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的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13KB
頁數:1P
人氣 :74
4.8
塔吊的發展史 塔式起重機簡稱塔機 ,亦稱塔吊 ,起源于西歐 .已經是一種 很受歡迎的產品 ,它的出現極大的滿足了我們的需求 ,接下來 塔吊廠家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關于塔吊的發展歷史吧 ,希望 能對您有所幫助 . 第一項有關建筑用塔機專利頒發于 1900 年 .1905 年出 現了塔身固定的裝有臂架的起重機 ,1923 年制成了近代塔機 的原型樣機 ,同年出現第一臺比較完整的近代塔機 ,1930 年 當時德國已開始批量生產塔機 ,并用于建筑施工 ,1941 年 ,有 關塔機的德國工業標準 DIN8770 公布 .該標準規定以吊載 (t) 和幅度 (m) 的乘積 (tm) 一起以重力矩表示塔機的起重能力 . 我國的塔機行業于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起步 ,相對于中 西歐國家由于建筑業疲軟造成的塔機業的不景氣 , 我國的塔 機業正處于一個迅速的發展時期 . 以上就是塔吊廠家為大家介紹的有
風扇的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13P
安徽科技學院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現代設計技術》課程作業 作業名稱:風扇的發展史及設計任務 學生姓名:胡東亞 學號:1611110207 班級:機械電子112班 指導教師:陳豐 作業時間:2013年10月25日 現代設計技術課程組制 風扇的發展史 電風扇簡稱電扇,香港稱為風扇,日本及韓國稱為扇風機,在世 界從發明開始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是炎熱夏季的寵物,隨著 空調等高端家電發明應用,逐漸開始走下坡路。從節能和方便考慮, 電風扇的優點一樣大放異彩,并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說品天地 從電風扇的發明談起電風扇的前世今生: 電風扇的發明: 機械風扇起源于1830年,一個叫詹姆斯·拜倫的美國人從鐘表 的結構中受到啟發,發明了一種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發條驅動的 機械風扇。這種風扇轉動扇葉帶來的徐徐涼風使
寶鋼的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32KB
頁數:10P
。 。 1 寶鋼的發展史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寶鋼)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自2003年至2006年,寶 鋼連續四年進入世界500強。2007年,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宣布:寶鋼集團公司和寶鋼股份 長期信用等級確認為“a-”,展望從上年的“穩定”上調為“正面”,這是繼2006年12 月寶鋼取得歷史最高評級“a-”后的又一突破。2007年,寶鋼第三次進入美國《財富》雜 志評選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單。 寶鋼鋼鐵主業立足于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鐵精品,年產鋼能力3000萬噸 左右,贏利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目前已形成普碳鋼、不銹鋼、特 鋼三大產品系列,產品集聚在汽車(尤其是高級轎車)用鋼、家電用鋼、石油管線鋼、鉆 桿、油井管、高壓鍋爐管、冷軋硅鋼、不銹鋼、高合金品種鋼和高等級建筑用鋼,產品實 物質量堪與國際同類產品相比。 除鋼
電池的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51KB
頁數:4P
4.7
電池的發展史 電池發展歷史 1800年 alessandrovolta發明世界上第一個電池. 1802年 dr.williamcruikshank設計了第一個便于生產制造的電池. 1836年 johndaniell為提供穩定的放電電流,對電池做了改進 1859年 gastonplanté發明可充電的鉛酸電池. 1868年 georgeleclanché開發出使用電解液的電池 1881年 j.a.thiebaut取得干電池專利. 1888年 dr.gassner開發出第一個干電池. 1890年 thomasedison發明可充電的鐵鎳電池 1896年 在美國批量生產干電池 1896年 發明d型電池. 1899年 waldmarjungner發明鎳鎘電池. 1910年 可充電的鐵鎳電池
焊接的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55KB
頁數:5P
4.7
