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西部地區黃土地質災害與降雨的關聯性分析
格式:pdf
大小:425KB
頁數:7P
人氣 :76
4.6
通過實地調研,收集了大量發生于山西西部地區的黃土地質災害案例及其相應的降雨資料,統計分析了黃土地質災害與降雨類型、降雨強度、降雨持續時間、降雨累積量等的關系,并通過室內直接剪切試驗分析了該地區黃土抗剪強度隨含水量增加的劣化規律。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宏觀上由降雨誘發的黃土地質災害占災害總數的75%以上,且主要發生在6-9月,降雨誘發的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為主;10 d內連續降雨誘發的黃土地質災害占降雨型災害統計總數的76.9%;前期累計降雨量越大,黃土地質災害發生頻次越高;黃土滑坡、崩塌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前36 h的降雨量、降雨特征有關。試驗結果表明:黃土地區大量雨水滲入土體會降低其抗剪強度,主要表現為隨著含水量的增加土體的黏聚力急劇下降,從而導致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山西西部地區黃土地質災害與降雨的關聯性分析??
格式:pdf
大小:425KB
頁數:7P
通過實地調研,收集了大量發生于山西西部地區的黃土地質災害案例及其相應的降雨資料,統計分析了黃土地質災害與降雨類型、降雨強度、降雨持續時間、降雨累積量等的關系,并通過室內直接剪切試驗分析了該地區黃土抗剪強度隨含水量增加的劣化規律。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宏觀上由降雨誘發的黃土地質災害占災害總數的75%以上,且主要發生在6-9月,降雨誘發的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為主;10d內連續降雨誘發的黃土地質災害占降雨型災害統計總數的76.9%;前期累計降雨量越大,黃土地質災害發生頻次越高;黃土滑坡、崩塌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前36h的降雨量、降雨特征有關。試驗結果表明:黃土地區大量雨水滲入土體會降低其抗剪強度,主要表現為隨著含水量的增加土體的黏聚力急劇下降,從而導致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黃土地質災害研究中的關鍵問題及治理對策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1P
我國著名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的正在堆積的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發源地,記錄了240萬年以來全世界自然環境變化及氣候變化等演化的重要信息資源,我國每年有大約1/3的地質災害是在這一地區發生的。本文主要分析了黃土地質災害研究中的問題及治理的策略,重點研究黃土地質結構和介質力學行為導致的規律,系統的總結概括了黃土重大災害的形成模式,破解一些因為復雜動力作用下黃土災害的形成、突變、演化等規律,建立黃土地質災害的超前預警及風險控制理論,對黃土地區災害預防及治理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黃土地區地質災害鏈研究初探
格式:pdf
大小:191KB
頁數:6P
4.6
黃土由于濕陷性、大孔隙、水敏性等特點,導致黃土地區的地質災害廣布,并且各災種之間表現出明顯的鏈生效應,使得黃土地區地質災害的成因機理及防治研究愈發復雜.本文通過分析整理黃土地區典型災害及災害鏈事件,歸納了黃土地區災害的發育現狀,詳細描述了兩條典型的黃土地質災害鏈式結構,并以天水大溝滑坡-泥石流災害為例,闡述了黃土災害鏈鏈生過程中的放大效應.根據黃土災害研究現狀,凝練了黃土災害鏈研究中的3個關鍵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各自的研究思路,并指出今后需更加注重黃土災害鏈的風險評價及斷鏈措施方面的研究.本文針對黃土地區災害鏈研究中若干問題的初步思考,旨在為后續的災害鏈研究提供科學建議.
黃土地區灰渣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格式:pdf
大小:595KB
頁數:5P
4.6
以河南黃土地區某灰渣庫為例,介紹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主要內容和方法。評估區地質災害類型為崩塌、滑坡、水庫塌岸、泥石流、黃土濕陷及黃土陷穴。對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及建設場地的適宜性進行了評估,并提出了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某電站工程區濕陷性黃土地質特征
格式:pdf
大小:539KB
頁數:4P
4.5
某電站工程區黃土分布范圍廣、厚度大,主要為上更新統風積黃土。黃土具有干密度小、濕陷性強、力學強度低、均一性差等特征,地基黃土濕陷性問題為該工程主要地質問題之一。通過對黃土濕陷性與密度、高程、埋深關系分析,總結工程區黃土濕陷性一些共性特征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工程區地基處理、設計及施工方案提供依據。
探討隧道工程中的黃土地質施工
格式:pdf
大小:355KB
頁數:1P
4.6
在不同的地質地貌環境下如何進行良好的施工建設,是當今炙手可熱的研究課題。而我國往往采用隧道工程既能有效的降低公路建設路程,同時也減少了對社會居民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在隧道的施工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各種各樣的水文地質條件大大影響到隧道的建設施工。現如今,黃土地質下的隧道施工方法正在逐漸有效的研究和解決中,本文將對隧道工程中黃土地質施工展開討論與分析。
濕陷性黃土地質變電站的運行維護
格式:pdf
大小:110KB
頁數:未知
4.4
近年來,部分建設在濕陷性黃土地質區域的變電站發生不同程度沉降現象,其中有的地區的黃土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受水浸濕后其結構會迅速變化.發生顯著的下沉,致使在其上的建筑物遭到破壞,威脅安全生產.本文主要就變電站地基沉降對電氣設備的危害和運行維護措施進行了探討.
