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水電工程臨河型棄渣場水土流失量預測研究
格式:pdf
大小:330KB
頁數:4P
人氣 :55
4.8
根據2006年7月對岷江上游部分水電站棄渣場的調查,統計分析各渣場現有堆渣量與設計堆渣量的差值,從而得出各渣場流失量與堆渣量的比值,即為流棄比;分析流棄比產生的原因和組成,提出岷江上游地區以石料為主的臨河型渣場流棄比取值范圍,為以后該地區和其他類似地區的同類型渣場的水土流失預測提供參考。
汶川地震對岷江上游水電工程的影響分析
格式:pdf
大小:181KB
頁數:5P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導致岷江上游河段山體垮塌,大中型水電站機組停運,交通中斷,但擋水大壩無一潰決,整體穩定;其他主要建筑物的直接震損有限,部分建筑設施受地震滑坡影響突出。通過工程震損調查,在簡述岷江水電工程基本特征以及流域地震地質環境的基礎上,對紫坪鋪和沙牌兩座高壩電站的震損情況,以及各閘壩引水式電站的地震災害作了重點分析;并根據震損情況,就工程防震抗震設計與建設,提出了的幾點初步認識。
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對區域水土流失的影響分析
格式:pdf
大小:384KB
頁數:5P
為分析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對區域水土流失產生的影響,并總結宏觀尺度下水土流失演變分析的方法,選取黃河上游龍羊峽至劉家峽河段典型電站典型時段內的土壤侵蝕遙感資料,對遙感影像進行解譯分析,并結合現場調查和歷史資料,利用gis技術總結區間水土流失面積及強度的演變規律。結果表明:河段多年水電開發對區域水土流失產生的影響較小,其主要影響為土壤、地形及植被等因素。宏觀尺度下進行水土流失演變分析采用大小尺度結合、遙感與歷史資料對比分析的方法是合適的,有效解決了歷史實測資料缺乏的問題,也使歷史演變趨勢及原因更為清晰。
長江上游水土流失重點區的治理對策
格式:pdf
大小:141KB
頁數:3P
3
長江上游水土流失重點區的治理對策——長江上游存在4大片陡坡耕地,即金沙江下游及畢節地區、陜南和隴南地區、嘉陵江中下游地區、三峽庫區。這4大片陡坡與長江流域暴雨區相重合,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從河系水文資料分析,長江上游河流中的高輸沙區域,正好...
山區小水電棄渣場水土流失預測方法探討
格式:pdf
大小:289KB
頁數:3P
4.5
總結了小水電棄渣場水土流失的特征,按照棄土、棄渣組成物質的不同將棄渣場分為以石質為主的棄渣場和以砂、土質為主的棄渣場,并分別對2類棄渣場水土流失的預測方法進行了探討。
新疆瑪納斯河上游水土流失現狀及防治對策
格式:pdf
大小:417KB
頁數:3P
4.6
針對瑪納斯河上游水土流失危害和成因,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通過紅山嘴項目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按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各項措施的布局,結合當地經濟特點及發展方向,采取退耕還林還草、人工造林、人工草場建設、河道整治工程等具體措施,對水土流失進行基本治理,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從而減輕水土流失程度,為當地創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小型水電站棄渣場水土流失監測方法初探
格式:pdf
大小:88KB
頁數:2P
4.5
甘肅省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迅速發展,在促進該省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區域水土流失。對小型水電站棄渣場的監測方法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幾種適合甘肅省小型水電站棄渣場水土流失量的簡易觀測法。
小型水電站棄渣場水土流失監測方法初探
格式:pdf
大小:761KB
頁數:2P
4.3
隨著我省的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迅速發展,在促進我省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區域水土流失.文章對小型水電站棄渣場的監測方法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幾種適合我省小型水電站棄渣場水土流失量的簡易觀測法.
