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荒漠化現狀與防治對策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1P
人氣 :87
4.4
首先分析了我國土地荒漠化的現狀,然后提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具體對策,從植樹造林、控制草原游牧人口數量、加強生態管理和運用科學技術4個方面展開論述,旨在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現狀與防治對策
格式:pdf
大小:684KB
頁數:5P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環境問題之一,它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嚴重威脅。山西省是全國荒漠化監測與防治地區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較嚴重,耕地減少、質量下降,草地退化,影響著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氣候因素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是荒漠化發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荒漠化要堅持植被建設與工程建設、防治保護與開發利用、傳統治理與科技創新、國家投入與社會力量相結合的戰略思路,通過建設生態體系、工程體系、產業體系、保障體系,分片治理、分步實施。
我國西部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法律對策
格式:pdf
大小:756KB
頁數:5P
4.7
土地荒漠化不僅是我國西部地區當前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是制約我國西部大開發順利進行的主要瓶頸之一。面對我國西部地區土地荒漠化的現狀,吸取國外相關法律措施,提出在資源管理和決策上建立部門交叉合作的協調機制、在\"禁限制度\"中建立一個西部固沙植物保護名錄等一些完善我國《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的法律建議,力求能對我國西部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法律體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示。
青海高寒區土地荒漠化及防治對策探討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2P
4.5
土地荒漠化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土地生產力,甚至還會相應地威脅一個地區的生態平衡,不利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良好發展。本文結合青海省高寒區地理特點,系統地分析了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不良影響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夠對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借鑒。
河北壩上地區土地荒漠化現狀及生物對策研究
格式:pdf
大小:323KB
頁數:4P
4.7
河北壩上地區屬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中脆弱生態環境的典型地區,沙化面積年遞增率已達4.5%,是我國土地沙漠化發展最快的地區。通過實地考察,對該區土地荒漠化現狀的分析,指出應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治理思路,并從生物治理的角度,提出了綜合整治措施。
黑河流域中游地區土地荒漠化現狀、成因與治理措施
格式:pdf
大小:462KB
頁數:3P
4.7
利用土地荒漠化遙感監測數據,研究分析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區的土地荒漠化現狀及發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其土地荒漠化防治的具體對策和措施。結果表明,流域內荒漠化土地類型共有8類,分別為流動沙地(丘)、半固定沙地(丘)、固定沙地(丘)、風蝕殘丘、戈壁、闖田、潛在沙漠化土地和非生物治沙工程地;黑河流域中游地區土地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是自然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人類對流域內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其主要驅動力。
壩上及鄰區荒漠化土地地質特征與荒漠化防治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7P
4.5
目的研究壩上及鄰區荒漠化類型與特征,提出防治對策。方法利用tm衛星遙感解譯并結合野外調查,研究荒漠化類型、區域分布與地質特征;通過樣品采集與室內分析,研究不同類型與級別荒漠化的粒度特征。結果提出了該地區荒漠化地質成因分類,包括風力作用下的以堆積作用為主的沙漠化和以侵蝕作用為主的礫漠化,以及物理化學作用下的土地鹽漬化。不同類型和等級的荒漠化土地沉積物具有明顯不同的粒度組成,輕度沙漠化和礫漠化以及鹽漬化(湖相沉積)土地的細粒物質含量相對更高,<63μm的顆粒含量可達90%以上,在風暴來臨時具有更大的沙塵釋放潛力;相反,嚴重沙漠化和礫漠化土地的細粒物質含量相對較低,<63μm的顆粒含量通常低于30%,同等條件下釋放沙塵潛力也較小。結論在重視保護和治理已經嚴重荒漠化土地的同時,更應該重視正在發生荒漠化的或者潛在荒漠化的土地的保護,尤其是重視保護濕地、裸露的湖泊灘地和干涸的湖盆等,才能有效減少沙塵暴的物質來源。
遼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社會成因及對策分析
格式:pdf
大小:248KB
頁數:3P
4.5
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大,類型多,分布廣,嚴重影響了區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遼西北地區與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相接壤,也同樣面臨著嚴峻的荒漠化問題.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為因素,土地利用方式、人口活動、經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格局都是影響遼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從遼西北地區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遼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相關對策.