焊接技術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在人類早期工具制造中,無論是 中國還是當時的埃及等文明地區,都能看到焊接技術的雛形。古代的焊接方法主 要是鑄焊、釬焊和鍛焊。中國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制造的鐵 刃銅鉞就是鐵和銅的鑄焊件,其表面銅與鐵的熔合線蜿蜒曲折,接合良好。春秋 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曾侯乙墓中的建鼓銅座上的盤龍是分 段釬焊連接而成的,與現代軟釬料成分相近。戰國時期制造的刀劍一般是加熱鍛 焊而成的。據明朝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記載:中國古代將銅和鐵一起入爐加 熱,經鍛打制造刀、斧;用黃泥或篩細的陳久壁土撒在接口上,分段鍛焊大型船 錨。在古埃及和地中海地區,公元前1000年人們就已經能夠通過搭接的方法制 造金盒及鐵質工具。到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早敘利亞大馬士 革曾用鍛焊方法打造兵器。但古代焊接
膜結構的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2P
4.6
上海示一膜結構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30日 膜結構的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座充氣strong>膜結構建成于1946年,設計者為美國的沃爾特·勃 德(w.bird),這是一座直徑為15m的充氣穹頂。1967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召開的第 一屆國際充氣結構會議,無疑給充氣膜結構的發展注入了興奮劑。隨后各式各樣的充 氣膜結構建筑出現在1970年大阪世界博覽會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蓋格爾設計的美 國館(137m×78m卵形),以及川口衛設計的香腸形充氣構件膜結構。后來人們認為 70年大阪博覽會是把膜結構系統地、商業性地向外界介紹的開始。大阪博覽會展示了 人們可以用膜結構建造永久性建筑。而70年代初美國蓋格爾-勃格公司(geiger- bergerassociates)開發出的符合美國永久建筑規范的特氟隆(teflon)膜材料為膜 結構廣泛應用于
酒鋼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6.7MB
頁數:9P
4.6
酒鋼的發展史 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酒鋼集團公司),建廠于1958年8月1日,原稱 酒泉鋼鐵公司。在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中,曾經曲折磨難,企業名稱幾經變更。 1958年建廠初期,確定企業名稱為酒泉鋼鐵公司,規劃規模為400萬噸鋼綜合生產能 力。 1960年受自然災害和國民經濟困難的影響,中央決定緩建酒鋼。為此,52000余名建設 者回調內地,至1961年底僅剩4850人。此時酒鋼已完成建設投資1.7億元。1962年冶金 部通知酒鋼進一步精簡編制,僅留1000人看守場地。 1964年國家決定恢復酒鋼建設,建設規模縮減為150萬噸鋼/年、110萬噸材/年綜合生 產能力。隨國際形勢變化,企業名稱改為“冶金部三九公司”,之后又改為“西北鋼鐵公司”, 不久又恢復為三九公司。計劃投資20.7億元,計劃進度為
混凝土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64KB
頁數:8P
4.7
混凝土的發展歷史及其發展前景 土木10-3宋世平30# 摘要:混凝土,簡稱“砼”。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 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加 或不加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成型、養護而得的水泥混凝 土,也稱普通混凝土。混凝土也可以看成一種人工石材,由于其原料豐富,造價 低廉,工藝簡單的特性使它在工程中有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混凝土的發展歷史現代混凝土發展前景 引言: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廣、用量最大的一種建筑材料。按預定 性能設計和制作混凝土,研制輕質,高強度,多功能的混凝土新品種。利 用現代新技術、大力發展新工藝、新設備;廣泛利用工業廢渣作原材料 正文: 一.混凝土的發展歷史 近代以來,經過了j.smeaton,j.parker等人的試作階段,1824年英 國的燒瓦工人josephas
水泥發展史 (2)
格式:pdf
大小:281KB
頁數:11P
4.8
水泥廠實習報告 (一)、水泥發展史 水泥是建筑用膠凝材料,按化學組成可以分為硅酸鹽水泥、鋁酸鹽水泥和硫 鋁酸鹽水泥三大類。硅酸鹽水泥是普遍常用的水泥,又稱波特蘭水泥,鋁酸鹽水 泥和硫鋁酸鹽水泥是特種用途的水泥。有人戲稱水泥是建筑的“糧食”,在人類 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現在,全世界水泥產量已達20多億噸,是現代社會不可 或缺的大宗產品。水泥的發明是人類在長期生產實踐中不斷積累的結果,是在古 代建筑材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 西方古代的建筑膠凝材料 在水泥發明的數千年歲月中,西方最初采用黏土作膠凝材料。古埃及人采用 尼羅河的泥漿砌筑未經煅燒的土磚。為增加強度和減少收縮,在泥漿中還摻入砂 子和草。用這種泥土建造的建筑物不耐水,經不住雨淋和河水沖刷,但在干燥地 區可保存許多年。 大約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古埃及人開始采用煅燒石膏作建筑膠凝材
酒鋼發展史 (2)
格式:pdf
大小:6.7MB
頁數:9P
4.6
