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空氣換熱建筑新風系統運行性能測試研究
格式:pdf
大小:373KB
頁數:6P
人氣 :70
4.4
建立了一套基于土壤-空氣換熱的建筑新風系統,測試分析了整個系統在夏季、冬季以及過渡季的地下換熱特性和室內空氣品質狀況.結果表明,該系統運行穩定可靠,室內最高CO2濃度控制在6×104~7×104,能夠有效保證室內空氣品質的要求.在冬夏季典型運行工況下,單位傳熱面積的地下換熱量分別為90.9 W/m2和44.2 W/m2,日平均換熱效率分別為0.84和0.72.上述試驗結果對于類似氣候地區的系統設計與優化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冬季空氣處理 過程分析及合理運行
格式:pdf
大小:146KB
頁數:3P
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冬季空氣處理過程分析及合理運行——有鑒于我國地域幅員遼嚼,各地區氣候差別很大,特別是濕度差別直接影響空調的效果的情況,作者就實際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改進管路設置,并提出了濕潤區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冬季運行的調節方法
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冬季空氣處理過程分析及合理運行
格式:pdf
大小:444KB
頁數:未知
有鑒于我國地域幅員遼闊,各地區氣候差別很大,特別是濕度差別直接影響空調的效果的情況,作者就實際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改進管路設置,并提出了濕潤區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冬季運行的調節方法。
某工程土壤源熱泵新風系統設計及應用
格式:pdf
大小:348KB
頁數:3P
4.6
介紹了土壤源熱泵空調系統的工作原理、優缺點.并通過工程實例,闡明了系統的設計方法.通過與常規空調方案的比較,對其能效和經濟性進行了分析,得出土壤源熱泵空調系統增加的初投資可在較短年限內回收,是一種高效節能環保的綠色空調系統.
浙北地區地源熱泵土壤換熱性能測試研究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4P
4.8
對浙北地區某地源熱泵工程土壤換熱性能進行了實驗測試,結果顯示,浙北地區冬季最冷月地下土壤初始溫度穩定在17.0℃左右,遠高于室外環境溫度;土壤的平均導熱系數為1.73w/(m.℃),有較強的地下換熱能力,適合做地源熱泵系統;對60m深的單u形式地下換熱器進行換熱性能測試,夏季單根盤管散熱量3666w,冬季單根盤管散熱量2508w,能滿足系統工作要求。
基于噴霧形態的換熱型空調新風系統濕度控制研究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3P
4.8
文章概述了空調新風系統應用探究的必要性,并對空調系統中的子系統——溫濕度耦合系統進行了詳細的集成研究。為優化醫院空調系統設計、改善醫院建筑內部環境的空氣質量、降低院內感染率提供了一種綠色低碳的無菌新風技術手段。
新風系統運行下教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研究
格式:pdf
大小:184KB
頁數:2P
4.6
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小學教室在安裝運行新風系統后,教室內空氣質量的凈化改善效果,總結思考了實際檢測過程中發現的影響因素,重點關注新風系統在降低室內pm2.5和co_2濃度方面的作用,綜合考慮新風量、噪聲等指標,對學校教室等人員集中場所的新風系統安裝選型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土壤源熱泵空調系統的運行測試研究
格式:pdf
大小:60KB
頁數:1P
4.4
本文研究了加輔助熱源的土壤源熱泵空調系統在北方嚴寒地區的應用情況,提出了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措施,得出在呼和浩特使用土壤源熱泵空調系統夏季制冷效果好,能效高,冬季需要輔助熱源,能效比較低。
土壤源熱泵供暖運行性能的實驗研究
格式:pdf
大小:323KB
頁數:6P
3
土壤源熱泵供暖運行性能的實驗研究——通過土壤源熱泵系統全年冬夏暖冷聯供中冬季供暖運行實驗結果,得出了土壤溫度變化規律和地埋管換熱運行性能參數,初步比較了不同管型換熱效果,分析了系統運行性能系數和節能效果。
土壤熱工性能測試及應用分析
格式:pdf
大小:253KB
頁數:3P
4.4
介紹了土壤導熱系數在溫度為穩態情況下的一種測量方法,通過對兩種不同物性巖石導熱系數的測量,確定了影響巖石導熱系數的因素.減少了測試參量,簡化了測試的準備工作和測試裝置,是一種簡易可行的、適用范圍較廣的、成本較低的導熱系數測量方法,為地下工程設計和施工參數的確定提供了一種新的依據.
