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渦扇發動機排氣系統紅外輻射特性的比較
格式:pdf
大小:369KB
頁數:4P
人氣 :59
4.5
針對彈用渦扇發動機,計算和比較了3μm~5μm波段軸對稱分開排氣噴管和軸對稱混合排氣噴管的紅外輻射特性,并與模型實驗的結果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兩種類型的排氣噴管在紅外輻射的空間分布和光譜分布特性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但是紅外輻射強度的數值有較大差別;內、外涵混合排氣,可以顯著降低噴管空腔、尾噴流和整個排氣系統的紅外輻射。
渦扇發動機排氣系統紅外特征
格式:pdf
大小:795KB
頁數:7P
采用反向蒙特卡羅法(reversemonte-carlo,簡稱rmc)結合窄帶模型計算了模型渦扇發動機(不帶加力)排氣系統的紅外輻射強度。考慮了金屬壁面的發射和反射以及燃氣中co2,co和h2o等組分的吸收、發射和透射,組分的吸收系數由nasasp3080數據庫獲得,并對判斷射線歸宿的過程進行了改進,開發了計算程序。實驗測量了模型渦扇發動機排氣系統的中波紅外光譜輻射強度及其空間輻射強度分布。結果表明:計算得到的3~5μm波段內的光譜輻射強度以及空間輻射強度分布與實驗值吻合較好,最大誤差為10%左右,本文的計算方法能比較準確地反映渦扇發動機排氣系統在非加力狀態下的中波紅外輻射特征。
渦扇發動機排氣系統中心錐氣膜冷卻結構的氣動和紅外輻射特性實驗
格式:pdf
大小:1.8MB
頁數:7P
以降低渦扇發動機排氣系統紅外輻射為目的,針對某型渦扇排氣系統構建1/3縮比模型,采用實驗的方法比較了中心錐有/無冷卻的排氣系統噴流溫度場和紅外輻射場,驗證了中心錐冷卻結構能夠大幅度降低渦扇發動機排氣系統尾向紅外輻射強度.研究結果表明:中心錐表面在外涵氣體冷卻下溫度降低,同時尾焰核心溫度也降低.當涵道比為0.3時,在0°~10°范圍內,氣膜冷卻中心錐體排氣系統紅外輻射降低24%~32%;在20°~90°范圍內,紅外輻射強度降低0.8%~2.1%.當涵道比增加到0.8時,0°方向的紅外輻射強度降低60%;20°~90°范圍內的紅外輻射強度降低了33%~51%.
某型渦扇排氣系統縮比模型紅外輻射特性實驗
格式:pdf
大小:1.8MB
頁數:7P
4.6
針對某型渦扇排氣系統構建1/5縮比模型,采用實驗的方法驗證了波瓣混合器能夠降低渦扇發動機排氣系統紅外輻射.結果表明:相對于環形混合器,波瓣混合器使得排氣系統出口尾焰溫度降低11%左右,3~5μm波段紅外輻射在各探測角度內降低7.3%~22.6%;涵道比從0.233增加到0.685,排氣系統出口尾焰核心溫度降低21%以上,紅外輻射強度降低30%~59%;尾焰和排氣系統內部壁面溫度的降低使得排氣系統紅外輻射強度大幅度降低.
渦扇發動機排氣系統斜切波瓣強迫混合器氣動和混合特性數值研究
格式:pdf
大小:357KB
頁數:7P
4.7
基于cfd技術,對波瓣尾緣斜切的波瓣噴管混合器在不同涵道比和斜切角度下的三維流場進行了數值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斜切波瓣混合器減輕其自身重量的同時綜合性能略有提高.波瓣尾緣斜切使流向渦產生位置提前,并且流向渦強度在各個涵道比下均高于常規波瓣混合器,平均在25%以上;斜切波瓣混合器較常規波瓣混合器的混合效率提高了2.45%,且隨斜切角度和涵道比的增加而增大,混合管出口流體溫度沿徑向更平坦.在本文的內涵道比和斜切角度變化范圍內,總壓恢復系數高達0.935以上,而斜切對總壓恢復系數的影響極其微弱,在±0.1%范圍內.