酒鋼的發展史 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酒鋼集團公司),建廠于1958年8月1日,原稱 酒泉鋼鐵公司。在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中,曾經曲折磨難,企業名稱幾經變更。 1958年建廠初期,確定企業名稱為酒泉鋼鐵公司,規劃規模為400萬噸鋼綜合生產能 力。 1960年受自然災害和國民經濟困難的影響,中央決定緩建酒鋼。為此,52000余名建設 者回調內地,至1961年底僅剩4850人。此時酒鋼已完成建設投資1.7億元。1962年冶金 部通知酒鋼進一步精簡編制,僅留1000人看守場地。 1964年國家決定恢復酒鋼建設,建設規模縮減為150萬噸鋼/年、110萬噸材/年綜合生 產能力。隨國際形勢變化,企業名稱改為“冶金部三九公司”,之后又改為“西北鋼鐵公司”, 不久又恢復為三九公司。計劃投資20.7億元,計劃進度為
玻璃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26KB
頁數:12P
4.3
玻璃發展史(李家治) 玻璃和陶瓷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們都是人類通 過高溫把天然物質轉變為人工合成新物質的最早創造。幾千 年來玻璃從未間斷地被人類使用著。從日用玻璃器皿到光電 子技術玻璃,都深深地影響著人類的社會活動,而高新技術 的發展也繼續對玻璃提出許多新的要求。玻璃正在取代那些 資源并不豐富,而又價格昂貴的材料。 世界玻璃發展概況約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和美索不 達米亞(今伊拉克)出現了最早的玻璃。埃及開始用粘土制成 的實心模型制造玻璃珠和小型器皿。公元前1500年左右, 埃及的玻璃制造技術得到發展:將一個陶瓷制的模芯插入到 熔融玻璃體中,并使玻璃熔體粘附在模芯上,從而第一次 制成有用的中空器皿,用以盛放油和藥膏等。相傳最早的 玻璃配方是由亞述人的楔形文字記載的,即玻璃是由60分 砂、180分海生植物灰和5分白噩制成的。從這個配方所記
攤鋪機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35KB
頁數:5P
4.5
1 第一講國外攤鋪機發展簡介及我國攤鋪機發展歷程 1國外攤鋪機發展簡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各種類型瀝青路面的鋪設主要靠人工操作來完成。 那時的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施工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路拌瀝 青混合料主要用于鄉村道路,拌合與攤鋪是用平地機來完成的。 到了三十年代,熱拌瀝青混合料攤鋪的機械化施工在國外才取得了驚人的 發展。當時世界上修筑了數十萬英里的瀝青路面,不但經濟,而且經久耐用。瀝 青路面施工機械化的發展,促進了瀝青混合料攤鋪機的發展。 1931年在圣路易斯道路展覽會上首次展出了由巴伯-格林(barber-greene) 公司研制發明的瀝青混合料攤鋪專用設備。該機用螺旋輸送器攤分混合料,并用 滑板在20英尺(6.09米)寬度內予以刮平。機器行駛在按預定坡度鋪設的軌道 上。工作時攤鋪機由一臺路拌設備牽引前進。路拌設備將路面上的礦料送至拌合 鍋
叉車發展史大全
格式:pdf
大小:24KB
頁數:6P
4.4
叉車的發展歷史 時間:2011-10-1909:09:32中叉網(www.***.***)【推薦給朋友】 叉車在企業的物流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運設備中的主力軍。廣泛應用于車站、港口、 機場、工廠、倉庫等國民經濟各部門,是機械化裝卸、堆垛和短距離運輸的高效設備。自行式叉車出現于 191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叉車得到發展。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制造叉車。特別是隨著中國 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部分企業的物料搬運已經脫離了原始的人工搬運,取而代之的是以叉車為主的機械化 搬運。因此,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叉車市場的需求量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叉車品牌眾多,車型復雜,加之產品本身技術強并且非常專業,因此車型的選 擇、供應商的選擇等是很多選購的企業經常面臨的問題。本文著重從車型選擇、品牌選擇、性能評判標準 等方面進行介
攀鋼發展史 (2)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3P
4.5
11、攀鋼自投產以后連續8年虧損,1980年攀鋼在鋼鐵行業率先實 行(???)的改革。 a、擴大經營自主權???b、企業管理體制????c、承包經營責任制???d、利改稅 12、1987年攀鋼向(??)貸款2.1億美元用于二期工程建設,成為我國第一個直接進入國際 金融市場的工業企業,被新聞界譽為“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a、香港國際銀團???b、亞洲開發銀行???c、世界銀行???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3、經國家批準,(???)成立以攀鋼為核心的攀鋼集團,共有54家企事單位。 a、1986年???b、1988年???c、1990年???d、1992年 14、攀鋼二期工程,新建設一座容積為1350立方米的(???),將一號高爐由1000立方米擴 容改造成1200立方米。 a、三號高爐???
