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宮地區的歷史性建筑保護與更新
格式:pdf
大小:520KB
頁數:5P
人氣 :73
4.6
明故宮地區已形成一條南京東大門城市軸線的歷史文化景觀帶,但遺址被道路分割,使得整個環境不完整。通過對明故宮地區歷史性建筑的保護與更新,使其重塑一個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綜合性歷史旅游區。
歷史文化遺址的藝術化再生——以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改造為例
格式:pdf
大小:94KB
頁數:1P
本文通過對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的再思考與再設計,并賦予其冥想空間的寓意與表達,利用解釋性歷史研究策略來設計改造,探索歷史文化遺址在形態、功能上的再生性,探討歷史文化遺址再生性設計意義的表達。
關于近現代歷史性建筑保護與利用的思考
格式:pdf
大小:207KB
頁數:2P
本文對近現代歷史性建筑保護的現狀及意義進行了探討,提出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歷史性建筑保護觀,并結合某近代歷史性建筑的保護與利用方案,提出了一些保護利用的設想與建議。
城市歷史性建筑改造的保護思路——從大連的若干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實例談歷史建筑保護
格式:pdf
大小:212KB
頁數:4P
4.6
·!"·"##!年第$期 百家爭鳴!"#$%&’#&("!)*’+%,-.!-!,’.’-& 城市歷史性建筑改造的保護思路 ———從大連的若干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實例談歷史建筑保護 $林郁劉國柱紀曉海 建筑是人類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記錄,城市文 脈的演變有建筑的歷史性貢獻。建筑作為城市的 一個組成部分,在其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 城市地域環境和人文因素限制的影響。大連市歷 經百年,由于歷史原因,有著明顯的殖民文化背 景,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城市中心區的大量歐式舊 建筑。如今,這些建筑也是大連城市歐化發展的基 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不是因為過于陳 舊需要翻新,就是因不能滿足人們對現代生活的 要求而需重建,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很好的貫徹 利用、保護與改造的思想,承接歷史的厚重,開拓 時代的豐碑。 舊建筑改造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改建及重建, 但手法卻是多種多樣。有從
上海的城市更新與歷史建筑保護
格式:pdf
大小:381KB
頁數:6P
4.7
城市更新涉及物質性的更新和非物質性的更新,包括城市結構和城市空間的更新、建筑的更新、城市環境和道路的更新、思想意識的更新。在政治、歷史、經濟、意識形態、文化、宗教、倫理、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總是處于更新過程中。城市更新的目標是實現城市未來發展的目標愿景,是城市的理想、審美和價值的體現,城市更新必須注重歷史文化的保護。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歷史風貌道路的保護也將推動城市更新和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建設。對于建筑文化遺產的保護有一個緩慢的認識過程,經歷了城市大規模的快速建設階段之后,上海開始理性地思考建筑文化遺產的保護,初步建立了分級保護制度,同時也建立了保護機制。承認歷史的變遷,根據建筑的類型和質量,根據上海的實際情況,采取多元的保護方式,形成了基本符合上海歷史建筑特點的現實的建筑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和方法。堅持使用與保護相結合,在使用中保護。文章還討論了對建筑保護方面存在問題的思考。
城市更新中歷史建筑保護的問題與對策
格式:pdf
大小:499KB
頁數:2P
4.4
城市更新和歷史建筑保護二者既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在不斷推進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好歷史建筑,如何找到二者的均衡點,如何做到資源的最優配置來打破這種尷尬局面,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
南京地鐵二號線明故宮站嵌巖地連墻沖抓結合成槽總結
格式:pdf
大小:197KB
頁數:2P
4.4
南京地鐵二號線ta12標明故宮站總長189.4m,標準段寬度23.6m,車站底板埋深約17m,車站與六號線換乘段埋深約25m。車站圍護結構采用地下連續墻。該站地下連續墻標準段和端頭井段開挖深度分別為25米和29米,進入中風化泥質粉砂巖分別為9米、5米,一般液壓抓斗式成槽機無法進行巖層開挖施工,而銑槽機因施工成本太高而不易采用,入巖開挖施工時間長,成槽施工時間延長,槽壁失穩坍塌可能性增加,加上受在市區施工場地的限制,施工難度相當大。為此,優化施工工藝,現場采用液壓抓斗式成槽機+沖擊鉆機組合的"沖抓結合"施工工藝,加強施工組織協調,流水作業,以提高連續墻施工效率。
城市歷史性建筑保護性開發項目的建設程序初探
格式:pdf
大小:385KB
頁數:4P
4.5
隨著歷史性建筑保護事業的發展,新的保護和再利用的方法得到拓展,但相關問題也不斷出現。由于目前針對這一特殊類型建設項目運作程序研究的缺乏,許多打著保護、開發、利用旗號對歷史建筑造成的破壞正成為新時期歷史性建筑繼續生存所面臨的又一嚴峻問題。從分析歷史性建筑自身特點著手,提出有關歷史性建筑保護性開發項目的運作程序。
南京高校民國建筑的歷史風貌與保護更新
格式:pdf
大小:283KB
頁數:4P
4.4
南京高校民國建筑是民國建筑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其大多數為建筑藝術之精品,且蘊含著深厚的校園歷史價值.隨著南京高校校園更新改造規模的不斷擴大,校內民國建筑的空間形態及歷史風貌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何在保護民國建筑歷史風貌的同時開展好校園更新活動,必須深入研究論證.《威尼斯憲章》界定了保護更新的內涵與外延,南京高校民國建筑的保護更新活動應在原真性與完整性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劃分保護區、制定詳細計劃及引入城市設計理念等手段拓展保護工作的廣度與深度.