岷江上游水電開發對環境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624KB
頁數:5P
4.8
岷江上游水力資源十分豐富,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它已成為水電開發的重點區域,干流及支流的電站建設加速進行,自源頭至汶川上游河段,實行六級梯級開發方案。但由于岷江水電工程主要是涵洞引水式,原來奔騰的河流變成了地下暗流,使得岷江的多處河段變得干涸,河谷的自然生境和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干旱河谷氣候變得更加干旱,也使河流生物系統受到嚴重影響。作者在對岷江上游考察的基礎上對岷江上游水電開發現狀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提出應該進行流域統一規劃,強化執法監督,做到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建設并重;加強上中下游統一管理,注重流域綜合開發等建議。
貴州大中型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和防治措施
格式:pdf
大小:59KB
頁數:3P
4.7
貴州的水能儲藏量居全國第六位,可開發水能居全國第四位。在對水能資源開發中,大中型水電工程占主導地位,其工程建設不僅能充分利用貴州豐富的水能資源,同時還具有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綜合效益,對促進貴州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和總結了貴州大中型水電工程建設特點和水土流失特征,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建議,即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健全和完善水土保持管理體系,并科學配置棄渣防護、邊坡治理、表土剝離保存和綜合利用的水土保持措施體系,以控制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
水電工程水土流失影響因素及控制措施
格式:pdf
大小:242KB
頁數:3P
4.4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水電類開發建設項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以人類生產建設活動為主要外營力而形成的一種典型的人為加速侵蝕。水電站工程建設導致的土壤侵蝕強度較大且類型多樣。統籌布設合理的攔擋、截排水、護坡及臨時防護措施;恢復區域水文循環途徑及受損生態系統;做好渣場、施工道路等區域的植物恢復及后期管護,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水土保持控制措施體系,是控制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徑。
水電工程建設中水土流失監測方法探討
格式:pdf
大小:375KB
頁數:3P
4.5
根據水電工程建設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呈現塊狀、條狀分散分布;水土流失嚴重;危害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等特點,如何進行水土流失監測。以永泰縣大洋水電站水土流失監測為例,對水電工程建設的水土保持監測的區域范圍、內容和對象、監測方法、監測時段及應提交的成果進行了分析探討。
岷江上游水電開發對河道減脫水的影響研究
格式:pdf
大小:355KB
頁數:5P
4.4
通過對岷江上游水電站以及受影響河道的實地調查,建立了河道減脫水評價指標,分別對岷江干流、一級支流及二級支流河道的減脫水情況進行了分析。在對減脫水河道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了調查斷面距電站壩址的距離、電站類型、電站裝機容量、電站調節性能與河道減脫水的關系。結果表明:水電開發引起河道減脫水現象已非常嚴重,各級支流上游都有不同程度的斷流現象,以二級支流最為嚴重;河道減脫水嚴重程度隨距電站壩址的距離增加呈減小的趨勢;電站的類型、調節性能與河道減脫水存在明顯的相關性,而裝機容量對河道減脫水的影響不大。在制定流域水電開發以及河流生態系統恢復規劃時,應考慮電站類型、調節性能對河道減脫水的影響。
大型水電站建設中棄渣場水土流失動態研究
格式:pdf
大小:857KB
頁數:6P
4.7
以金沙江干流上建設的金安橋水電站為例,闡述了大型水電站工程建設期內棄渣場水土流失量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汛期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92.9%以上,汛期是土壤流失發生的主要時段。受建設內容、施工時段、施工進度和降雨量的影響,棄渣場水土流失量變化趨勢不同。棄渣場松散堆積物流失量呈現\"較小→增大→減小\"的趨勢,2004年施工開始,2006年達到峰值,棄渣場是水土流失的敏感部位和重點部位。
新疆頭屯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成因分析預測及其治理模式
格式:pdf
大小:487KB
頁數:4P
4.4
以頭屯河為研究對象,對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進行分析,選用水土流失預測模型,預測頭屯河水庫以上的水土流失量。在計算過程中,以新疆焦煤集團硫磺溝煤礦為例,計算其水土流失量,綜合平均其它各工礦企業情況,計算出流域上游工礦企業生產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總量為86.06×10~4t,與實際相比較,其吻合率達到83%。說明運用的模型和計算公式得出水土流失量分析頭屯河水土流失的成因也符合頭屯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情況,通過分析,提出對頭屯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應采取的治理模式。
對長江上游水利水電工程推移質輸移量的幾點認識
格式:pdf
大小:159KB
頁數:6P
4.8
對長江上游水利水電工程推移質輸移量的幾點認識陳濟生(長江科學院)長江上游干支流推移質輸移量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備受重視的問題,近三十年來做過大量勘察、測驗、調查與試驗研究工作,特別是對已建水利水電工程開展了原型觀測、技術總結和分析研究,已經積累了許多...
