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萬國建筑勾勒出的城市形象
格式:pdf
大小:4.1MB
頁數:9P
人氣 :71
4.5
上海外灘,鐫刻著超過一個半世紀城市歷史風貌的一彎新月形江岸,作為東方著名大都市的標志性景觀,久為世界所矚目。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外灘建筑群形成之際,它在建筑設計的美和勻稱方面所做的一切就已在東方超前了很多,上海的天際線被勾畫成了一個能與西方任何城市媲美的經典。今天,上海的建設和發展已數倍于1930年代,然而,這條從延安東路到外白渡橋的濱江大道,因為云集了上海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遺產而重又成為人們牽掛和關注的焦點。這些曾經滄桑的老房子,是今天仍可觸摸的文化遺產,是人們無法抹去的集體記憶。
上海外灘:從一片灘涂到“萬國建筑博覽群”
格式:pdf
大小:545KB
頁數:2P
外灘一直在變。“不計其數的污水溝和小河縱橫交錯,到處是墳墩,以及竹子十泥搭成的茅屋,低矮骯臟。”這是1840年前后,一個法國人初到外灘時所看到的景象。170年后,上海的外灘因為繁華和昌盛,被公認為世界現存的“萬國建筑博覽群”。
上海外灘建筑(附圖)
格式:pdf
大小:11.6MB
頁數:20P
上海外灘 外灘原來是上海城廂外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筑路后,名為黃浦路, 1945年更名為中山東一路。1843年上海開放后,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 看中了外灘一帶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臺公布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根據, 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側劃得986畝土 地為法租界。但臨江而立的巍峨參差的萬國建筑博覽群,是到上世紀初,特別是在二 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來的。它從這一時期起,逐步成為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的象征。 經過百年歷史滄桑的外灘,在1992—1993年大規模的改造工程后,舊貌換新穎,景 色更為迷人,被中外游客評為上海“最喜愛的風景點”。 在這里,一場歷經百年的“萬國建筑博覽會”從未落幕。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 自19世紀四十年代上海被辟為商埠后,就成為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
上海外灘建筑的嬗變與文化傳承的兼容
格式:pdf
大小:1.7MB
頁數:2P
4.7
外灘建筑是上海城市的重要標志,也是海派文化的縮影。隨著時代的變遷,外灘又被分為了老外灘、新外灘、南外灘與北外灘。不管是新外灘還是老外灘,那些建筑都集中反映了海派文化包容性、實用性和多元性的基本特征,體現了開放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引力優勢。如今,上海的北外灘正進入開發高峰期,它的規劃建設應將歷史、今天與未來有機融會貫通,在傳承中揚棄、在改造中充實,決不可隨意\"破舊立新\"予以重建,而應在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中譜寫出更優美的具有海派風韻的凝固交響樂。
上海外灘不同時期的建筑文化
格式:pdf
大小:560KB
頁數:3P
4.7
上海外灘集中了上海最具有文化和藝術價值的建筑。分析了外灘建筑文化三個時空段的不同特點。外灘建設文化就是在東西文化碰撞的結果下形成的海派建筑文化,包容性、實用性和多元性是其顯著特點,對當前北外灘建筑風格提出了積極的設想。
上海外灘改造交通組織評析
格式:pdf
大小:586KB
頁數:2P
4.7
