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建筑風貌特色的傳承與創新
格式:pdf
大小:2.4MB
頁數:8P
為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保護傳承、弘揚創新歷史文化名城建筑風貌特色,并非簡單的形式構成問題,需明確其文化本質、理論價值,以及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的作用與地位。在中國名城進入新一輪的更新發展階段,探討新型建筑風貌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性、時代性藝術表現手法,更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的課題。
四川藏羌建筑藝術的傳承與更新研究
格式:pdf
大小:63KB
頁數:3P
通過對四川省西部藏羌民族聚集區的實地調研,研究四川西部地區藏羌民族建筑的藝術特征,分析藏羌民族建筑藝術的傳承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提出民族建筑藝術傳承與更新的思路,以期推動民族建筑藝術的影響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川藏羌建筑藝術的傳承與更新研究
格式:pdf
大小:61KB
頁數:3P
4.8
通過對四川省西部藏羌民族聚集區的實地調研,研究四川西部地區藏羌民族建筑的藝術特征,分析藏羌民族建筑藝術的傳承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提出民族建筑藝術傳承與更新的思路,以期推動民族建筑藝術的影響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傳統與創新:試析日本現代建筑傳統繼承的方式
格式:pdf
大小:223KB
頁數:4P
4.5
文章分析,探討了日本現代建筑傳統繼承的方式,認為其具有體現民族文化特征和建筑文化創造發展的綜合意義。
從走訪杭州談傳統建筑的繼承與發展
格式:pdf
大小:108KB
頁數:1P
4.7
文章對于身為大三下的建筑學學生的暑期外出調研做了一定總結,走訪了杭州一帶,并對杭州的特色建筑進行了一定走訪參觀,對相關建筑結合實地調研進行了一定分析。
淺談近現代建筑傳統元素的繼承與發展
格式:pdf
大小:399KB
頁數:2P
4.3
中國建筑經過長期的歷史繼承與發展,在近現代,隨著外來文化的進入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與影響。在新舊交替之間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很多的矛盾與斗爭,但是作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萬萬不可丟棄的瑰寶。因此,如何處理新舊文化沖突并將之融合發展是我們目前面對的重大課題。
四川地區傳統城鎮建筑風貌的多維解析與思考
格式:pdf
大小:307KB
頁數:5P
4.4
以城鎮建筑風貌整治規劃實踐為研究背景,在分析和總結四川地區傳統城鎮建筑風貌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了傳統城鎮建筑風貌"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地域性的分布與特征以及城市設計意韻等,并就風貌整治規劃提出若干建議:中小規模的城鎮風貌應保持建筑風貌的完整性,大中規模的城鎮應強調兼顧建筑風貌的多樣性與協調性,風貌整治規劃應突出四川鄉土建筑神韻,加強對傳統城鎮的城市設計研究,以體現傳統城鎮的空間意蘊。
淺談北京傳統四合院的更新與改造
格式:pdf
大小:1011KB
頁數:3P
4.4
本文通過探尋北京傳統四合院更新改造的背景及國內外經驗,并結合文獻資料,對四合院的空間特征加以探討。同時結合當代更新改造設計實踐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北京傳統四合院在現代生活模式下如何實現保持“生命力”的有機更新而做出探索.進而提出北京傳統四合院更新改造的對應性建議。
“抽象繼承~與”遷想妙得~:歷史地段的保護,發展與新建筑創作
格式:pdf
大小:195KB
頁數:4P
4.4
該文著重闡述了“一切建筑都是地區的建筑”的觀點;并以北京菊兒胡同,隆福寺商業街區改建兩個工程實例,說明新建筑創作創作要根據環境創造形式的基本原則,采用“抽象繼承”,從“遷想”獲“妙得”。
中國傳統建筑特征在建筑裝飾中的繼承與發展
格式:pdf
大小:137KB
頁數:1P
4.4
現代的建筑造型及時尚的高級設施有致地排列在不同組團,洋 溢著迷人的浪漫氣息。 一、總體布局,注意讓出盡可能多的綠地來改善環境 和平嘉園環境設計時,在滿足日照、通風、消防等功能的同 時,加大建筑進深,縮小面寬,節約土地,并降低平均層數。在建 筑布局方面,充分利用了行列式朝向好、通風暢的優點,采取平 面錯位、點式配置,以活躍空間。綠化率高達45%以上,為和平嘉 園的廣大業主營造了一個綠意無邊的人居佳境。全方位多角度 的園區綠化不是簡單的草地鋪設與淺薄的園區造景,而是以景 觀與綠化的深層次結合來展現建筑的美感,以藝術化的手法全 景展示小區的典雅與高逸,在與建筑渾然一體的相融相通中,令 深居其間的人得到通達內心的舒暢與感動??盡可能地擴大綠 地,這是園林式或花園式小區設計的至關重要的原則。 二、環境為先,營造綠色的自然生活空間 老人、小孩、家庭主婦的大部分時間生
論西藏城鎮建設中傳統建筑的繼承與發展問題
格式:pdf
大小:59KB
頁數:3P
4.6
文章對當今西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和概括了西藏城鎮建設中對傳統建筑的繼承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作者的觀點與看法。
對中國傳統建筑防火意識的繼承與應用
格式:pdf
大小:177KB
頁數:2P
4.7
通過對傳統建筑在防火方面的成就和對應該如何汲取傳統建筑的防火意識進行探討,提出了在對傳統建筑繼承時,可以汲取傳統建筑在防火方面的“神”,將其在現代建筑中靈活運用,可以增強建筑的防火性能、文化底蘊以及美化建筑造型等作用,以期在如何把傳統的防火意識在建筑設計中靈活運用方面,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中國園林建筑設計傳統理法與繼承研究
