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校民國建筑的歷史風貌與保護更新
格式:pdf
大小:283KB
頁數:4P
人氣 :52
4.4
南京高校民國建筑是民國建筑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其大多數為建筑藝術之精品,且蘊含著深厚的校園歷史價值.隨著南京高校校園更新改造規模的不斷擴大,校內民國建筑的空間形態及歷史風貌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何在保護民國建筑歷史風貌的同時開展好校園更新活動,必須深入研究論證.《威尼斯憲章》界定了保護更新的內涵與外延,南京高校民國建筑的保護更新活動應在原真性與完整性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劃分保護區、制定詳細計劃及引入城市設計理念等手段拓展保護工作的廣度與深度.
天津德式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與利用
格式:pdf
大小:392KB
頁數:4P
以"中國近代百年看天津"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建設正在天津如火如荼地開展,五大道、意式風情區、小站練兵園等已陸續對游人開放,天津德式風情區也正在整修建設之中。
高校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與利用策略研究——以天津大學校園為例
格式:pdf
大小:904KB
頁數:5P
作為高校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高校歷史風貌建筑除具備一般歷史建筑具有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外,還具有顯著的育人功能和教育價值。本文剖析了歷史風貌建筑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分析天津大學現存歷史風貌建筑價值基礎上,闡述了高校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與利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結果表明,在保護和利用高校歷史風貌建筑的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傳統與現代、老建筑與新建筑、預防性與搶救性、保護與修繕的關系,在充分挖掘高校歷史風貌建筑育人價值的基礎上,努力把高校建設成為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高地,發揮高校在遺產保護領域應有的引領作用。
凝固在歷史上的樂章 南京民國建筑
格式:pdf
大小:4.4MB
頁數:8P
4.4
2001年,南京市政府確定了今后南京城市發展的總體長遠目標:一是把南京建設成為充滿經濟活力的城市——長江下游現代化的中心城市;二是把南京建設成為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國際影響較大的歷史文化名城;三是把南京建設成為最佳人居環境的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江濱城市。隨著南京舊城改造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富有特色的老建筑如果一不留心,就會成為城市建設的犧牲品。因此,無論未來的南京如何發展,民國建筑作為南京城的一個重要特色,作為南京的無形資產和有形財富,必須得到重點和妥善的保護。
南京頤和路民國建筑保護的原真性與文化傳承
格式:pdf
大小:827KB
頁數:3P
4.5
一、南京頤和路公館區總述南京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稱。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即著手實施一個稱之為《首都計劃》的城市建設規劃,一批從歐美留學歸國的建筑師施展才華,設計了大量流派紛呈、造型獨特的優秀建筑,成為南京城市版圖和中國現代建筑史上精彩的一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批民國建筑群作為歷史記憶載體,越發顯得珍貴。
民國建筑遺跡的保護與利用——以南京為例??
格式:pdf
大小:198KB
頁數:2P
4.7
南京作為民國的首都留下了眾多的建筑遺跡,這些遺跡在現代仍然具有相當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隨著近些年社會各界對民國遺跡保護與再利用問題關注度的提高,政府的各種保護政策和措施的不斷完善,南京市大部分民國遺跡正在得到較為良好的保護。但是仍有許多民國遺留的建筑存在著許多問題,有待政府和社會的發現與保護。
民國建筑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損失及其歷史見證
格式:pdf
大小:775KB
頁數:6P
4.6
南京的民國建筑是南京留存至今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因其中西兼有的神韻、雅俗共賞的美麗而深受人們喜愛。然而在抗日戰爭初期,因侵華日軍的野蠻行徑,南京大量公私財物毀于戰火,一些當年剛剛新建不久的民國建筑也未能幸免于難,不同程度的受到損失。本文擬從幾個特例加以說明民國建筑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損失,并結合日軍典型暴行,述及民國建筑對這一事件的歷史見證。
運用檔案資料保護與開發南京民國建筑遺址資源
格式:pdf
大小:30KB
頁數:2P
4.4
檔案與建設2005/7 作為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先后有十個王朝和政府在此建都, 建都歷史達440年,南京城因此 而留存了十分豐富的古建筑資源。 據統計,南京現有國家級文物保 護單位23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 單位80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 位281處,而民國歷史建筑在其 中占了半數以上。據不完全統計, 南京現存民國建筑尚存1000多 處,其中許多是中國近代史上的 優秀建筑。它們是中國傳統建筑 向現代建筑轉換、創造民族建筑 形式的實物研究資料和重要歷史 見證,也是中國古典市井向現代 都市演進的實物研究資料。由于 這些建筑建成年代尚不久遠,基 本保持完好,又相對集中,其完 整性和獨特性最能體現這個城市 的歷史文化風范。作為近代史上 開埠最早的城市之一,南京在中 國近代史上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 地位。一部百年中國近代史,給 南京留下極其深刻的烙印。第一 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
