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廣州紀念性建筑的地域性文化解讀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5P
人氣 :64
4.5
通過對民國時期的兩處紀念性建筑廣州中山紀念堂和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歷史沿革、建筑成就、地域性建筑文化內涵的分析,解讀上世紀初建筑前輩們開拓、進取、探索的精神為我們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帶有中華民族精神的近現代建筑文化遺產。這類建筑值得我們發掘,弘揚其文化價值。同時,應從中得到深刻的啟迪,將其精神應用于新時代的地域性建筑創作中。
紀念性建筑創作的地域化表達方法研究
格式:pdf
大小:554KB
頁數:4P
通過對國內外典型的紀念性建筑創作實例分析,從自然環境、傳統形式及文化精神3個層面探討了紀念性建筑實現地域化表達的基本方法,以期深化對建筑地域化表達的認識,為實現紀念性建筑地域化創作提供有益的方法借鑒。
紀念性建筑植物配置
格式:pdf
大小:83KB
頁數:13P
紀念性景觀的植物配置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09-01-2113:55:00]作者:蘆建國孟國忠編輯: studa0714 摘要:烈士陵園作為一種紀念性景觀,是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 部分,是集紀念、教育與游憩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體。本文以南京市雨 花臺烈士陵園為例,從文化、空間、種植形式等方面對其植物配置進 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設、管理方面的措施,以期為未來的紀念 性景觀植物配置提供參考。 關鍵詞:紀念性景觀;植物配置;雨花臺烈士陵園 abstract:asamemoriallandscape,amartyrmemorialparkserves asanimportantpartofurbangreenspaceswithcomprehensivefunctions incommemoration,edu
餐飲建筑空間對地域性文化的探析
格式:pdf
大小:1.0MB
頁數:2P
4.7
以地域文化為背景進行研究,將餐飲空間作為研究對象,運用現代的設計手法將江南文化融入到餐飲空間中去,以提升餐飲空間的文化內涵.
形式的意義與意義形式:紀念性建筑的象征性
格式:pdf
大小:143KB
頁數:3P
4.8
象片性是紀念性建筑的一個主要特征,討論了紀念性建筑象征性的理論基礎,象征性的表現手法及其對建筑創作的作用。
解讀“高技派”建筑中的地域性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3P
4.4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資訊http://www.***.***
地域性文化在建筑中的應用——以蘇州古民居為例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2P
4.6
蘇州民居在中國民居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東方古民居發展的縮影,也是世界古民居發展的主要淵源之一。它的建構內涵覆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眾多方面,同時,由于蘇州古民居必須以實體的存在體現價值,以群體的形式構成研究體系,故結構完整、保存完好的蘇州古民居,是研究和了解中國歷史、傳統文化及其對世界文化影響作用的重要實物資料,是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元素之一。
全球化語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再解讀
格式:pdf
大小:38KB
頁數:3P
4.6
全球化與地域化并非截然的二元對立,全球化的另一面是地域文化與全球的所謂主流文化的互動與融合,并重新煥發了人們對地域文化復興和重構的熱情與信心。在全球化語境下,強調建筑的地域性特征與對世界建筑文化的整體性、趨同性的認同與結合并不矛盾,文化特征,更準確說是涉及建筑文化深層結構的人文特征最有可能成為發展中國家地域建筑的本質特征。故而,只有站在哲學的高度思考現代建筑與傳統地域文化的內在關聯,才能在深層次上繼承與創新傳統。
試論紀念性建筑與空間的設計表現
格式:pdf
大小:419KB
頁數:4P
4.4
在梳理紀念性建筑與空間含義的基礎上,對紀念性空間的類型特征、構成元素和表現手法進行了分析。提出紀念性空間設計須綜合地形、植物和光線等元素,并可適當融入光電等現代技術來營造空間氛圍的觀點,以期促進具有傳統文化意義與時代審美精神相統一的紀念性建筑與空間的設計。
現代建筑室內設計中的地域性文化體現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1P
4.8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歷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改革開放進程從洗禮以后,人們的生活質量被明顯提升,這就使其更加注重生活質量。對于生活環境來說,人們對建筑的認識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庇護場所的概念上,而更多的是要將地域性的文化體現在現代建筑室內的設計中,以弘揚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為特征,進行生活環境的營造,提升生活空間的品質。
民國時期建筑鴻生火柴廠的加固改造
格式:pdf
大小:578KB
頁數:3P
4.5
蘇州鴻生火柴廠是民國時期的磚木建筑,其加固改造設計遵循了功能更新、修舊如舊的原則。確定了保留并加固原有外墻,拆除內部原有木結構樓板、梁、柱,并用鋼結構框架+bhp組合樓板進行替代的加固改造方案。還介紹了外墻的加固方法與構造、鋼框架的結構設計及其與原墻體的連接構造等設計要點。
民國時期西安建筑規則與城市建筑特征的關聯
格式:pdf
大小:3.8MB
頁數:6P
4.7
民國時期;西安城市與建筑的發展特征并不清晰;通過對民國西安建筑規則在要求特點、發展動力、影響等方面的分析發現:未殖民與侵略造成建筑制度的突變是其規則前提;主要使用地方材料是西安地方建筑規則制定的客觀物質條件;現代戰爭與瘟疫對公共安全的威脅是推動民國西安建筑規則發展的動力;近代以"本土演進"為特征的城市建筑發展;由于工業化生產力限制;更多依賴于建筑規則作為生產關系進行整體推動的發展特征;研究民國地方建筑規則的發展;不僅為認識近現代地方城市建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同時也為地方城市建筑的近現代文化遺產保護認識及保護規則的制定提供歷史依據;