攀鋼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3P
4.4
11、攀鋼自投產以后連續8年虧損,1980年攀鋼在鋼鐵行業率先實 行(???)的改革。 a、擴大經營自主權???b、企業管理體制????c、承包經營責任制???d、利改稅 12、1987年攀鋼向(??)貸款2.1億美元用于二期工程建設,成為我國第一個直接進入國際 金融市場的工業企業,被新聞界譽為“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a、香港國際銀團???b、亞洲開發銀行???c、世界銀行???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3、經國家批準,(???)成立以攀鋼為核心的攀鋼集團,共有54家企事單位。 a、1986年???b、1988年???c、1990年???d、1992年 14、攀鋼二期工程,新建設一座容積為1350立方米的(???),將一號高爐由1000立方米擴 容改造成1200立方米。 a、三號高爐???
建筑衛生設施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15KB
頁數:4P
4.8
第九章衛生設施 由于羅馬帝國非凡的工程技術,4世紀的羅馬城有11個公共浴室、144公共廁所、865個私人浴室、1352個公 共噴泉和蓄水池。這些的水來自13個導水渠,整個帝國還有70座這樣的導水渠。(當時提高城市給水效率的主要 措施便是修這樣的導水渠)。一些公共廁所內木質或是石頭的蹲位底下還是不斷流動的水。集水容器處在街角位置, 羅馬皇帝vespasian制定了一套用水費用以及將廢水賣給布料漂洗工的標準。在羅馬城房子里,人們使用夜壺,第 二天就直接倒在街道上。這樣水會很多,大部分羅馬的城市都有排水系統。但是所有這些城市便民系統隨著帝國滅 亡也漸漸衰落了。 17世紀中葉英國的貴族也不擔心衛生設施體系。在查爾斯二世為了逃避瘟疫而逃到牛津后,一位當地的作日 記者寫道:“雖然他們穿著非常整潔且愉快,他們仍然是十分令人厭惡的,排泄物隨地都是。粗魯、還有拉皮條的
燈具發展史 (2)
格式:pdf
大小:2.5MB
頁數:5P
4.4
1 燈具的發展史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 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 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 社會創造財富。 石器時代 在石器時代,人類懂得了使用火,取暖、熟食、御獸,其中還有照明。據出土的甲骨文 記載,人類早在殷商時期,就會使用松脂火把照明。到 了周朝時期,青銅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為燈具的出現 創造條件。 戰國 中國最早的燈具始見于戰國,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燈來看,不僅結構已比較完善,而 且造型也很優美,在它以前,燈的發明和演變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時期。 當時照明用的燈具就是豆,它是依照當時的食器——豆的形狀制成。用豆脂作為燃料,將 豆脂盛放在陶制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燈芯,點燃照明。陶器豆與
水泥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287KB
頁數:12P
4.7
水泥廠實習報告 (一)、水泥發展史 水泥是建筑用膠凝材料,按化學組成可以分為硅酸鹽水泥、鋁酸鹽水泥和硫 鋁酸鹽水泥三大類。硅酸鹽水泥是普遍常用的水泥,又稱波特蘭水泥,鋁酸鹽水 泥和硫鋁酸鹽水泥是特種用途的水泥。有人戲稱水泥是建筑的“糧食”,在人類 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現在,全世界水泥產量已達20多億噸,是現代社會不可 或缺的大宗產品。水泥的發明是人類在長期生產實踐中不斷積累的結果,是在古 代建筑材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 西方古代的建筑膠凝材料 在水泥發明的數千年歲月中,西方最初采用黏土作膠凝材料。古埃及人采用 尼羅河的泥漿砌筑未經煅燒的土磚。為增加強度和減少收縮,在泥漿中還摻入砂 子和草。用這種泥土建造的建筑物不耐水,經不住雨淋和河水沖刷,但在干燥地 區可保存許多年。 大約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古埃及人開始采用煅燒石膏作建筑膠凝材
插座發展史
格式:pdf
大小:13KB
頁數:1P
4.7
插座發展史 在記憶中,插座一直被描述成一個可怕的東西,父母教導小孩不要碰它,插座出故障 時家人總是小心翼翼不敢上手,長大之后發現原來插座無處不在。最早的插座又丑又不好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插座發生了飛躍式的變化,接下來讓小編帶你看看插座的發展史。 1950年代:家庭用電還是個稀奇的東西,當時的作為陪嫁的縫紉機都是使用人力的。老 式的圓插座采用膠木材料并有螺絲孔可以固定在墻上,大一些的插座安裝時需要自己接電線。 當時家庭連廁所都沒有,廁所都是公用的。 1970年代:電燈、電扇、電視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拉電線進門在當時代表著一種富裕, 但是插座依然使用的是結構簡單的黑色膠木插座。當時家庭的插座并不多,并且一臺電視如 果插在插座上,可能好幾年都不會拔下來,大部分的家庭都會用柜子將插座擋住。 1995年:公牛成立。當時那個年代生產的插座根本沒有標準,往往質量很差,公牛開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總監理工程師代表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