民國建筑大師楊廷寶的南京情懷
格式:pdf
大小:221KB
頁數:2P
4.8
南京中央體育場、南京中山陵音樂臺、南京中央醫院等建筑,是楊廷寶作為建筑師留下的重要作品。在闊別十數年后,楊廷寶選擇定居南京度過他后半生。南京與楊廷寶之間的聯系深厚而緊密,這位民國建筑大師對于南京的情懷從他的建筑作品中可見一斑。
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利用與旅游資源的開發
格式:pdf
大小:482KB
頁數:3P
4.7
2006.11期總第311期78 一、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和利用 歷史風貌建筑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一旦破壞,永遠消失。因此,要想以歷 史風貌建筑為主線開發旅游資源,首先就要對歷史風貌建筑進行保護和利用。 對此,意大利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意大利是當今世界文物保護先進國家之一,其歷史名城相當多,其中有被 稱為永恒之城的首都羅馬、因考古發掘而重獲新生的古城龐貝、意大利文藝復 興的中心佛羅倫薩等。這些歷史文化名城中保留了大量的歷史建筑,均得到了 有針對性的保護和開發。 第一,注重成片保護,營造出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以古都羅馬為例,政府 制定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方案,古城的風格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不準破 壞;對城內遺跡的保護,修舊如舊,限制新建,新建筑和古建筑能夠截然區分; 建筑物的外部形狀、結構歸屬政府控制。個人所購買的只是房子內部的使用 權,沒有對建筑物整體改造的權力;房屋的維修按
市政府關于公布南京市工業遺產類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區保護名錄的通知
格式:pdf
大小:489KB
頁數:5P
4.4
寧政發[2017]68號各區人民政府、市府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為著力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貌,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四十七條、《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對我市工業遺產類歷史建筑(詳見附件1)和歷史風貌區保護名錄(詳見附件2)予以公布。規劃、文物、房產、國土、經信等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責制定保護與利用的鼓勵、激
關于做好歷史風貌建筑普查工作的通知
格式:pdf
大小:114KB
頁數:2P
4.4
各區、縣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為加強我市歷史風貌建筑的管理,保護好天津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創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努力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全市開展歷史風貌建筑普查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歷史風貌建筑普查的范圍為:我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歷史風貌建筑。二、歷史風貌建筑確定的標準為:建成50年以上的具有歷史意義和保護價值的建筑,包括建筑樣式、結構、施工工藝和工程技術,具有建筑藝術特點和科學價值的建筑;反映我市建
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格式:pdf
大小:7.8MB
頁數:3P
4.4
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從促進城市發展的視角,對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激活、再現、傳承的過程,是對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序、路徑進行重新梳理;是完善歷史建筑檔案管理,探討多角度開發利用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的手段方式。一、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新取向(一)基本情況歷史風貌建筑是天津保護歷史建筑的法定名詞,按照《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的
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格式:pdf
大小:7.8MB
頁數:3P
4.5
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從促進城市發展的視角,對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激活、再現、傳承的過程,是對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序、路徑進行重新梳理;是完善歷史建筑檔案管理,探討多角度開發利用歷史風貌建筑檔案信息資源的手段方式.
