調水源地水環境健康風險評價
格式:pdf
大小:1005KB
頁數:3P
4.3
漢江漢中段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及引漢濟渭工程共同的水源地,是華北平原和關中平原重要的飲水源,其水質安全直接關系到1億多人民的生命健康。文章以美國環保局推薦的健康風險評價模型為基礎,對2003~2012年漢江漢中段的水質監測數據進行了健康風險評價,結果表明:4個監測斷面的個人年總風險均未超過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推薦的最大可接受風險值,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明顯影響,其中南柳渡斷面的風險值相對較高;由化學致癌物經飲水途徑產生的風險值遠遠大于非致癌物,其中又以六價鉻的風險值最高,所以加強治理六價鉻是降低南水北調水源地健康風險的有效途徑。
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
格式:pdf
大小:27KB
頁數:8P
4.5
10-1 第十章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愈來愈嚴重,這一問題已引 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和法規。企業應對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進行有效的治理,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要求,保護 當地自然和生態環境。為了實現發展生產、增產不增污、環境保護的目標,提出 以下環境管理及監測要求。 10.1施工期環境管理和監控計劃 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監控計劃包括施工管理隊伍中環境管理機構的組成和 任務、施工方案的審查、施工期環境監察制度的建立和施工結束后有關污染控制 方面的驗收內容等。 10.1.1管理機構的組織和職責 施工期環境管理監督小組的成員包括:施工單位的環保監察員、監理工程師 和建設單位的環境管理人員。 施工期施工場地內外有關施工活動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的實施均由施工單 位負責,由工程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進行檢查
(環境管理)濟鋼初始環境評審報告
格式:pdf
大小:337KB
頁數:66P
4.7
1 初始環境評審報告書 上卷 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 2002.04 2 序 初始環境評審是貫徹iso14001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建立環境管理體 系前期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初始環境評審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所建 立的環境管理體系是否符合實際,是否有效、可行。初始環境評審是組織 明確環境管理現狀、摸清家底的一種手段,是對體系的環境問題、環境因 素、環境影響、環境行為及有關管理活動進行的初始綜合分析。初始環境 評審的目的,就是識別和評價出組織的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識別和 獲取適用于組織的環境法律、法規及相關要求;總結組織原有的環境管理 經驗和存在問題,為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制定環境方針、目標、指標和環 境管理方案提供依據。在山東省環科院咨詢專家的指導下,按照總公司“雙 貫標”工作計劃安排,從三月二十日到四月三十日,我們在二十七個生產 單位和三十二個職能處室范圍內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格式:pdf
大小:342KB
頁數:4P
4.8
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建成通水,其水質問題備受各方關注。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題,分析了中線水源地生態環境的現狀和問題,總結了中線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結合丹江口水庫調水水質目標與目前的水質現狀,提出了中線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需求,并展望了未來水源地保護的研究成果應用、實踐管理與理論提升等方面的趨勢及方向。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匯報
格式:pdf
大小:47KB
頁數:8P
4.5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匯報 當前,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 境保護和全省污染防治攻堅大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 確領導下,全面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我市環 境突出問題,尤其是抓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的整治,保 障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質狀況 名列全省前茅。 **年,全市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高于 國家考核目標25個百分點;從**年地表水國考斷面設立以來, 我市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為一直為100%;市中心城區和縣級 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市中心城區 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從**年以來至今,達到ⅱ類水 質標準比例均為100%。 一是嚴格對照標準,依法推進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
某水源地水文地質條件及環境影響評價研究
格式:pdf
大小:15KB
頁數:1P
4.7
該水源地位于青海省海晏縣內。論文以該水源地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地下水形成條件、區域地質條件,探討了其環境影響,并結合相關研究結論及提出了合理建議。
環境管理要點
格式:pdf
大小:70KB
頁數:10P
4.8
1 環境管理要點 一、施工現場環境保護的要求 1)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從而保護人民的身心健康, 防止人體在環境污染影響下產生遺傳突變和退化。 2)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或消除有害物質進 行環境,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維護生物資源的生產能力, 使之得以恢復。 2、環境保護的原則 1)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3)依靠群眾保護環境的原則; 4)環境經濟責任原則,即污染者付費的原則。 3、環境保護的要求 1)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中應有防治揚塵、噪聲、固體 廢物和廢水等污染環境的有效措施,并在施工作用中認真組 織實施。 2)施工現場應建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層層落實,責 任到人,并保證有效運行; 3)對施工現場防治揚塵、噪聲、水污染及環境保護管 理工作進行檢查; 4)定期對職工進行環保法規知識培訓考核。 二、施工現場環境保護的措施 2 1
環境管理計劃
格式:pdf
大小:173KB
頁數:27P
4.4
目錄 一、項目概況2 1.1工程概況2 1.2項目環境特點2 二、編制依據2 三、環境因素識別與重要環境因素的確定3 四、環境目標和指標3 五、組織機構及重要環境管理崗位的設置3 六、環境管理措施3 4.1廢棄物的控制4 4.2施工噪聲的控制5 4.3水污染的控制8 4.4施工揚塵控制措施9 4.5施工機械的管理11 4.6易燃易爆品、油品、化學品的管理11 七、應急準備與響應13 八、監視與測量13 九、培訓14 十、附件14 一、項目概況 1.1工程概況 西安中學新校區主體工程ⅰ標段由行政辦公樓、教學南樓、教學北樓、圖書館、教師辦公室 及連廊、學生食堂、體育館及看臺等十棟單體建筑組成,工程設計為二至六層的框架結構, 總建筑面積96285m2。工程位于西安市北郊經濟技術開發區b6區內,南臨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咨詢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