上海外灘通道是外灘綜合改造的重點工程,外灘改造將為整個外灘地區的“重現功能、重塑風貌”創造條件。通過區域內合理的交通組織,實現了外灘通道的交通功能,改善區域內部交通,從而更好地發揮核心cbd地區的社會經濟效益。外灘改造在改善外灘區域內部的機動車和人行交通的同時對現有路網的影響較小,整個工程既重現了功能、有重塑了風貌,是一個優秀的道路交通改造案例。
上海外灘濱水區綜合改造工程設計
格式:pdf
大小:164KB
頁數:3P
4.4
1項目背景外灘濱水區是上海市最具標志性的城市景觀區域,同時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之一。但外灘地區現有的濱水空間環境,已難以滿足城市公共活動的要求。已經投入建設的外灘地下通道工程是上海市cbd核心區"井"字形交通框架的一部
上海外灘舊大樓前期介入改造實例分析
格式:pdf
大小:509KB
頁數:2P
4.5
在上海外灘舊大樓整體置換、修舊、基礎加固、改建等過程中,物業工程技術前期管理介入除滿足功能和使用要求外,有的還要在不改變外觀的情況下通過加層適當增加使用面積,這些都對物業工程技術前期管理介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上海外灘通道工程南北段成功對接
格式:pdf
大小:93KB
頁數:1P
4.4
2009no.9于德湖等:間歇式膨脹加強帶在某超長混凝土工程中的應用107 分濕潤,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素水泥漿。 4)墻、柱混凝土澆筑時要控制混凝土的自落高度 和厚度,防止離析、漏振。梁、板澆筑時應及時換管,在 2~3m范圍內水平移動投料,并及時用振搗棒振搗,不 得在同一處連續集中投料,避免因荷載集中危及模板 支撐系統。 5)加強混凝土振搗,振搗時間10—30s,直到混凝 土表面呈水平不再下沉,不出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 準。振搗棒移動間距不大于400nlin,應快插慢拔,振搗 過程中不得出現漏振、過振和欠振現象。流淌坡腳必 須振搗密實,對于有預留洞、預埋件、鋼筋密集區域,應 注意下料情況,并且在澆筑過程中隨時敲打下部模板, 確保順利布料和振搗密實。要加強柱根部四角混凝土 的振搗,防止漏振造成根部結合不良。樓板混凝土澆 筑時,混凝土表
上海外灘濱水區改造景觀效果分析探討
格式:pdf
大小:2.5MB
頁數:3P
4.3
外灘濱水區是上海的標志性城市景觀。研究了外灘濱水區改造的歷史變遷,分析了新外灘濱水區總體設計理念和其中的典型景觀。此次綜合改造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規劃建設理念,最大限度地打造了一個經典的濱水區和公共活動區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歷史文化建筑的風貌,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為市民公眾提供一個優美舒適的活動空間。
上海外灘通道工程施工中對歷史建筑的保護控制
格式:pdf
大小:493KB
頁數:3P
4.4
上海外灘通道工程與聯誼大廈(二期)工程的同時施工對緊鄰的亞細亞大樓、東風飯店等歷史風貌建筑將產生共同作用,影響歷史建筑的結構安全。介紹外灘通道工程采取了針對性的技術措施:深基坑分區施工、圍護體系優選以及分層分塊開挖,保證了沿線歷史風貌建筑的安全。
上海外灘源歷史建筑修繕的投資控制與分析
格式:pdf
大小:393KB
頁數:4P
4.4
闡述目前世界各國對歷史建筑保護和改造利用的狀況。上海外灘源歷史建筑修繕加固管理的特點。修繕加固過程中的投資管理和在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及竣工結算階段的投資控制措施。
《上海外灘建筑地圖》:一本特殊的\"隱形人文地圖\"
格式:pdf
大小:2.1MB
頁數:2P
4.3
\"城市行走書系\"是半層書店的暢銷圖書之一,這套小書在建筑專業知識和大眾文化普及之間尋找到了一個精妙的平衡點.它既是學術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張圖表都經過了嚴謹的調查和縝密的思索;它又是有趣的——不論是\"口袋本\"的小巧體量,還是圖表的趣味化處理,以及行文的輕松,都反映出策劃的巧思.是的,這就是一本讓大家能隨身攜帶、隨時可讀的好玩的書.在這個信息爆炸和極度碎片化的時代,輕松地閱讀,或許正是傳遞文化最適宜的方式.