格式:pdf
大小:2.4MB
頁數:1P
4.6
中國園林建筑作為華夏文明中的亮眼明珠,如今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關注和喜愛.作為中國建筑歷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園林建筑的設計充分展示了華夏兒女的智慧和技巧.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中國園林建筑設計在布局、空間和造景等方面形成了豐富的理論依據,在建筑與環境的匹配交融中也形成了獨特的成功典范.因此對于現代中國園林建筑的設計不可停滯不前,既要積極發展傳統內涵,又要創造文化淵源,對傳統園林建筑的設計理法進行創新式繼承,這對于研究我國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繼承和發揮傳統 實現中國建筑文化現代化
格式:pdf
大小:130KB
頁數:3P
4.6
南通工學院學報l6(1),2qoq一03 j0irr1日lofnmitonglnsdt~eofteckr~logy 繼承和發揚傳統實現中國建筑文化現代化 ]3一0 摘要 現代化。 卞三強 (南通市規劃設計院,南通226oo6)了u一 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要真正理解它的本質內涵,井加以現代體現,實現中國建筑文化 關鍵詞中國萱啦蕉墨苧些;本質內涵;跨文化交流 中圖法分類號tv一85 在1999年北京國際建協第2o屆建筑師大會上通過的,由清華大學吳良鋪教授起草的“北京憲 章”關于“建筑魂的失落”的章節中深刻地指出文化趨同現象和特色危機:“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全球 化帶來了人與傳統的地域空問分離,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和特色逐漸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標 準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漸隱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出現趨同現象和特色
中國園林建筑設計傳統理法與繼承研究
格式:pdf
大小:158KB
頁數:1P
4.4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園林建筑文化,中國傳統園林建筑是中華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要想傳承中國傳統園林建筑,就要對中國傳統園林建筑的設計理念進行研究。
中國園林建筑設計傳統理法與繼承研究
格式:pdf
大小:117KB
頁數:1P
4.4
在我國的悠久歷史文化中,園林建筑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代的園林建筑的設計與建造的過程中,應該對傳統園林設計中的優秀設計理法進行繼承與發揚,并結合時代特點,予以創新,本文就對中國園林建筑設計的傳統理法與繼承進行簡單的分析。
華南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實驗樓對校園傳統嶺南建筑的繼承與創新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2P
4.6
本文介紹了華南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實驗樓項目的規劃和建筑設計,鑒于項目建設基地位于原中山大學校園\"鐘\"形規劃中軸線核心的歷史保護區,本文著重介紹了項目在對校園傳統嶺南建筑的傳承和創新方面的探索.
關于“5.12”汶川地震四川震損建筑的分析與思考
格式:pdf
大小:2.1MB
頁數:7P
4.4
\"5.12\"汶川特大地震對建筑物造成了極大的損毀,通過對四川省6個重災區房屋倒塌情況的統計分析,以及房屋震損破壞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恢復重建中提高抗震減災能力的思考與建議。
新理性主義在西藏傳統建筑繼承與發展上的運用
格式:pdf
大小:687KB
頁數:3P
4.3
運用新理性主義中原形理論的研究方法,分析西方新理性主義建筑實踐中可借鑒之處,探討西藏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并對西藏傳統建筑演進歷程當中的代表作品進行了簡要介紹。
《四川省歷史建筑修繕技術標準》解讀
格式:doc
大小:312KB
頁數:3P
4.7
《四川省歷史建筑修繕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的發布標志著四川省在歷史建筑保護和修復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四川省歷史建筑修繕技術標準》解讀
格式:doc
大小:312KB
頁數:3P
4.8
《四川省歷史建筑修繕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的發布標志著四川省在歷史建筑保護和修復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歷史文化名城與河洛建筑驛道
格式:pdf
大小:197KB
頁數:未知
4.6
作者通過對建筑文化哲學觀的闡釋,分析了名城洛陽的建筑創作實踐,將洛陽建筑納入河洛建筑文化體系,認為現今的河洛建筑文化是以現代建筑為主流的多元建筑藝術文化的組合。并提出“古都文化、河洛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建筑創作思想。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主任建筑設計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