論黃土地區管道工程地質災害防治
格式:pdf
大小:255KB
頁數:2P
4.5
針對黃土地區長輸管道工程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黃土坡體防護、黃土陷穴治理、黃土崾峴治理、河(溝)道防護、地貌恢復治理和植被恢復治理等各項防治措施已經逐步成熟運用,并經實踐檢驗。本文系統介紹了各項防治措施及其相關技術要求,并對黃土地區長輸管道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了總結。
黃土地質靜壓擠密樁施工工法
格式:pdf
大小:13.4MB
頁數:12P
4.5
黃土地質靜壓擠密樁施工工法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 薛寧鴻謝軍趙有岐李彩蓮 工法編號:tgbjgf-07-08-024 1.前言 鄭西鐵路客運專線zxzq01標dk24+300~dk25+119.92段擠密樁設 計樁長14~15m,地基土分布有粘質黃土、粘質黃土含有姜石地層,柴油 錘擊成孔、沖擊成孔和振動成孔等國內傳統擠密樁機在此地層無法成孔至 設計標高,施工過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保證擠密樁樁長,同時避免塌孔、 縮徑、夾管、拔管困難等情況是一項需要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題。 2007年3月中鐵七局三公司聯合華北水力水電學院開展了科技創新, 取得了“靜壓擠密樁施工技術應用”這一國內領先的新成果,于2007年通 過中國中鐵七局集團技術中心鑒定,獲中國中鐵七局集團局級工法,該技 術在路基擠密樁施工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施工 安全、質量、進度、
淺談濕陷性黃土地質特性及處理方法
格式:pdf
大小:92KB
頁數:3P
4.4
闡述濕陷性黃土地質特性和對建(構)筑物的危害,著重介紹當建筑物的地基承載力不能滿足規范要求時應采取的幾種地基處理方法。在設計中應根據地質勘查報告及地基濕陷等級和建(構)筑物的等級及結構類型、基礎類型、使用年限、用途等采取合理的方法。
重慶強降雨誘發地質災害的特征與防治對策研究
格式:pdf
大小:248KB
頁數:2P
4.6
強降雨天氣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災害產生的直接誘因,文章從強降雨條件對地質災害的影響和強降雨區地災發生的特征分析,得出降雨過程與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從而提出強降雨地區減災、防災的對策。
黃土隧道砂質黃土地質中出現流砂層處理技術
格式:pdf
大小:14KB
頁數:1P
4.6
針對馬家坡隧道出口,在開挖dk118+880掌子面里程樁號,出現涌水、流砂時,采取"堵"和"排"相結合的原則,并且打超前注漿小導管進行處理的技術。提出了在黃土隧道砂質黃土中出現流砂時的處理方案、施工工藝,為類似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禹門口輸水工程濕陷性黃土地質特征分析及處理
格式:pdf
大小:53KB
頁數:2P
4.7
通過對輸水線路濕陷性黃土工程地質勘察研究,了解分析其工程地質特征,準確評價其濕陷類型和地基濕陷等級,提出了滿足工程特性、變形要求及經濟可行的地基處理措施,以確保工程安全運行。
黃土地區濕陷性的勘察探討
格式:pdf
大小:57KB
頁數:1P
4.6
黃土是第四系以來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區形成的一種特殊土,我國黃土的主要分布地區在北緯33°到47°之間,總面積達63.5萬平方公里,最大厚度為180~200米。天然黃土受水浸濕后,在自重壓力或附加壓力與自重壓力共同作用下產生的急劇而顯著的下沉,這種現象稱其為濕陷性。本文就針對濕陷性黃土地區的地基勘察及處理方法展開討論。
黃土地區區域水文地質普查規程
格式:pdf
大小:68KB
頁數:17P
4.6
國家計劃委員會地質局 黃土地區 區域水文地質普查規程 (試行) ·只限國內發行· 地質出版社 本規程是委托陜西省地質局組織西北各有關省、自治區地質局共同編寫的,七四 年九月在河南新鄉召開的全國水文地質普查規范會議上討論修訂。自一九七五年 起在各省、市、自治區地質局及國家計劃委員會地質礦產部直屬隊范圍內試行。 請各單位在試行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出修改和補充意見,使之日趨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 緒言 我國黃土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烏鞘嶺以東、太行山以西的黃河 中游地區,面積約三十萬平方公里,構成世界上著名的黃土高原。此外,在新疆、 青海、內蒙、河北、河南等省(自治區)亦有零星分布。由于黃土及黃土壯土厚度 大,分布廣泛,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因而在水文地質上可以分出一個獨立的水 文地質區。 黃土地區氣候干旱或半干旱,平均年降水量約250—6
黃土地質條件下隧道施工技術的優選探討
格式:pdf
大小:112KB
頁數:1P
4.6
隨著科學技術帶動社會生產的發展,我們對于社會生產和社會進步的雙重需求,也在逐步的加強,需求的增加必然會引起發展的的深入。本文主要介紹的是黃土地質條件下隧道施工技術,對于這個技術,我們有著一定的分析和探討,隧道工程是我們現代社會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工程建設,我們在進行隧道施工時更加要注意對于黃土地質下的隧道研究分析,下面,就來具體分析這一工程的進展以及需要運用的技術。
黃土地質條件下隧道施工技術的優選探討??