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分開式排氣系統設計參數影響研究
格式:pdf
大小:408KB
頁數:8P
4.5
為了分析外涵可用壓比、內外涵出口面積以及核心外罩長度四個參數對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分開式排氣系統氣動性能的影響,以該排氣系統為原型采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其性能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存在一個最佳外涵可用壓比使推力系數最大,但此時外涵處于欠膨脹狀態,其設計規律與單噴管設計不同;存在一個使得推力系數最大的最佳噴管出口面積,此時噴管處于微弱的過膨脹狀態,這主要與核心外罩/尾錐上的壓強分布有關;核心外罩長度對排氣系統性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
應用于混合排氣渦扇發動機建模的容積法改進
格式:pdf
大小:122KB
頁數:4P
4.3
使用容積法建立混合排氣渦扇發動機模型需要選取容積與轉子來計算發動機的狀態量,為壓氣機及渦輪部件的特性圖插值與計算提供輸入數據。舊的容積選取模式需要通過近似計算步驟間接得到混合室入口內涵氣流的狀態量,降低了模型的精確度。提出了一種新的低壓渦輪后容積的選取方式,可以直接計算混合室入口內涵氣流的狀態量,提高了模型的精確度。以基準模型為參照的仿真驗證顯示,將舊的容積選取方式更換為新的容積選取方式使得模型的仿真誤差從10-2等級下降到10-6等級。
發動機進排氣系統論文1(1)-3-1
格式:pdf
大小:143KB
頁數:12P
4.6
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畢業論文 題目:發動機進排氣系統論文 系別:汽車工程系 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 班級:中德1班 學生姓名:宋三明 學號:a143gz0310104009 指導老師:郭麗麗 摘要 進排氣系統作為發動機的五大系統之一,它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發動機的性能, 而發動機作為汽車的心臟,當然不能有絲毫的懈怠,所以,進排氣系統在此扮演著重要 的角色。 關鍵字:五大系統之一,進氣系統,排氣系統,性能 目錄 前言---------------------------------------------------------------1 1進氣系統---------------------------------------------------------2 1.1進去系統的功用----------------------
渦扇排氣系統結構參數對排氣聲壓級影響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6P
4.3
基于三維cfd和寬帶噪聲模型,對不同結構的渦扇排氣系統流場和出口聲壓場分布展開數值計算與分析,獲得涵道比、波瓣強迫混合器穿透比和混合段長徑比對排氣出口聲壓級的影響規律。數值結果表明:排氣系統出口聲壓級分布與徑向速度梯度相對大小分布一致,排氣出口速度梯度的減小可以降低排氣噪聲。涵道比在0.5~3.0,長徑比在1~2之間,排氣系統涵道比和排氣混合段長徑比的增加可以降低噴管出口平均噪聲聲壓級;在相同涵道比下,波瓣強迫混合器穿透比的增加,出口平均噪聲聲壓級先大幅減小后緩慢增加。
混合排氣渦扇發動機最有利循環參數的近似解析解
格式:pdf
大小:483KB
頁數:未知
4.6
1.前言混合排氣渦扇發動機最有利循環參數,雖有少量研究,但未見解析解.本文由歸并常數組,就給定函道比情況,首次給出等總壓混合時的近似解析解.2.方法與結果由圖1發動機工作過程,內函向外函能量轉移為
加力式雙轉子混合排氣渦扇發動機全狀態數學建模技術
格式:pdf
大小:338KB
頁數:7P
4.7
根據部件法建立了加力式雙轉子混合排氣渦扇發動機全包線穩態數學模型.基于該模型,利用容積動力學原理,建立了起動數學模型.將該原理擴展到慢車狀態以上,建立了包括起動、加減速、開關加力、停車等完整過程的全狀態動態數學模型.以此為基礎,給出了加力式雙轉子混合排氣渦扇發動機在飛行包線內的高度特性.根據加力式雙轉子混合排氣渦扇發動機原理,設計了簡單的起動調節規律、加減速調節規律、加力調節規律及停車調節規律;計算了海平面標準大氣條件下的從起動、加減速、開關加力、停車的完整動態過程.理論分析與仿真結果表明:該建模方法能夠正確完成加力式雙轉子混合排氣渦扇發動機的全包線的穩態計算和全狀態動態計算,準確反映了該發動機在整個飛行包線內的全部工作過程.