外灘12號大樓 上海外灘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的建筑代表
格式:pdf
大小:6.8MB
頁數:6P
4.6
上海外灘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包括43個街坊,總用地面積為100.8公頃,多處繁華的市級商業中心在此集聚。保護區西靠南京路市級商業街,南接豫園商城,北鄰四川北路市級商業街,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外灘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心城優秀近代建筑最集中、歷史風貌特征最為顯著、風貌價值最高的歷史文化風貌區。保
上海外灘通道盾構穿越歷史建筑群施工保護技術
格式:pdf
大小:388KB
頁數:4P
4.6
上海外灘通道工程采用ф14270mm的土壓平衡盾構施工,盾構沿途淺覆土,近距離穿越浦江飯店、上海大廈、外白渡橋、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等設施,盾構推進對歷史建筑群影響巨大。在試驗和監測基礎上,針對建筑群與隧道的相對位置及建筑群現狀,提出了不同的施工保護方法:盾構穿越浦江飯店時,采用fece隔離樁;穿越上海大廈和萬國建筑群時,采用注漿加固法,同時對盾構推進參數進行嚴格控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盾構推進結束后沿線歷史建筑物最大沉降僅5.3mm。
常山縣城市形象標識征集規則
格式:pdf
大小:21KB
頁數:5P
4.5
常山縣城市形象標識征集公告 常山縣位于浙江省西部,錢塘江源頭。全縣總面積1099.1平方公里,人口 33.16萬。春秋時期為越國姑篾之地,戰國歸楚,秦屬會稽郡太末縣。東漢建安 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縣,始稱定陽,已有1800年的建縣歷史,歷史文化 積淀深厚。 常山縣地處閩、浙、贛、皖四省邊際,是江西通往浙江的首站和中西部地區 通往長三角地區的首站,也是長三角、珠三角和海西三大經濟區的重要交匯點。 縣內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青石、花石、硯瓦石等特色石資源品質優良,被命名為 “中國觀賞石之鄉”。地質遺跡也極具科考旅游價值,有中國第一枚“金釘子” 剖面,被譽為“地質史上的活教材”。境內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72.8%。 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眾多名特優新農產品,享有“中國常山縣胡柚之鄉”、“中 國食用菌之鄉”、“中國油茶之鄉”等美譽。 近幾年,常山縣圍繞打造“生態之城、
弘揚徽派建筑精華 塑造特色鮮明的城市形象
格式:pdf
大小:118KB
頁數:2P
4.5
具有特色的城市才有魅力。創造特色鮮明的城市形象和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優良的社會環境,既能夠增強市民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市民的素質,增強凝聚力,又能夠避免“千城一面”的俗套,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優化城市的投資環境。因此,塑造特色鮮明的城市形象無論是對于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還是對于城市的改革開放和可持續發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上海外灘通道改建工程(南段)施工中的“難”與“新”
格式:pdf
大小:588KB
頁數:5P
4.3
針對上海外灘通道改建工程(南段)的施工難點,采取了蓋挖法、逆作法等系列新技術、新工藝,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工程施工;同時確保了外灘交通,保護了外灘歷史建筑和城市管線。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與城市形象的構建論文:淺談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與城市形象的構建
格式:pdf
大小:1020KB
頁數:7P
4.8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與城市形象的構建論 文:淺談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與城市形象的構 建 【摘要】塑造城市形象是城市發展的需要。城市形象的 塑造離不開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城市公共環境設 計的行為對象是城市中的人,行為主體則是城市。城市公共 環境藝術設計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城市公共環境現 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表現對城市的文明和發展起著推 動作用,并在我們的生活中越發突出和重要,因此城市公共 環境設計將是今后環境設計的關鍵和重心。 【關鍵詞】城市形象公共環境環境藝術設計 城市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 城市公共環境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表現,它包括城市 公共環境的空間、道路、廣場、廣告、臺階等這些人造景觀, 還包括天空、山脈、水面、河流、樹木等自然景觀。另外, 那種在城市公共環境中起作用的,但不是固定有形的東西, 如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習慣模式、人口構
從上海外灘建筑改造更新看歷史街區的生命力再造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4P
4.7
文章從上海外灘建筑的更新改造著手,對歷史街區和建筑的再利用進行多視角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基于設計師,開發者以及政府的多角度的歷史建筑改造策略。
上海外灘通道長大深基坑工程對緊鄰風貌建筑群的保護技術
格式:pdf
大小:283KB
頁數:8P
4.6
上海外灘通道工程明挖區段緊鄰風貌建筑群,其長大深基坑工程的變形控制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直接關系到風貌建筑群的使用和安全。外灘通道深基坑工程采用地下連續墻圍護體系,用封堵墻和加固墻將長大基坑化長為短,提高地下連續墻插入比,槽壁兩側土體采用三軸攪拌樁預加固,坑內加固結合降水措施等,有效控制基坑變形,減少地面沉降和周邊建筑變形。通過對保護建筑的專業檢測、評估,確定基坑施工的保護標準;堅持信息化施工,對施工全過程的監測及數據分析,為制定和實施深基坑周邊風貌建筑群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暖通設計助理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