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軌道交通高架車站懸臂雙柱墩結構設計
格式:pdf
大小:122KB
頁數:4P
人氣 :89
4.4
介紹了黃浦新城站的結構形式和設計原則,并以站中典型的4號橋墩為例,分析了預應力混凝土大懸臂帽梁的雙柱墩的結構計算和設計,著重闡述了懸臂帽梁的預應力鋼束在不同張拉順序中對應力和變形的影響,說明了預應力鋼束應結合實際的施工情況有序地限量張拉的重要性,同時也介紹了帽梁在抗彎強度、斜截面抗剪以及墩身縱向剛度方面的控制要求和計算方法。通過計算和比較分析,表明懸臂雙柱墩作為軌道交通高架車站的主要承重結構是安全的、可靠的。
城市軌道交通魚腹島式高架車站結構設計
格式:pdf
大小:410KB
頁數:4P
研究雙柱魚腹島式高架車站框架結構體系的設計問題,闡述預應力鋼束的張拉順序、張拉批次對蓋梁懸臂端位移的影響,為墩柱截面尺寸及懸臂蓋梁的結構形式選擇提供參考。對車站進行動力特性分析,證明雙柱式高架車站結構整體剛度更加平衡。總結群樁基礎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驗證了偏心受拉是樁基礎配筋的控制工況。
淺談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結構設計
格式:pdf
大小:728KB
頁數:3P
本文從結構選型、結構型式比較以及結構計算等方面綜合論述了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設計的一些要點,并對結構設計中的一些難點進行了研究分析。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結構設計研究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4P
4.4
城軌交通高架車站有3種結構形式,每種結構形式各有優劣,總地來說站橋合一形式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然而,目前對該類型車站結構設計還有一些技術問題未完全解決,存在結構合建計算分離現象。基于此,文章分析比較各類車站結構的優劣,并提出站橋合一高架車站結構的荷載取值、計算指標和工況組合等要求,并以實例形式說明該類結構形式的可行性。
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高架車站結構探討
格式:pdf
大小:841KB
頁數:3P
4.3
介紹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高架車站的設計,分析了車站與橋梁分建、合建兩種高架車站結構形式的利弊,闡明了高架車站的各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關系。
城市軌道交通獨柱墩高架車站的墩柱及樁基設計探討
格式:pdf
大小:866KB
頁數:5P
4.8
以重慶城市軌道交通某獨柱墩高架車站為例,比較《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的橋-建組合結構車站在設計理論、荷載效應以及墩柱和樁基在承載能力安全儲備上的差異;通過有限元程序分析樁基剛度對整體結構橫向剛度的貢獻,探討樁基設計中剛度的影響因素。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結構防撞設計探討
格式:pdf
大小:846KB
頁數:4P
4.7
據相關研究顯示,國內現行規范所規定的汽車撞擊力往往小于實測值,為保證軌道交通車站的結構安全,探索易于實際工程采用的等效汽車撞擊力計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借鑒《鐵路橋涵基本設計規范(tb10002.1—2005)》中的船只撞擊理論模型,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得出相對保守的等效車輛撞擊荷載計算方法。經與其他文獻記載的實測資料對比,該計算方法所得出的計算結果與工程實測值比較吻合,具備一定的工程價值,在軌道交通車站防撞計算中,可以按此公式進行結構安全校核。
軌道交通單跨框架結構高架車站抗震計算探討
格式:pdf
大小:121KB
頁數:2P
4.6
單跨框架結構高架車站以其獨特的道路適宜性在目前軌道交通建設中采用得越來越多,但其結構形式的特殊性,須融合建筑規范與鐵路規范的理念,尤其是抗震計算.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提出了該類型車站的抗震計算基本方法與流程,旨在為單跨高架車站的抗震設計提供參考與借鑒.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結構抗震設計
格式:pdf
大小:855KB
頁數:2P
4.4
隨著國內各地軌道交通建設的大規模開展,高架車站以其經濟、施工難度小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采用.本文結合青島市紅島-膠南城際軌道交通二期工程泊里站,對路中雙柱兩側懸挑的"建橋合一"高架車站在建筑結構抗震規范下的抗震設計參數選取及計算做了介紹,以供高架車站結構設計參考.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結構模型對比分析
格式:pdf
大小:3.9MB
頁數:5P
4.7
以南京寧天城際軌道交通一期工程s8線路中高架側式車站為背景,采用midasgen軟件建立下部混凝土模型、上部鋼結構模型、下部混凝土+上部鋼結構整體模型等3種模型,對3種模型的高架車站鋼結構雨棚與下部混凝土結構協同受力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高架車站上部鋼結構雨棚和下部混凝土結構的建模和設計提供參考。
城市軌道交通“橋建合一”高架車站結構動力特性研究
格式:pdf
大小:433KB
頁數:2P
4.7
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快速發展,各種型式高架車站不斷突破和創新。"橋建合一"高架車站以其建筑布置靈活方便、功能好用等優點被越來越廣泛地采用,但此類高架車站通常振動較明顯,其動力特性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結合工程實際案例,對"橋建合一"雙島四線高架車站進行建模計算,并對其動力特性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橋建合一"框架結構動力特性良好,此類結構本身是科學合理的。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相關高架車站結構設計人員參考。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結構模型對比分析
格式:pdf
大小:4.1MB
頁數:5P
4.6