發動機排氣系統金屬波紋管構造及加工工藝自動化改進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2P
4.8
隨著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金屬波紋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傳統加工制造工藝已開始制約波紋撓性節的生產效率。本文從實際應用考慮,改進了金屬波紋管傳統加工制造工藝,節省了人力,提高了金屬波紋管的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
視線方向飛機紅外輻射特性建模與仿真
格式:pdf
大小:314KB
頁數:未知
4.8
建立一種高效準確實時性好的視線方向飛機紅外輻射計算模型一直是紅外對抗仿真中的瓶頸問題。為解決這類問題,從分析飛機主要輻射源特性出發,結合紅外輻射的經典理論和射流動力學理論,提出了一種準確快速的計算方法。首先,將整機的紅外輻射分解為蒙皮輻射和排氣系統輻射兩大主要部分;其次對于紅外輻射計算中較困難的排氣系統紅外輻射,基于slg模型和視線追蹤的思想,推導了相應的離散化方程,建立了相應的計算模型;最后進行了仿真分析,并與實測數據進行了比較。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法計算準確,對于紅外對抗仿真具有重要的參考應用價值。
渦扇噴氣發動機反推裝置的替換方案研究
格式:pdf
大小:174KB
頁數:2P
4.7
渦扇噴氣發動機反推裝置在飛機降落著陸和中止起飛中對減小滑跑距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反推裝置對發動機性能和重量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時反推裝置的維修成本也比較高。本文提出了一種替換發動機反推裝置的更改方案,并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塊進行模擬仿真,從起降滑跑長度和經濟性進行分析,證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渦扇噴氣發動機反推裝置的替換方案研究
格式:pdf
大小:174KB
頁數:2P
4.7
渦扇噴氣發動機反推裝置在飛機降落著陸和中止起飛中對減小滑跑距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反推裝置對發動機性能和重量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時反推裝置的維修成本也比較高。本文提出了一種替換發動機反推裝置的更改方案,并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塊進行模擬仿真,從起降滑跑長度和經濟性進行分析,證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對紅外輻射靈敏的固態輻射探測器
格式:pdf
大小:129KB
頁數:未知
4.5
本輻射探測器包括一層hgcdte外延層(14),該外延層在生長期問被分化成了三個工作時可以區分的區域。外延層上面配有電極,使用時,它們通過電互連器(22)以一偏壓源如電池(24)連接。輸出信號電壓的幅度隨區(1)內吸收的入射輻射的量而變。
某渦扇發動機多級高負荷風扇/壓氣機氣動性能數值模擬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7P
4.5
針對某渦扇發動機高空低雷諾數下的應用需求,利用numeca三維數值模擬軟件對其多級高負荷風扇/壓氣機進行地面0km及高空21km工況下各轉速的氣動性能評估和流場分析.結果表明:該4級風扇的三維數值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吻合良好,仿真精度能夠滿足工程精度要求,從0km升至21km,風扇進口葉弦雷諾數從106降至105量級,風扇流量衰減2%~3%,壓比略有降低,效率衰減3%;在9級壓氣機的三維數值模擬中,考慮了級間引氣對氣動性能的影響,從0km升至21km,壓氣機進口葉弦雷諾數同樣從106降至105量級,流量和總壓比略有降低,效率衰減隨轉速降低而增大,衰減量達4%~7%.