近代城市紀念性建筑:以青島棧橋為例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9P
4.4
近代紀念性建筑往往承載著一座城市的發展歷史,凝結著空間與城市發展、與社會、與人的復雜關系,具有很強的城市文化標識功能。棧橋是青島最典型的紀念性建筑,它既是青島早期城市空間規劃的陸海中心,也是城市的起點;其建筑形制雖然簡單,意義卻格外豐富,是歷屆政府展現施政理念之所;作為一處公共空間,它呈現了都市日常生活的縮微圖景以及人們的景觀意象表達,其境況又往往與青島的政治局勢密切相關,是一處典型的政治空間,體現著空間與權力的互動關系。棧橋具象而濃縮地揭示了青島的地方精神和文化樣態,是理解這座城市歷史發展與社會文化變遷的鑰匙。
紀念性建筑的靈魂:芷江抗日戰爭受降園紀念館設計創作漫談
格式:pdf
大小:89KB
頁數:2P
4.3
生命與非生命的區別在于其在無“靈魂”同樣,好的紀念性建筑與“陳列展品的砌體”之間的差別也在于此。有“靈魂”的紀念建筑具有生命力,能與參現對話,能感染,激發并升華人們的情感。
建筑創作與閩南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傳承
格式:pdf
大小:3.6MB
頁數:6P
4.7
以福建漳州的谷文昌干部學院為例探討閩南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當代表達,具體從符號形式要素和建筑空間要素兩個方面進行剖析,闡釋該項目創作過程中將閩南地域性建筑文化運用到實踐中,以期能夠找到閩南建筑特色與現代建筑之間的微妙平衡。
民國時期梁漱溟鄉村建設實踐及其建筑理念探析
格式:pdf
大小:127KB
頁數:2P
4.5
20世紀30年代初,梁漱溟在山東地區從事了長達七年的農村建設活動,并且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梁漱溟的建筑理念體現在,拓展了建筑的居住功能,從而使建筑成為文化、經濟以及農村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從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紀念性建筑中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格式:pdf
大小:2.9MB
頁數:4P
4.3
隨著科學文化的長足發展,建筑在實用性、牢固性、遮蔽性等傳統價值取向外更多地被賦予了精神人文價值,其中尤以紀念性建筑為主體。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是民族氣質的精華,從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角度探尋我國紀念性建筑的深層意蘊,可以豐富詮釋建筑底蘊的學術之徑,加深對紀念性建筑當代轉型的理解。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言說對象,從娓娓"道"來的意境、點線串珠的"舞"術及"中和為美"的追求三方面初步探析隱藏在其設計語匯中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藉此揭示紀念性建筑影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現實意義。
形式的意義與意義形式:紀念性建筑的象征性
格式:pdf
大小:143KB
頁數:未知
4.3
象片性是紀念性建筑的一個主要特征,討論了紀念性建筑象征性的理論基礎,象征性的表現手法及其對建筑創作的作用。
從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紀念性建筑中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格式:pdf
大小:649KB
頁數:4P
4.5
隨著科學文化的長足發展,建筑在實用性、牢固性、遮蔽性等傳統價值取向外更多地被賦予了精神人文價值,其中尤以紀念性建筑為主體。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是民族氣質的精華,從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角度探尋我國紀念性建筑的深層意蘊,可以豐富詮釋建筑底蘊的學術之徑,加深對紀念性建筑當代轉型的理解。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言說對象,從娓娓\"道\"來的意境、點線串珠的\"舞\"術及\"中和為美\"的追求三方面初步探析隱藏在其設計語匯中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藉此揭示紀念性建筑影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現實意義。
中國傳統建筑形式的文化解讀
格式:pdf
大小:58KB
頁數:1P
4.7
文化人類學是最近一二百年發展起來的最重要的學科之一。這個學科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以全新的文化視野重新認識人類的存在,即人類的存在無不是一種文化的存在。建筑、室內環境等都可以從文化的角度來認識和解析。因此,本文就利用文化學的視野,來對中國傳統建筑形式進行解讀。
閩南僑鄉近代地域性建筑文化的比較研究
格式:pdf
大小:1.7MB
頁數:5P
4.3
本文采用地域性建筑文化發展的研究視角,從僑匯經濟、城市文化、近代營造業興起等方面,分析了閩南近代僑鄉建筑文化形成的社會背景;同時,結合三種有代表性的僑鄉建筑類型,研究閩南洋樓民居的文化交融特點與倫理定位,比較洋風騎樓與其他騎樓類型的風格特征與形成淵源,并從地域化設計手法、文化復興意識、鄉土格調與民族情結等方面,分析了僑鄉校園建筑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深入剖析了僑鄉近代建筑的演化特征。
多元文化下建筑創作的全球化與地域性
格式:pdf
大小:298KB
頁數:2P
4.5
針對當代全球化與地域性兩個頗有爭議的話題,進行了理性的分析并論證了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指出建筑領域的"全球化"不是簡單的"國際化",現代建筑設計不能苛求地域性,建筑師應當順應時代的脈搏,持有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創作理念。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BIM服務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