南京民國建筑中的中國傳統建筑元素應用
格式:pdf
大小:80KB
頁數:2P
4.5
整個中國近現代建筑的發展實際上是圍繞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展開的,民國時期的南京出現了一批兼顧西方現代建筑功用和中國傳統建筑形式的新建筑,并衍生出了一條清晰的由\"傳統復興式\"建筑到\"新民族主義式\"建筑的發展脈絡。本文旨在通過研究南京民國時期民族形式建筑總結出中國傳統建筑元素的使用方法及原則。
重視宗教建筑遺產在城市歷史風貌中的價值
格式:pdf
大小:15KB
頁數:2P
4.6
前不久,我赴日進行了為期10天的訪問,重點考察了日本東京、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如覺王山日泰寺、新勝古寺、奈良東大寺、高臺寺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和啟發的是,日本在戰后恢復和城市現代化建設中,非常重視將古寺廟作為珍貴的活態歷史建筑和原生態文化加以保護。
舊城改造、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與政府公信力:青島市市南區例證
格式:pdf
大小:216KB
頁數:8P
4.4
如何妥善解決好舊城改造與保護城市歷史風貌的問題,是城市現代化進行面臨的重大課題。北京、上海、南京以及青島市市南區在此問題上都進行過一些探索,其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青島市市南區劈柴院的改造模式因綜合考慮了改善民生、傳承傳統文化和注重產業發展,為解決舊城區改造與歷史風貌保護之間的矛盾問題找到了一條新路。
天津近現代歷史風貌建筑-渤海大樓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3P
4.5
天津渤海大樓 渤海大樓是天津租界時代留存下來的重要建筑之一,該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筑。 渤海大樓位于原天津法租界的主要街道杜總領事路(rueduchaylard)、巴斯德路(rue pasteur)、豐領事路(ruefontanier)、馬諾河路(ruedelamarne)和杜麥路(ruepauldoumer) 五岔路口的西北角,即現在天津市和平區和平路、赤峰道和丹東路交口處西北角,和平路 275號至281號。 1933年,渤海大樓由法商永和營造公司設計,清慶親王載振與高星橋合股并由其子井 阱礦務局津保售煤處總經理高渤海拆除原有建筑后投資進行建設。1936年,渤海大樓竣工, 建成時為天津市最高大、最新式的現代風格高層建筑。高星橋之子高渤海以其名命名為“渤 海大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天津市人民政府將渤海大樓改建為
南京民國建筑適應性改造設計方法初探
格式:pdf
大小:705KB
頁數:3P
4.7
民國歷史遺存是南京整體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民國建筑日益出現物質性老化、功能性衰退、結構性衰退等問題,原本的建筑功能難以適應城市功能發展的需求。民國建筑改造是對民國建筑的保護利用手段中,比修繕更進一步、更具有明確使用目和時代特征的做法。首先需要對民國建筑的價值從經濟、技術和使用三方面進行了評估,隨后在此基礎上展開適應性改造設計,從空間、結構、表皮三個方面分析了民國建筑改造設計的策略,并進一步探討了其中的矛盾與制約。
南京明故宮地區的歷史性建筑保護與更新
格式:pdf
大小:520KB
頁數:5P
4.6
明故宮地區已形成一條南京東大門城市軸線的歷史文化景觀帶,但遺址被道路分割,使得整個環境不完整。通過對明故宮地區歷史性建筑的保護與更新,使其重塑一個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綜合性歷史旅游區。
歷史風貌保護區實施舊城改造存在問題的思考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2P
4.7
現階段我國的舊城改造在城市建設中的地位越發重要,北京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尤其是舊城區,如何在妥善保護歷史風貌保護區古都風貌的前提下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并實現更新與發展,通過引入國有企業與中心城區政府展開政企合作推動歷史文化整治復興項目,具有極強的研究示范意義。
歷史風貌建筑特性及修復開發模式研究
格式:pdf
大小:258KB
頁數:3P
4.6
目前我國的城市正在進入一個以更新再開發為主的發展階段。在城市更新再開發的過程中,如何保護歷史風貌建筑,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發揮更大的綜合效益,已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論文從歷史風貌建筑的特性出發,分析其修復開發模式,使其在傳承歷史文化和古舊建筑再利用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天津歷史風貌建筑銘牌英譯析論
格式:pdf
大小:241KB
頁數:未知
4.5
對天津歷史風貌建筑銘牌英譯混亂現象進行分析并試改譯,進而強調基于平行文本仿寫理念進行外譯并呼吁多個城市或地區聯合共建歷史風貌建筑翻譯語料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銘正也難",歷史風貌建筑銘牌等專業英文標識語的規范化運用和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上海市歷史風貌區新建建筑高度規劃管理初探
格式:pdf
大小:172KB
頁數:5P
4.7
針對上海歷史風貌區內新建建筑高度控制這一迫切而敏感的問題,提出了以歷史街坊作為基本參考面的基本原則,以及運用量化的"沿街面寬比"和"沿街高度比"來進行高度控制的基本方法。該原則和方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對1937 ̄1949年歷史法規、現有法規體系和保護規劃原則的系統分析和科學評估基礎之上的,并結合外灘某地塊的實際案例說明了該原則和方法的科學合理性。
先農二期新建工程綠色理念與歷史風貌街區的結合應用
格式:pdf
大小:422KB
頁數:2P
4.5
本文對先農二期新建工程綠色建筑理念與歷史風貌街區的結合進行了分析。項目充分考慮了與歷史風貌街區的有機聯系,甬道設計注重周邊歷史建筑的可見性,對原有場地樹木進行保護避讓,建筑外檐采用舊建筑拆下的紅磚,選用對建筑風格影響較低的室外設備,注重自然通風、采光,內部設施選用高效設備,并有利于運行管理。本項目將綠色建筑技術與歷史風貌街區進行了有機結合,值得類似項目借鑒。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資源規劃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