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場縣壩上生態農業工程建設見成效
格式:pdf
大小:283KB
頁數:2P
人氣 :76
4.8
圍場縣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是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壩縣,也是全國唯一的一個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全縣有耕地122萬畝,占總面積的8.80%,其中川平地40萬畝,占耕地的32.7%;林業714萬畝,占總面積的51.6%;牧業410萬畝,占總面積的29.7%;其他用地137萬畝,占總面積的9.9%。全縣年平均氣溫-4.7℃,無霜期63-128天,海拔750-2067米,年均降水460毫米。1994年全縣農業總產值4億多元,糧食總產1.65億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926元。 圍場縣雖然干旱少雨,但地下、地上水資源比
壩上生態農業工程初見成效田紀云給予高度評價
格式:pdf
大小:260KB
頁數:1P
我省農業綜合開發三大項目之一的壩上生態農業工程,自1990年實施以來初見成效。截止到目前,共建成水澆地25萬畝。造林28.1萬畝,建設草場21.9萬畝。壩上生態農業工程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綜合效益。首先從找水、取水,為壩上每人建設一畝水澆地,開展農田基本建設,解決吃飯入手,走農林牧結合的路子,因而糧食明顯增產。1991年在壩上再次遭受旱災的情況下,項目區總計增產糧食4678萬斤,僅此就使壩上地區人均增收糧食40多斤。在已建成的水澆地中,種植小麥8.89萬畝,平均畝產450.6斤,比建設前增產247.6斤;種玉米3.65萬
壩上生態農業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研究
格式:pdf
大小:472KB
頁數:4P
利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對河北壩上實施生態農業工程建設后的生態效益進行了監測與評價。定量描述了壩上生態環境的動態變化趨勢,并對壩上生態農業工程的氣候效益、土壤改良效益、農業水文生態效益進行了分析與評價。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工程治理,使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增強,結構合理,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
打造京津綠色屏障——河北省圍場縣財政完善農發資金管理 加快生態農業工程建設
格式:pdf
大小:592KB
頁數:2P
4.5
自1990年以來,河北省圍場縣先后完成四期壩上生態農業工程建設,共完成資金投入10890.83萬元,其中市以上投資6188.3萬元,縣級配套626萬元,吸附社會投資4076.53萬元,目前已完成水利、林業、牧業、科技、良繁、儀器購置六大類41個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1997年圍場縣被定為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1999年被河北省命名為"河北省蔬菜之鄉"、"農業產業化示范縣"、被國家命名為"全國綠化百佳縣",2002年被列入"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壩上生態農業開發建設實踐證明,使用和管理好農發資金,對推進工程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幾年來,圍場縣財政部門不斷推進和完善農發資金管理機制,把壩上生
圍場縣林業生態建設綜述
格式:pdf
大小:612KB
頁數:3P
4.7
介紹了圍場縣林業生態建設所取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并提出了加快圍場縣林業生態建設的對策建議,主要包括:突出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加強村屯綠化和農田防護林網建設;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切實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尊重客觀規律,加強科技支撐力度等。
圍場縣杯苗造林技術
格式:pdf
大小:11KB
頁數:1P
4.7
杯苗造林,指的是利用塑料袋、山皮土培育樹 種,這種樹苗適應性強,成活率高。 1圍場縣杯苗造林發展歷程 自2000年實施退耕還林以來,圍場縣的造林綠 化面積大大增加,僅僅退耕還林一項工程,就將近 100萬畝的造林,但是退耕還林工程還是以裸根苗為 主,到2010年退耕還林工程后期,杯苗造林才占到 整個工程造林的一半左右。到現在,杯苗造林已經占 到工程的80%左右。 2杯苗造林的優點 一是成活率高,杯苗造林由于根部在杯中,受到 很好的保護,所以很容易成活;二是生長迅速,由于 杯苗在苗圃中有一個培育的過程,其適應性很強,栽 植到山上以后,能夠迅速生長,而且基本不用緩苗; 三是造林時間比較自由,原來的裸根苗造林,比如沙 棘,只能秋季或者春季進行栽植,果樹只能在春季栽 植,而杯苗造林,幾乎在無霜期都能進行造林。 3杯苗造林的缺點 一是苗木造價較高
圍場縣工程造林呈現新局面
格式:pdf
大小:69KB
頁數:1P
4.6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在"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二期工程總體規劃和首都周圍綠化工程總體規劃的宏觀控制下,從1987年開始設立重點工程,打破行政界限,按山系、流域進行綜合治理。截止到1993年底,已竣工工程25個,面積31.77萬畝,在建工程32個。近年來,我縣多次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六年在省工程造林質量評比中獲第一名。
貴州稻田生態工程建設初見成效
格式:pdf
大小:75KB
頁數:1P
4.4
本刊訊貴州大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教授的指導下,聯合貴州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貴州省植保植檢站、貴州省土壤肥料總站、遵義師范學院、貴州各地州市縣植保和農技站,以及貴州卓豪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農業公司、專業合作社等,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下,開展了稻田
淺談三峽庫區高效生態農業工程建設和技術
格式:pdf
大小:118KB
頁數:1P
4.4
高效生態農業近兩年在長江三峽庫區推廣.它應用生態學原理,結合庫區農業生產特點,以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農村經濟為目標,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高水平上的協調發展.