格式:pdf
大小:112KB
頁數:1P
4.6
隨著科學技術帶動社會生產的發展,我們對于社會生產和社會進步的雙重需求,也在逐步的加強,需求的增加必然會引起發展的的深入。本文主要介紹的是黃土地質條件下隧道施工技術,對于這個技術,我們有著一定的分析和探討,隧道工程是我們現代社會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工程建設,我們在進行隧道施工時更加要注意對于黃土地質下的隧道研究分析,下面,就來具體分析這一工程的進展以及需要運用的技術。
黃土地區灰土墊層的設計與施工
格式:pdf
大小:115KB
頁數:2P
4.4
某工程上部土層軟弱,不宜作為天然地基,下部好的土層埋藏較深,中部土層具有濕陷性,經討論采用灰土墊層。本文對灰土墊層進行計算,設計灰土墊層的厚度和寬度,并驗算軟弱下臥層承載能力,最后對灰土墊層的施工與檢測措施進行了討論。
油氣管道施工應對濕陷性黃土地質的基本措施
格式:pdf
大小:89KB
頁數:未知
4.6
我國濕陷性黃土約占黃土總面積的60%。主要分布在隴西、隴東、陜北晉西等地區。國內西氣東輸油氣管道建設,有2/3的管線途徑黃土地區,黃土濕陷給油氣管道施工帶來了很大困難。管道施工中,在管道挖溝、下溝、回填、管道地基以及水工保護的處理都需要選擇正確、高效、切合實際的施工方案。蘭州地區濕陷性黃土較多,以當地的油氣管道施工為例,分析油氣管道施工在濕陷性黃土地質中采用的基本措施。
延安地區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災害相關性探討??
格式:pdf
大小:256KB
頁數:5P
4.8
根據延安地區12縣1區地質災害實地調查成果,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合遙感技術和調查實例,對區內主要的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災害發育程度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延安地區城鎮建設、交通建設與地質災害的分布關系明顯;人口居住密度與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的發育數量呈正比,其中與滑坡災害的關系最為密切;地質災害的發育在空間上與交通線路體現出相關性,低級別公路建設孕育的地質災害密度較大;礦產及油氣田開發、水利工程也是區內地質災害發育的重要原因。
延安地區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災害相關性探討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5P
4.7
根據延安地區12縣1區地質災害實地調查成果,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合遙感技術和調查實例,對區內主要的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災害發育程度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延安地區城鎮建設、交通建設與地質災害的分布關系明顯;人口居住密度與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的發育數量呈正比,其中與滑坡災害的關系最為密切;地質災害的發育在空間上與交通線路體現出相關性,低級別公路建設孕育的地質災害密度較大;礦產及油氣田開發、水利工程也是區內地質災害發育的重要原因。
陜北黃土地區護坡植物適應性研究
格式:pdf
大小:739KB
頁數:7P
4.6
針對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且隨著人類工程活動日益頻繁,黃土滑坡等地質災害日益嚴重的問題,以植物護坡是恢復黃土邊坡生態和防治黃土地質災害的有效手段為依據,基于陜北地區黃土邊坡植物調查,統計分析了延安地區黃土邊坡植物科屬分布及密度,提出了植被群落的結構特點。通過多樣性指數分析研究了黃土邊坡植物物種多樣性特點,并提出了蒿屬植物的相對優勢度。研究結果表明:陜北地區植物物種多樣性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基本符合陜北黃土高原半干旱地區的邊坡植被組成特征;延安地區黃土邊坡植物主要以耐寒旱及耐貧瘠的品種為主;隨著坡度增大和土壤濕度降低,植物數量相應線性減少,但蒿屬植物相對優勢度相應增大,并提出了坡度與植物數量及坡度與蒿屬植物比重間關系的經驗公式;蒿屬植物是該地區植物護坡和生態重建的潛在優良樹種,對黃土邊坡穩定性及生態恢復有重要研究價值;最后基于各種影響因素與相對優勢度的規律分析,提出了各坡度下適宜的植物種群及相應的附著結構措施,為陜北地區黃土邊坡植物防護設計提供了可靠依據。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中級環保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