從歷史性建筑的保護與發展看建筑生命的延續性
格式:pdf
大小:22KB
頁數:2P
4.5
本文通過論述一些現今人們對歷史性建筑保護的方式方法,試圖讓人們從一定程度上去理解和明白歷史性建筑存在的目的和意義,以及到底該如何去保護他們才能讓建筑的生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延續。
故宮養心殿古建筑保護中的建筑環境研究與分析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6P
4.6
本文以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中的“養心殿建筑環境研究與整治”專項為實際案例,圍繞該區域建筑環境的研究與分析,從基礎理論、研究方法、技術路線三方面來進行闡述,并介紹了部分階段性研究成果。通過該項研究,力求在故宮逐步建立從而完系。
城市歷史性建筑廣場的保護與更新——以長春市人民廣場為例
格式:pdf
大小:77KB
頁數:2P
4.5
歷史性建筑廣場記錄了城市歷史演變的軌跡,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地區時代文化的代表、歷史的見證、事件的表征。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應該以可持續理念為指導,堅持動態保護和整體保護原則,注意延續歷史文脈,實現歷史性建筑廣場有效保護。
歷史性保護建筑在改造利用上的創新思維
格式:pdf
大小:539KB
頁數:3P
4.4
簡述歷史建筑的保護和改造的各種手法,分析了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對現今社會的積極意義,闡述了在歷史建筑維修和改造中的創新思維。
歷史保護VS更新利用——同濟校園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實踐的幾點思考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4P
4.6
本文聚焦校園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更新利用,從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和沖突入手,對同濟大學幾處地標性歷史建筑——大禮堂、\"1·29\"大樓、圖書館和文遠樓在保護性改造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進行了歸納和剖析,并引發思考,在文中最后指出,保護中利用和利用中保護是保護與利用共生的最佳模式,是校園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南京頤和路民國建筑保護的原真性與文化傳承
格式:pdf
大小:827KB
頁數:3P
4.5
一、南京頤和路公館區總述南京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稱。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即著手實施一個稱之為《首都計劃》的城市建設規劃,一批從歐美留學歸國的建筑師施展才華,設計了大量流派紛呈、造型獨特的優秀建筑,成為南京城市版圖和中國現代建筑史上精彩的一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批民國建筑群作為歷史記憶載體,越發顯得珍貴。
沈陽故宮建筑上蒙文與滿文的歷史蘊涵
格式:pdf
大小:414KB
頁數:3P
4.8
地域文化資源優勢與時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求,都決定和期待著全面而深入地進行滿族文化研究,并使之與當代經濟發展密切結合。盡管此前學界在滿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貴的努力,并積累了豐厚的成果,但從與時俱進的學術要求看,既往的滿族文化研究,還大都側重于建筑闡釋、民俗描述、文物保護、文獻整理,以及文學史與文學現象研究,而將滿族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緊密聯系、深層次地開掘滿族文化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價值,并使之為當今社會經濟、文化旅游發展提供理論規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的實用性研究尚極少見。在此學術背景下,本期推出滿族文化資源與發展研究筆談,以期拋磚引玉。本組筆談特邀遼寧省民族研究所所長張佳生研究員為審稿人。
“大單位”在舊城更新改造中對歷史建筑的保護——以南京地區“大單位”為例
格式:pdf
大小:750KB
頁數:5P
4.7
在城市發展過快,歷史建筑遭到建設性破壞的階段,\"大單位\"穩定而凝滯的發展性質卻形成了城區歷史建筑保護的平衡斑塊。以南京為例,說明\"大單位\"為保護城市歷史風貌做出的重要貢獻,從而,進一步分析\"大單位\"對歷史建筑本身的保護策略,以期為舊城更新改造過程中歷史建筑的保護提供借鑒。
歷史街區的文脈傳承與復興——南京南捕廳歷史街區保護與改造
格式:pdf
大小:3.8MB
頁數:6P
4.3
結合南京南捕廳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深入探討城市歷史脈絡及其空間肌理與傳統建筑改造設計的關系,通過分析改造的歷史沿革及存在的問題,總結歷史街區的改造內涵和整體策略,并結合具體改造設計,闡釋現代建筑空間設計與傳統風格及構建方式之間的關聯,從而形成有助于當前城市發展的城市歷史街區保護的路徑和方法,為歷史街區的肌理延續和文脈傳承提供參考.