遼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對策分析
格式:pdf
大小:37KB
頁數:2P
4.8
土地荒漠化是為全球影響最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因此對荒漠化的研究和治理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本文以遼西北沙地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了解遼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現狀,分析了造成該地區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從政府和生態角度出發,提出了治理遼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政策建議。對改善遼西北地區生態環境,促進遼西北地區經濟發展與進步具有現實意義。
敦煌盆地重點區土地荒漠化變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格式:pdf
大小:285KB
頁數:5P
4.6
敦煌是河西走廊的西大門,阻擋著庫塔姆格沙漠的東侵,近年來隨著敦煌綠洲的萎縮引發了\"敦煌是否會成為第二個樓蘭\"的憂慮。該文以敦煌綠洲為重點研究區,運用遙感解譯的方式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敦煌綠洲的土地荒漠化特征。得出如下結論:1)敦煌綠洲的土地荒漠化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2)人口的不斷增加、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水土資源的無序開發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3)風蝕作用成為土地荒漠化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河北省荒漠化土地特點及防治建議
格式:pdf
大小:527KB
頁數:4P
4.5
河北省荒漠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在各種土地利用類型中,耕地荒漠化面積最大,但荒漠化程度最高的是草地。由于河北省地處干旱、半干旱過渡地帶荒漠化敏感區,其荒漠化土地的特點也受其特有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環境所決定,荒漠化土地的類型、程度和分布有其自己的規律。分析研究和掌握荒漠化土地發生發展的自然規律,有助于更好的預防和治理荒漠化。雖然目前河北省總體沙漠化程度尚輕,但仍需提高重視,堅持因地制宜、多重效益并重的原則,加大投資力度,調整產業結構,科技興農治沙,以確保河北省及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
土地荒漠化與構建西部生態特區的設想
格式:pdf
大小:612KB
頁數:3P
4.3
土地荒漠化不僅僅影響了西部的發展問題,而且涉及到了國家整體發展的格局及前景。土地荒漠化防治的系統性、全局的統一性與社會發展的相關性客觀地要求必須用系統發展的眼光來解決問題。筆者認為,走協同發展與功能剝離的道路、構建西部生態特區有利于荒漠化問題的解決以及西部荒漠化地區的發展。
淺談預防中國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法律對策
格式:pdf
大小:513KB
頁數:6P
4.6
2006年世界環境日聚焦“沙漠和荒漠化”,關注人為因素導致的土地退化,為全人類敲響“沙漠和荒漠化”警鐘!本文從土地荒漠化這一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國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現狀及成因;以各個部門法為切入點,闡述了目前中國預防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法律對策。
土地荒漠化過程中土壤養分變化分析及對策研究
格式:pdf
大小:4.0MB
頁數:3P
4.7
為了探討荒漠化過程對土壤養分的影響,了解荒漠化過程中土壤養分的變化規律,選擇河北壩上地區為調查區,按照荒漠化的不同程度設置樣地,系統調查了輕度、中度、嚴重和極嚴重荒漠化土地表層(0~20cm)土壤養分的變化。結果表明,土壤養分含量的減少與荒漠化具有退化方向的一致性和退化過程同步性等特點。另外,針對土壤養分的這一變化特征提出了一些對策措施。
泥石流多發區土地荒漠化程度模糊綜合評判研究
格式:pdf
大小:609KB
頁數:6P
4.6
根據對小江流域泥石流溝谷土地荒漠化影響因子的分析和篩選,選擇切割密度、土壤有機質、泥石流堆積物面積、植被蓋度等8個對土地荒漠化有較大影響的因子,從地貌、土壤、植被三方面建立層次分析模型。針對土地景觀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采用模糊綜合評判的方法,對土地荒漠化程度進行了定量評價。
粵北巖溶山區土地石漠化成因及防治對策
格式:pdf
大小:66KB
頁數:2P
4.8
粵北巖溶山區是廣東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區域,土地石漠化已成為當地生態環境改善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在分析土地石漠化成因和主要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自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土地石漠化綜合治理的對策。
不同政策情景下荒漠化地區土地耕作適宜性評價
格式:pdf
大小:2.2MB
頁數:7P
4.7
