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灣電站深切河谷邊坡演化動力學過程及機制研究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8P
人氣 :64
4.5
小灣水電站壩址位于高山峽谷區,深切峽谷形成演化的動力學過程決定了壩區邊坡目前的形態特征、巖體結構特征及穩定性狀況,由此深刻影響邊坡設計方案和建基面的選擇。基于現場工作和分析測試成果,得出主要結論有:(1)由于河谷形成過程中的卸荷作用及風化作用,邊坡淺表層改造強烈,產生了大量的中緩傾角裂隙,坡面附近近SN向陡裂張開、擴展;淺表層發育了大量近EW向擠壓帶(面);(2)岸坡淺表層中緩傾角結構面的產生機制,包括沿原構造節理擴展和新生裂隙;坡體下部的中緩傾角裂隙會因差異卸荷回彈而繼續擴展,坡體中上部巖體質量劣化,在地應力場調整過程中,因剪切滑移繼續擴展,坡體逐漸進入時效變形階段。(3)對河谷邊坡進行了地質—工程分類,指出各類邊坡可能變形失穩模式包括傾倒變形、平面滑動、階梯狀滑動、楔形滑動和堆積體滑動等5種。
小灣水電站邊坡卸荷作用及裂隙成因研究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5P
應用3d-sigma軟件對小灣河谷的右岸邊坡進行了河谷自然下切、河谷一次下切和河谷不下切3種情況下的三維有限元彈塑性模擬,獲得了3種模擬方案下的應力及變形結果,并進行了對比。認為下切過程對類似小灣庫區河谷的邊坡內應力、變形和坡體穩定性都有一定的影響,并從應力和變形角度解釋了山體內裂隙的形成原因。
金坪子滑坡形成機制分析與河段河谷地貌演化地質研究
格式:pdf
大小:965KB
頁數:6P
在全面搜集地質測繪與勘探、系統測年、巖土試驗等大量勘察資料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金坪子滑坡的地質背景、滑坡分區及特征,分析研究了金坪子滑坡的形成機制及金沙江金坪子河段河谷地貌演化過程,明確了滑坡主體位于金沙江古河槽中且處于穩定狀態的結論,為烏東德梯級開發的確立和壩址比選奠定了基礎,也為烏東德梯級河段乃至金沙江流域河谷發育史的研究積累了重要技術資料,其成果與經驗可為金沙江流域水電梯級開發中的類似工程所借鑒。
楊房溝水電站河谷演化模擬及邊坡穩定性分析
格式:pdf
大小:3.0MB
頁數:5P
4.3
采用itasca公司的udec~(v4.0)數值模擬程序,建立楊房溝水電站壩址區典型剖面的二維離散元模型,模擬壩址區河谷發育的過程,基于模擬結果,分析壩址區邊坡的應力及塑性區發育規律。結果表明,由于侵蝕切割作用導致邊坡巖體的應力重分布,使其應力狀態呈現為原巖應力區、應力松弛區、應力集中區及應力過渡區;塑性區水平發育深度在10~30m之間,左岸較右岸略深,發育特征與實際卸荷帶相符;在地應力場模擬結果的基礎上,采用強度折減法計算河谷邊坡總體安全穩定系數為1.89。
基于系統動力學演化博弈的養老PPP項目三方合作共贏機制研究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10P
4.6
科學合理的合作機制設計是ppp項目成敗的關鍵。在分析養老ppp項目系統反饋因果關系及三方合作策略基礎上,研究系統博弈合作機理,基于演化博弈動態復制系統構建三方合作共贏系統動力學仿真模型。研究表明,政府部門總是傾向于選擇合作策略,而三方主體是否能達到合作共贏,則主要取決于公眾的參與策略;公眾參與策略下的得益和特許收費價格對其策略選擇影響顯著,價格補償比例只影響公眾選擇參與策略的時間;在公眾參與前提下,建設補償比例、運營補償比例只影響社會投資者選擇合作策略的時間,且建設補償比例影響更明顯。
小灣水電站邊坡預應力錨索施工
格式:pdf
大小:233KB
頁數:3P
4.5
介紹了小灣水電站邊坡錨索施工技術,通過工程施工得出以下主要成果:在不良地質條件下,使用同心鉆跟管鉆孔、螺旋鉆鉆孔等可提高成孔率;無黏結錨索內錨段鋼絞線清洗方法可用鋸末加紗布代替傳統方法且效果良好;經過在止漿包制作等方面的技術革新,施工質量與進度明顯提高。
小灣水電站右岸高邊坡開挖技術及施工工藝
格式:pdf
大小:246KB
頁數:4P
3
小灣水電站右岸高邊坡開挖技術及施工工藝——小灣水電站壩區山高坡陡,河谷呈“v”字型,相對高差達1000余米,巖體卸荷作用強烈,卸荷裂隙發育,地質條件復雜。文章介紹右岸高邊坡爆破開挖在質量控制與管理方面采用的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
小灣水電站右岸高邊坡開挖技術及施工工藝
格式:pdf
大小:518KB
頁數:4P
4.8
小灣水電站壩區山高坡陡,河谷呈“ⅴ”字型,相對高差達1000余米,巖體卸荷作用強烈,卸荷裂隙發育,地質條件復雜。文章介紹右岸高邊坡爆破開挖在質量控制與管理方面采用的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
小灣水電站泄洪洞出口邊坡貼坡混凝土施工
格式:pdf
大小:646KB
頁數:3P
4.4