歷史性保護建筑飾面舊面磚的修繕
格式:pdf
大小:272KB
頁數:3P
4.6
· *基金項目:上海市經委企業技術中心能力建設專項基金資 助,項目編號:滬創新j-2008-3 【作者簡介】程金蓉(1974-),女,本科,工程師。聯系地址:上 海市武夷路150號2號樓(200050)。 【收稿日期】2009-09-16 buildingconstruction建筑施工 第31卷第10期 vo1.31no.10 第10期10/2009程金蓉、劉楓、袁亦琦:歷史性保護建筑飾面舊面磚的修繕* 外墻銹斑、燈帶支架損壞勾縫漿裂縫、老化 抹灰層開裂面磚壞損 圖1外墻主要損壞形式 3.3主要修繕方法 針對以上損壞類型,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損壞類型采 用不同的修繕辦法:外墻清洗法、挖補法、纖維砂漿修補法、 灌漿法以及分點粘固法。 3.3.1外墻清洗法 外墻清洗法主要針對空調出水口侵蝕、油漆、微生物沾 污面磚
城市歷史建筑保護與更新的基本方法及其實例應用
格式:pdf
大小:301KB
頁數:3P
4.3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過城市歷史建筑保護與更新的基本方法的實例應用研究,使得建筑師能在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更新工作實踐中,在具體的和可操作的層面上,為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更新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實例,從而在實踐中能夠較全面的應用城市歷史建筑保護與更新的基本方法,更好的為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
修舊如舊的實踐——以青巖古鎮歷史建筑保護與更新為例
格式:pdf
大小:107KB
頁數:6P
4.5
在歷史建筑保護與更新工作中,修舊如舊的手法在我國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這里面出現了十分成功的典型案例,同時也出現了差強人意的作品。旨在探討當今時代語境和針對項目特殊性等條件下,修舊如舊的手法在歷史建筑保護與更新中應該以什么形式得到合理的應用,以青巖古鎮建筑保護與更新作為實際案例進行實踐性反思。
歷史城市與文物建筑保護研究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1P
4.4
歷史建筑是指能夠反應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歷史建筑本身和文物保護單位及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物和構筑物之間有著一定的差別,歷史建筑本身具有著一定建筑價值的建筑,坐落在現代城市中的歷史建筑本身就是一處特別的風景,歷史建筑是城市的人文資源。隨著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城市發展和歷史建筑保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但同時在兩者之間也是充滿的挑戰和機遇的,因此這就要求相關的部門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要注重進行理性分析和思考,更好的促進城市的發展。
上海“外灘源”歷史性保護建筑在施工改造時的保護措施
格式:pdf
大小:156KB
頁數:2P
4.5
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建設與管理并重、新建與維舊并存將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上海"外灘源"歷史性保護建筑改造中的施工保護措施作為一種嘗試,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山東坊子近代建筑遺存及其歷史性景觀保護隨感
格式:pdf
大小:3.9MB
頁數:11P
4.5
本文在實地考察山東坊子近代建筑遺存的基礎上,簡略回顧了膠濟鐵路小鎮坊子百年變遷的歷程。針對即將啟動的坊子近代建筑及其歷史性景觀的保護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性、概念性、框架性的感想與建議。
歷史性保護建筑改造修繕綜合施工技術
格式:pdf
大小:157KB
頁數:3P
4.7
上海一百商店老樓修繕工程地處繁華鬧市區,根據業主分階段交付使用的要求,整個施工過程處于邊營業邊施工的狀態。通過選擇高效的施工流程,保證施工期間部分照常營業,介紹了結構拆除、加固、新建及外立面、樓梯間等修繕施工技術。保證了施工的提前順利完成及文物保護建筑的歷史特征,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園林工程預算員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