土壤源熱泵系統運行節能分析
格式:pdf
大小:154KB
頁數:未知
4.4
通過土壤源熱泵系統在夏季、春秋季及冬季不同的工況下運行性能分析,系統采用\"系統熱回收\"的方案,夏季減少向了地下排放熱,并且提高了冷水機組的工作效能;春秋季節地下換熱器的換區運行,能平衡各井區被吸收的熱量,還能使各井區得到較長間隙的恢復;冬季因\"系統熱回收\"運行,地下換熱器出水溫度大于16℃,使空調機組與熱水機組的工作效率高且穩定。
夏熱地區商場類建筑集中空調系統全新風運行性能分析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6P
4.4
分析了中國夏熱地區的室外氣候條件,對于冬季,有近乎100%的時間可以采用全新風模式,而過渡季節會有一半左右的時間可以采用全新風模式,從而全年可以減少30%~60%的人工冷源運行時間。通過對焓值控制和溫度控制2種調控模式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室內負荷強度、不同通風量和不同室內空氣溫濕度設定值條件下的調控方案。研究發現:室內負荷越大,采用全新風模式的節能效果越好;送風量宜設置為6~8h-1;室內空氣參數對節能效果影響很大,考慮到室內外溫差對人體熱舒適的影響,可以考慮不同季節不同的室內空氣參數設置;對于調控模式,冬季和過渡季節可采用焓值控制模式;夏季宜采用溫度控制模式。采用全新風模式,每年可以實現100~180kwh/m2的節能效果,從而產生30~50kg/m2的碳減排量。
全熱交換器在空調新風系統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小:561KB
頁數:2P
4.6
全熱交換器不但能改善建筑室內空氣質量,還能減低建筑空調能耗。本文采用溫頻法,對廣州一辦公樓的空調新風系統進行了運行性能分析,通過比較,總結出在空調新風系統采用全熱交換器的優點。
2000型輻射空調新風系統的結構優化與測試研究
格式:pdf
大小:3.3MB
頁數:11P
4.7
2000型輻射空調新風系統包含一間空調房間、一臺定頻室外主機、新風模塊和冷暖輻射模塊,其新風模塊內豎直均勻放置3塊輻射板,輻射模塊內水平均勻放置4塊輻射板,兩個模塊并聯連接且輻射板銅管管徑為10mm。針對2000型輻射空調新風系統存在的新風不連續、制冷劑分配不均勻、輻射板末端壓降偏大等問題,為優化輻射空調系統結構并提高系統的綜合性能,在原系統的基礎上采取三方面的結構優化措施,即把室外主機由定頻主機改為變頻主機、輻射模塊和新風模塊由并聯連接改為串聯連接以及銅管管徑由10mm改為12mm。研究結果表明,采取優化措施后,新風供給連續性更好,且新風單位量提高10.5%;系統解決了制冷劑分配不均的問題,且新風模塊的除濕和過濾效率提高5%;系統末端壓降降低56.5%,系統能耗降低12%。該系統集新風除濕和過濾功能于一體,利用新風模塊內的輻射板制冷、采暖形成的溫差導致的熱循環,實現新風的無能耗供給,適用于熱濕同季的南方地區的2人間臥室或辦公室。
土壤源熱泵單U型埋管換熱器短期運行換熱分析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5P
4.3
單u型管是當前土壤源熱泵系統廣泛使用的地下換熱器形式,而地下換熱器是地源熱泵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慮u型管的實際形狀,借助數學方法和數值分析軟件,建立了地下垂直埋管換熱器傳熱模型,并通過編程求解數學模型,得到了系統短期運行不同工況下埋管周圍土壤的溫度場分布情況。通過分析得出土壤導熱系數、土壤比熱、鉆孔回填材料導熱系數以及u型管間距的大小對埋管的換熱性能具有直接影響。得出的結果可為合理設計地下埋管換熱器提供參考。
淺議空調新風系統行業的發展
格式:pdf
大小:209KB
頁數:未知
4.7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生活健康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室內外的空氣品質逐步受到政府和群眾的重視。隨著傳統中央空調系統的長足發展,其所產生的健康問題也是逐步顯現。長期工作和生活在常規空調系統環境中的人群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良反應。并且隨著建筑內裝修的日益普及,裝修材料帶來的有害氣體散發量過高等情況,使得空調新風系統在當今建筑行業將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可是空調新風系統行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市場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市場環境的基本理論,并結合實際情況找出新風系統行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從理論意義來看,加強對新風系統行業的研究,有助于發展和完善市場環境的相關理論,增強其指導能力。從現實意義來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需要新的元素注入,以提高住房的品位,室內裝修需要新的產品來增強居住的舒適度。同時也能推動新風系統在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有更好發展,也使更多的人們體會到新風系統帶來的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數據中心暖通設計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