丹江口水庫上游陜西段水土流失現狀與防治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3P
4.4
丹江口水庫上游陜西段集水區。亦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近期水源區(以下簡稱水源區),包括陜西境內漢江和丹江兩個流域。涉及漢中、安康、商洛、寶雞和西安五市31個縣(市)的585個鄉鎮、7964個行政村。總人口806.1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3.37萬人),人口密度為130人/km2。總土地面積為6273100hm2,其中,農耕地面積1037628hm2,占總土地面積的16.54%;林地面積2978024hm2,占47.47%;草地面積123711hm2,占1.97%;園地面積456580hm2,占7.28%;水域面積111439hm2,
水電工程復合型棄渣場水土保持設計探討
格式:pdf
大小:294KB
頁數:3P
4.5
水電工程是產生棄渣量非常巨大的生產建設項目,目前棄渣產生的水土流失及危害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在總結現有水電工程棄渣場類型劃分方法的基礎上,為了更全面、有針對性地反映水電工程棄渣場特征,探索性地引入復合型棄渣場,同時初步提出幾類常見的復合型棄渣場,并就其主要的水土流失防治特點、水土保持設計要點等進行探討,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促進水電工程棄渣場水土保持設計水平的提高。
扎實推進淤地壩建設 加快黃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格式:pdf
大小:171KB
頁數:3P
4.7
黃河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經驗是: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突出抓好坡改梯和淤地壩建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堅持預防為主、依法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堅持水土流失治理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建設水土保持大示范區。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流失防治雖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水土流失量大面廣、侵蝕嚴重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扭轉。搞好黃河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防治,應突出搞好淤地壩建設,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工程前期工作,確保規劃設計科學合理;二是加強工程建設的領導與協調,加快淤地壩建設步伐;三是加強工程建設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四是加強淤地壩建后管護,確保工程發揮效益。
臨河型棄渣場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討
格式:pdf
大小:158KB
頁數:未知
4.6
以新疆烏恰縣某水電站工程為例,由于施工場地限制,工程棄渣場布置在臨河階地或河灘地上。通過分析工程布設在河灘地的棄渣場的水土保持合理性,進行水土保持措施的方案比選,根據比選結果確定攔渣堤工程是較為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并對攔渣堤進行優化設計。解決了棄渣堆放問題,也防止了棄渣沖蝕產生的水土流失,河道水質污染等。為臨河型棄渣場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選取和設計提供參考。
100MW風電項目水土流失量預測
格式:pdf
大小:44KB
頁數:2P
4.8
以歌美颯扎魯特旗道老杜風電場為例,通過科學合理地預測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類型、強度和流失量,客觀評價其造成的危害,為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及其治理、監測奠定了基石出。
山區公路工程建設期水土流失量的預測模式
格式:pdf
大小:157KB
頁數:2P
4.6
山區公路工程建設工程大,工程復雜,耗時長,在施工過程中如果不注意水土保持,會導致水土流失現象加重,所以有必要在施工之前對建設期水土流失量進行預測。
哈爾濱市亞布力公路改擴建工程水土流失量預測
格式:pdf
大小:123KB
頁數:3P
4.5
水土流失量預測是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內容,對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設、水土保持監測點位的布局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工程各預測單元的水土流失量計算,可分析水土流失的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根據《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審查要點》的要求,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量預測推薦方法主要包括類比法和實驗法,由于實驗法在實際方案編制過程中難度較大,類比法被廣泛采用,文章以哈爾濱至亞布力公路改擴建工程為例,采用類比法對水土流失量進行預測分析。
新街-恩格阿婁鐵路工程建設的水土流失量預測
格式:pdf
大小:400KB
頁數:6P
4.3
擬建的新街-恩格阿婁鐵路穿過水土流失強度大的鄂爾多斯剝蝕丘陵區和毛烏素沙漠區,鐵路建設的施工過程會增大沿線的水土流失量。本研究采用模式預測法對施工期內不同的施工單元和地類的水土流失量進行了估算。結果表明,工程建設區域內原地貌背景水土流失量為3.79×104t,在施工期間如果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工程建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為7.47×104t,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為3.69×104t,主體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大,達到2.4×104t,占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總量的65%左右,取土場次之,占28%左右,施工場地及營地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小,不到新增水土流失總量的1%。在水土流失防治上,重點防治區段是主體工程區、取土場和臨時堆土區,本文對不同的施工單元提出了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防護措施在內的水土流失防治對策。
黃河上游水電工程建設與西北經濟發展
格式:pdf
大小:158KB
頁數:4P
4.7
黃河上游水電工程建設與西北經濟發展楊德保尚可政王式功黃河上游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流經青海、甘肅和寧夏三省區,水力資源豐富,已建、在建和待建的梯級水電工程15座,經濟效益巨大,為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著重分析本河段已建5座大中型水電...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幕墻材料員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