針對目前耕地適宜性評價中存在指標缺乏表達農民意愿及生態限制性因子的缺陷,應用基于生態限制性因子指標體系開展了中國荒漠化地區土地耕作適宜性評價。結果表明:在糧食安全政策導向情景下,荒漠化地區土地耕作適宜性較高的地區集中分布在亞濕潤干旱區及半干旱區的局部地區,占地37×104km2;在生態環境政策導向下,荒漠化地區土地耕作適宜性較高的地區集中分布在內蒙古南部、西藏南部、新疆北部的局部地區,占地約26.9×104km2;由于政策導向的不同,宜耕減少地區主要集中于內蒙古東部和西藏南部的局部地區。該研究為大空間尺度土地耕作適宜性評價及多指標、尤其是生態限制指標的實用及不同情景的設置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遼西北地區土地沙漠化現狀及防治對策
格式:pdf
大小:98KB
頁數:3P
4.4
遼西北地區的彰武縣、康平縣、法庫縣土地沙漠化嚴重,其發育類型可劃分為內陸沙漠化土地和沿河沙漠化土地2種.基于對遼西北地區土地沙漠化現狀的分析,認為地形地貌、地層巖性、氣象及水文條件是導致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因素;超載過牧、盲目農墾是加劇土地沙漠化的人為因素.提出了退耕還林還草、科學管理治沙、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適當移民、加強法治宣傳等防治對策建議.
湖南省巖溶地區土地石漠化現狀及防治對策
格式:pdf
大小:106KB
頁數:3P
4.4
分析了湖南省巖溶地區土地石漠化的現狀,闡述了土地石漠化的危害,并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探討了湖南省巖溶地區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機理。根據巖溶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土地石漠化防治對策:將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實施植被恢復、能源建設、生態移民等,分區域進行石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討
格式:pdf
大小:180KB
頁數:未知
4.6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對生態環境具有重要影響,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分析了水土流失與土地荒漠化的影響及成因,探討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思路或措施。
甘肅河西地區沙漠化土地現狀及防治對策
格式:pdf
大小:59KB
頁數:未知
4.8
甘肅省河西地區是我國沙漠化發生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全區現有沙漠化土地面積1166.5萬hm2。土地沙漠化對當地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帶來了多方面的危害。為了防治和減輕河西地區的沙漠化危害,提出了幾點防治對策:首先是加強法制建設,保護現有沙區植被;其次是科學制定規劃,確保治理工作有序開展;第三是控制人口增長,實行生態移民,建設小城鎮;第四是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第五是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發展活力。
石羊河流域水土資源與土地沙漠化防治對策
格式:pdf
大小:516KB
頁數:2P
4.4
石羊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形勢日趨嚴峻,水土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是導致土地沙漠化擴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沙漠化的關鍵在于加大流域統一管理體制的改革步伐,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依靠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實施分區防治戰略,堅持以水牢源承載能力為前提,搞好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加快綜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進展。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
格式:pdf
大小:93KB
頁數:未知
4.7
通過對我國14所高等院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中課程類型、課程學時和課程順序的安排等現狀的分析發現,課程設置存在課程分類不統一、主干課程的數量和學時院校間差異懸殊和課程安排欠合理等問題。因此,針對存在的問題,遵循相似性與差異性相結合、科學處理好\"厚基礎\"與\"寬口徑\"的關系、加強和優化實踐教學、綜合性等原則,提出了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方案。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考
格式:pdf
大小:511KB
頁數:3P
4.8
通過對市場需求、人才觀的遷移、教育國際化全球化的機遇及挑戰,提出水土保持本科的課程體系建設應是\"厚基礎,寬口徑,適應性強,大類相同,同時注意發揮各自優勢和特色\"的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巖土工程商務專員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