調整生態農業結構逐步實現農業系統工程建設科學化
格式:pdf
大小:3.0MB
頁數:2P
4.3
因為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存在"高生產、消耗大、廢棄多"為特點的不足,出現浪費資源、破壞環境以及供不應求,支撐不了環境污染物的自凈能力以及環境質量的持續惡化的現象,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被嚴重限制。循環經濟的核心是資源的高效利用及其循環利用。對"消耗高、排放量大、污染嚴重、效率低"的傳統發展模式的更本改革是以"消耗低、排放量小、效率高"為基礎特征。它重新組成了一個"資源到產品到再生資源"的反饋流程和"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環利用模式是因為運用了生態學規律的經濟活動,因此在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里和諧的加入了經濟系統,極大可能的提高資源以及能源效率的利用。因而使經濟活動生態化得以實現,最終有了減輕環境污染、加強經濟發展質量的效果。
沼氣串起生態農業金鏈子——華坪縣“919”生態家園工程建設紀實
格式:pdf
大小:13KB
頁數:1P
4.4
(責任編輯□何銳) ●農村能源建設 20 云南林業2005,26(4) 沼氣串起生態農業金鏈子 近年來,華坪縣大力實施畜禽、沼氣、糧經作物 有機結合的“919”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即每個農戶 有0.6公頃(9畝)經濟林、1口沼氣池,飼養9頭牲 畜,為發展農村經濟和改善生態開辟了一條新路。 示范:帶動一方百姓 從2001年開始,華坪縣實施了“919”生態家園富 民工程。實施“919”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示范引導是 關鍵。縣政府選擇了龍頭、三馬箐2個村組為工程示范 點,著力抓好典型,以點帶面形成整體效應,并由一名 副縣長負責沼氣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經過2年多的時 間,三馬箐村的49個農戶已有43戶實現了“一欄畜、一 個池、一園果、一群禽”的種養模式。全村種植芒果100 多公頃,戶均有果園2公頃;戶均有高效沼氣池1口; 戶均養豬、牛等9頭以上,禽10只。2002年,實現戶 均增收6
圍場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潛力分析
格式:pdf
大小:69KB
頁數:2P
4.6
建國后,圍場縣興建了一大批農村水利設施,為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致使水利工程效益沒有充分發揮。針對這些問題必須進行深刻反思,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進行分析,進一步統一干群認識,建立健全水利建管機制和制度,以保證水利事業健康發展。
改善生態環境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瑞金市沼氣生態農業工程建設的調查
格式:pdf
大小:368KB
頁數:3P
4.8
收稿日期:1999203216 改善生態環境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瑞金市沼氣生態農業工程建設的調查 朱甲明 (瑞金市能源站 342500) 沼氣生態農業建設,是以沼氣建設為中心,“上” 聯養殖業的高效快速發展,“下”促種植業的高產優 質高效,“中”實現村容村貌的大改觀,維護生態平 衡,防止水土流失的“豬—沼—果”、“豬—沼—糧”、 “豬—沼—蔗”、“豬—沼—菜”、“豬—沼—魚”、“豬— 沼—糧”、“豬—沼—煙”、“豬—沼—豬”八大模式化 工程建設。近年來,瑞金市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 力,沼氣生態農業工程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受到 了各級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贊揚。截至目前,全市有 生態農業示范戶8900戶,擁有沼氣池16700口。 通過推廣上述八種模式的綜合利用,實現了受益農 戶人均純收入增加267元(其中能源效益人均增收 86元
圍場縣坡改梯工程助推水利扶貧攻堅的經驗與思考
格式:pdf
大小:197KB
頁數:2P
4.6
圍場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是國家級的貧困縣,扶貧任務艱巨且意義重大.本文通過了解圍場縣的土地資源情況和坡改梯工程的建設成效,有針對性地從組織領導、資金投入、建設管理和推動產業發展方面來闡述坡耕地工程建設應該注重的問題和治理方向,以便更加有針對性地加快水利扶貧攻堅進程.