以南京寧天城際軌道交通一期工程s8線路中高架側式車站為背景,采用midasgen軟件建立下部混凝土模型、上部鋼結構模型、下部混凝土+上部鋼結構整體模型等3種模型,對3種模型的高架車站鋼結構雨棚與下部混凝土結構協同受力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高架車站上部鋼結構雨棚和下部混凝土結構的建模和設計提供參考。
城市軌道交通某橋建合一高架車站結構設計
格式:pdf
大小:620KB
頁數:5P
4.4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高速發展,如何建造安全、經濟、美觀、舒適的"橋建合一"高架站房已逐步成為結構設計人員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以廈門軌道交通工程1號線集美學村站高架站房結構分析和設計為例,主要介紹了"橋建合一"高架站pkpm和midascivil結構模型、荷載取值、荷載工況、結構計算、構造措施等設計要點。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橋梁結構設計要點
格式:pdf
大小:255KB
頁數:4P
4.8
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建造安全,舒適,經濟,美觀的高架車站成為設計人員的一個重要課題。結合昆明地鐵在建和已建的高架車站,討論了橋一建合一的高架車站橋梁結構荷載取值、荷載組合方式、構造措施等設計要點,希望對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橋梁設計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結構模型 對比分析
格式:pdf
大小:4.4MB
頁數:5P
4.8
以南京寧天城際軌道交通一期工程s8線路中高架側式車站為背景,采用midasgen軟件建立下部混凝土模型、上部鋼結構模型、下部混凝土+上部鋼結構整體模型等3種模型,對3種模型的高架車站鋼結構雨棚與下部混凝土結構協同受力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高架車站上部鋼結構雨棚和下部混凝土結構的建模和設計提供參考.
軌道交通高架車站清水混凝土軌道梁預制技術
格式:pdf
大小:235KB
頁數:4P
4.5
北京市軌道交通亦莊線高架區間車站采用了預應力清水混凝土箱型截面軌道梁結構設計,該批軌道梁內部為空腔結構,給預制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在不同清水混凝土構件預制經驗的基礎上,針對軌道梁的空腔結構特征,通過摸索試驗,形成了清水混凝土軌道梁預制關鍵技術,為今后類似清水混凝土構件預制提供了可借鑒經驗。
應用參數化工具的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設計初探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2P
4.3
我國已經進入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期.高架車站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滿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時,越來越要求設計特色,并提出了新的設計理念.參數化設計的高度可調節性適用于高架車站造型設計.本文以廳臺分離式高架車站設計為研究載體,以空間需求和結構體系為參變量,應用參數化工具進行了設計嘗試,得出了多樣的建筑設計結果,提出了參數化設計與城市軌道交通高架站建筑設計結合的可能性.
三層雙柱門式墩高架車站結構設計淺述
格式:pdf
大小:223KB
頁數:未知
4.8
以昆明軌道交通6號線的大板橋車站為背景,利用空間有限元模型對三層雙柱門式墩高架車站設計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討論;計算分析了該車站的溫度效應及動力特性,并根據反應譜理論分析了該車站的抗震能力。結果表明,車站結構中間應適當設置溫度縫,地震力應作為高地震區高架車站設計中的控制因素。
綜合吊架在軌道交通高架車站裝修中的運用
格式:pdf
大小:276KB
頁數:2P
4.4
由于標準高架車站站體形式與功能有其通用性,因此裝修設計中考慮將美學與工藝相結合。希望通過對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高架車站裝修設計的案例分析一些新的模式與方法,為高架車站的設計積累一定的經驗。
濟南軌道交通R1線高架車站光伏系統研究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5P
4.3
對光伏電池、光伏支架的選型進行分析,研究光伏陣列安裝傾角與年總輻照量及陣列間距之間的關系,根據軌道交通光伏系統的特點,選取經濟評價指標,對直接關乎投資成本和收益的傾角選擇進行技術經濟比選,最終確定光伏發電系統的陣列布置方案和并網方案。結果表明:濟南軌道交通r1線高架車站光伏發電系統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某新建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噪聲現狀-站臺部分
格式:pdf
大小:525KB
頁數:未知
4.7
為研究新建城市軌道交通高架站臺噪聲現狀及特點,以及站臺工作人員的累積噪聲暴露量,選取某線的zfl站、gml站和hq站進行了實地測量。從噪聲級、頻譜和進出站列車時間與聲級關系幾方面對測量結果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站臺列車進站laeq值為78db(a),出站laeq值為79db(a)。無列車通過時背景噪聲laeq值(白天)為66~74db(a)。倍頻程頻譜分析得出,站臺列車進站出站噪聲具有寬頻帶噪聲特征。時間歷程分析得出,站臺列車進站和出站的平均時間是30s和29s。進站第13s達到最大值lafmax78~89db(a)。出站第15s達到最大值lafmax82~90db(a)。站臺工作人員白班噪聲暴露量為laeq73db(a),夜班噪聲暴露量為laeq72db(a)。
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高架車站的新型結構形式探討
格式:pdf
大小:847KB
頁數:4P
4.3
高架車站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中高架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構形式受功能的要求往往受力復雜,體量龐大,對城市景觀影響很大,因而制約著高架線路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發展。結合工程實例,介紹了一種新型的車站結構形式,并進行了必要的受力分析。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高級電氣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