小灣水電站泄洪洞出口由于邊坡高陡,混凝土運輸距離遠,下料高差大,且貼坡混凝土板較薄,施工難度大。施工單位在利用現有施工設施的基礎上,通過改進施工措施、改善施工工藝,提高施工水平等手段,較好地克服了施工困難,確保了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為后續項目的施工奠定了基礎。
某電站進水口邊坡失穩機制分析
格式:pdf
大小:306KB
頁數:2P
4.7
為了解某電站進水口邊坡的失穩機制,詳細調查了該邊坡的基本結構特征及物質組成,以及工程區的地震歷史、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及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特征,對變形體進行分區,分析總結得出該邊坡失穩災變的原因為山體邊坡在降雨和地震為主要誘因的情況下,加之坡體內的不利結構面相互切割組合,軟弱夾層的介質受滲透、侵蝕損傷的影響,剛度特性發生弱化演化,最終導致了邊坡沿軟弱夾層產生滑移變形失穩的地質災害。為后續的邊坡加固措施提供依據,豐富了含軟弱夾層邊坡失穩災變的類型,對類似工程的失穩機制分析提供了參考。
某水電站泄水邊坡形成機制分析
格式:pdf
大小:295KB
頁數:4P
4.7
以黃河上游擬建的茨哈峽水電站壩后泄水邊坡為研究對象,通過野外地質調查、室內試驗及數值模擬對其變形破壞特征及機制進行探究.研究結果表明:泄水邊坡中上部發生卸荷拉裂破壞;坡體中部發生蠕動變形,表現為平硐內巖體的彎曲傾倒;坡體下部為弱風化巖體,有緩傾節理面發育.該邊坡變形破壞機制為順向層狀邊坡在自身重力作用、河流的下切作用、上覆巖體的崩塌、坡積物沿坡面的下滑力以及降雨作用下,產生向外的彎曲變形,隨著外力作用的繼續,巖體彎曲變形向深部和下部發展,坡體表層巖體發生傾倒變形破壞.
小灣水電站右岸邊坡危險源綜合治理
格式:pdf
大小:2.4MB
頁數:4P
4.5
根據地質調查報告的相關成果及邊坡穩定控制標準,對危險源進行了分類和定義,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方法,參考其他類似工程的治理措施,并結合現場施工條件,提出技術可行、合理經濟的工程措施。
小灣水電站邊坡錨索施工
格式:pdf
大小:609KB
頁數:4P
4.3
小灣水電站自開工以來已完成近萬根錨索施工,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錨索施工經驗。文章結合小灣水電站錨索施工工程實例,從錨索形式選擇、鉆孔工藝、灌漿工藝等方面予以簡要介紹。
小灣水電站高邊坡開挖預裂爆破施工
格式:pdf
大小:359KB
頁數:4P
4.6
本文結合小灣水電站工程高邊坡開挖的實際,較全面地介紹了預裂爆破的機理及工程應用。在小灣水電站高邊坡開挖中,對巖體進行了合理的可爆性分類,通過現場爆破試驗和數據統計分析,調整孔距、孔徑、線裝藥密度、堵塞密度及長度等對爆破參數進行優化,確定了施工中合理的爆破參數、裝藥結構及起爆方式和爆破網絡,使爆破效果達到最佳,達到了提高邊坡爆破開挖質量及保證邊坡穩定的目的。
小灣水電站右岸高邊坡開挖支護施工技術
格式:pdf
大小:254KB
頁數:3P
4.8
通過對小灣水電站右岸高邊坡地質結構的分析,通過控制爆破、預應力錨索等開挖、支護形式,并通過各種措施的安全檢查、預防以及檢測,達到高邊坡穩定的目的。
小灣水電站壩頂公路邊坡綜合治理設計綜述
格式:pdf
大小:696KB
頁數:5P
4.6
文章介紹了小灣水電站左岸6號山梁壩頂公路以上部位的邊坡綜合治理設計,包括基本地形地質條件分析、邊坡失穩機制和模式研究、邊坡穩定性評價、綜合治理設計原則和工程措施。
小灣水電站超高邊坡施工巖體質量監測
格式:pdf
大小:296KB
頁數:6P
4.6
小灣水電站邊坡最高達687m,邊坡巖體開挖質量關系到邊坡穩定和支護設計。爆破試驗結合施工開挖進行,通過調整爆破參數,對巖體質量分階段進行監測。采用超聲波、振動監測、地質描述、錨桿檢測、爆破裂隙調查以及噴砼監測等多種手段監測巖體質量參數的變化,評價邊坡巖體質量和支護效果,優選最佳爆破開挖方案。
小灣電站進水口邊坡開挖與支護的三維仿真
格式:pdf
大小:589KB
頁數:3P
4.7
采用三維彈粘塑性有限元法,對小灣電站進水口邊坡的開挖與支護進行了仿真模擬。計算中考慮了預應力錨索、抗剪洞、混凝土面板支護及開挖松弛的影響,并計入了地下水的作用。在完成天然地應力場的計算后,后續模擬嚴格按照施工開挖、錨固、回填、加荷等工序分為67個計算步。計算結果表明,在現有的地質條件和參數下,此開挖與支護方案能夠保證邊坡的整體穩定性。按有限元強度折減法計算所得的強度儲備安全系數為1.50,表明采用的開挖和支護方案是合理的。
小灣水電站左岸堆積體邊坡失穩綜合治理
格式:pdf
大小:268KB
頁數:4P
4.6
介紹小灣水電站左岸飲水溝堆積體邊坡變形情況,分析了堆積體邊坡失穩成因,系統闡述了堆積體綜合整治措施及成效,總結綜合整治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施工工藝、方法。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初級安全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