利用紅外輻射能的護墻板
格式:pdf
大小:142KB
頁數:1P
4.8
據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報》報道,波蘭生產了一種紅外輻射能護墻板。這種護墻板有一層涂覆了透明聚合物的閃光鋁箔,通過安裝在集中供暖散熱
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加力(或排氣)混合器類型與特點分析
格式:pdf
大小:195KB
頁數:7P
4.3
本文綜述了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加力混合器類型并對各種混合器的特點進行了簡要分析。通過分析表明,波辨形強化混合器是目前比較有前途的一種渦發動機加力混合器。
紅外輻射節能材料介紹
格式:pdf
大小:118KB
頁數:7P
4.5
1 爐窯輔助節能新材料 新一代紅外節能材料 紅外輻射節能材料 武漢科技大學 2 工業爐窯是工業生產中能耗量最大的設備。在我國,工業爐窯的能耗約占全國工 業能耗的60%,占全國總能耗量的25%。但是,我國目前工業爐的熱效率平均不到30%, 而國際上工業爐熱效率的平均值為50%以上。因此,工業爐窯的節能不僅具有相當大 的潛力,而且也符合我國能源戰略和政策核心要求。 紅外輻射節能涂料系列產品,是武漢科技大學研發的一種爐窯輔助節能新材料, 由長期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粉體工程和熱能工程的專業人員研制的新一代紅外輻射 涂料,其顯著特點在于:在1750℃高溫下對紅外輻射具有穩定的高吸收率和高發射率 ελ=0.91~0.94,并將可見光部分轉化為紅外波段內的紅外輻射,提高了爐窯熱能轉化 效率。 紅外輻射節能涂料可應用于各種工業爐窯及鍋爐吸熱表面,提高爐窯襯體或鍋爐 管壁對爐膛火焰熱量的吸
建筑物紅外輻射致冷降溫的原理和現狀
格式:pdf
大小:122KB
頁數:未知
4.7
本文論述了建筑物紅外輻射降溫的基本原理及實現紅外輻射降溫的模型圖,指出目前在空調應用中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問題,對今后開展這項技術的研究提出了系統的看法。
發動機隔熱用排氣道鋼殼的CAD/CAM
格式:pdf
大小:122KB
頁數:未知
4.5
為了降低發動機氣缸蓋的熱負荷,在氣缸蓋排氣道內鑄入外壁噴涂陶瓷的鋼殼。鋼殼的形狀尺寸及厚度均勻性要求嚴格。應用計算機建立精確的三維數學模型,并用高精度數控銑床加工出鑄造用模具。最后,用精密熔模鑄造法加工出符合要求的不銹鋼鋼殼。
發動機排氣歧管管壁開裂失效分析
格式:pdf
大小:1007KB
頁數:3P
4.4
排氣歧管是發動機排氣系統中的重要零件之一,是多管口的薄壁異形管件。蠕墨鑄鐵的排氣歧管在進行開裂試驗時,運行250個循環后,出現微裂紋。通過工藝驗證,鑄造中局部冷卻速度過快,形成較多條塊狀碳化物從而降低蠕化率,是導致出現微裂紋的根本原因。
發動機排氣余熱換熱器傳熱窄點研究
格式:pdf
大小:342KB
頁數:5P
4.7
本文以發動機排氣余熱回收有機朗肯循環系統排氣換熱器窄點為研究對象,針對亞臨界有機朗肯循環系統中排氣換熱器窄點位置確定方法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一種簡單快捷的確定窄點位置的新方法-平衡點法。選取r123為工質,對不同窄點溫差下的各循環參數進行計算,得到了各參數值。結果表明:隨著窄點溫差取值的增大,換熱面積與換熱量等循環參數都呈減小趨勢,并且在較小窄點溫差值變動時對上述參數影響更加顯著。傳熱窄點溫差的取值要綜合考慮傳熱效果、系統性能與經濟性因素。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村莊規劃設計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