改善生態環境 構筑綠色屏障 依安縣綠色生態工程建設見成效
格式:pdf
大小:944KB
頁數:1P
4.6
被國家特產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白鵝之鄉”和“中國紫花油豆角之鄉”的依安縣,不斷加大綠色生態工程建設力度,通過以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溝道工程和綠色屏障工程建設為重點,實現了坡、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從根本上改變了該縣的生態環境,為依安縣的綠色產業開發構筑了堅實的綠色屏障。依安縣地勢起伏不平,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是黑龍江省西部典型的漫川漫崗黑土侵蝕區。1996年以前,水土流失嚴重制約了該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近年來,依安縣加大了綠包生態工程建設力度。他
馬關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見成效
格式:pdf
大小:115KB
頁數:2P
4.3
"我們過去常年喝的是泥潭水、‘望天水'。如今好了,政府幫我們接上了自來水,水質既干凈又衛生。"對于云南省馬關縣金廠鎮野牛坪村苗族婦女熊光芬來說,近來最高興的事就是喝上了甘甜的自來水。由于獨特的地理條件,集邊疆、少數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馬關縣農村有近30%的群眾長年靠喝"望天水"、坑洼水過日子。為使全縣群眾喝上安全、干凈、放心的飲用水,"十一五"以來,馬關縣把解決農村飲水難問題放
淺析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性
格式:pdf
大小:38KB
頁數:1P
4.6
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農田水利在我國發展農業生產中一方面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同時,在農村的生態環境改善方面上,農田水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現就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做以如下分析:一、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1、生
淺談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格式:pdf
大小:96KB
頁數:1P
4.3
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格式:pdf
大小:221KB
頁數:1P
4.3
生態農業建設之關鍵是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利用好水資源、達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圍場生態環境建設問題研究
格式:pdf
大小:236KB
頁數:3P
4.6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因此,要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就必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1生態環境問題研究的必要性現代社會生態環境的惡化越來越威脅到我們的生活和生存,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不斷浪費,生態環境不斷遭到污染破壞,淡水資源浪費嚴重,大氣污染惡化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都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農業工程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格式:pdf
大小:96KB
頁數:2P
4.6
通過對關中農業帶部分農業工程建設的現狀調查,發現了現階段農業工程建設與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加強農業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意見與建議,以指導農業工程建設,保證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總結經驗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大力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在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格式:pdf
大小:49KB
頁數:5P
4.5
?1994-201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總結經驗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大力推進生態農業建設 ———在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農業部副部長 張寶文 2000年3月28日 同志們: 為了深入貫徹和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 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的指示精神,進一步推 進我國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今天,國家計 委、財政部、科技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 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聯合召開全國生態農業 建設工作會議。它標志著我國生態農業建設 又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我們這次會議將以 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為指針,提高認 識,交流經驗,表彰先進,研究部署進一步推 進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工作。 一、建設生態農業
總結經驗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大力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在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格式:pdf
大小:82KB
頁數:5P
4.7
同志們:為了深入貫徹和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的指示精神,進一步推進我國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今天,國家計委、財政部、科技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聯合召開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工作會議.它標志著我國生態農業建設又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我們這次會議將以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為指針,提高認識,交流經驗,表彰先進,研究部署進一步推進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工作.
賽罕區大青山生態建設工程初見成效
格式:pdf
大小:1.0MB
頁數:1P
4.3
2006.1120 內蒙古林業地方豐采 2000年開始 實施的大青山生態 建設工程是國家重 點生態建設工程之 一。經過2000-- 2002年的建設,生 態建設工程取得較 好成績,樹木成活 率達到90%以上, 被作為自治區成立 六十周年重點獻禮 項目。 大青山生態建 設工程項目區位于 賽罕區榆林鎮內, 110國道以北的大 青山前山丘陵山 地。大青山生態建 設工程總面積為 53643畝。2000年 開始整地,動用人 力約15萬勞動日, 整地采用魚鱗坑和 水平溝方式。工程 大規模植苗造林于 2001年春季開始, 按照適地適樹、因 地制宜的原則和各 樹種的生物學特 性,陰坡造林以油 喬 瑞 芳 賽 罕 區 大 青 山 生 態 建 設 工 程 初 見 成 效 松、沙棘混交林為主;陽坡以山杏、側 柏、油松為主;小溝叉山地沖積扇多 以小果園為主。 工程的實施優化了對外開放環境,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安裝造價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