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及半干旱地區高速公路養護機械配置研究
格式:pdf
大小:200KB
頁數:3P
人氣 :85
3
干旱及半干旱地區高速公路養護機械配置研究——在對全國不同地區、不同路段養護機械配置情況調查的基礎上,對影響養護機械配置的因素進行了分析。針對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環境特點及高速公路常見病害,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區公路養護機械優先配置的順序和建議。研究...
干旱半干旱地區防護林的退化原因及改造措施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1P
從某干旱半干旱地區防護林概況入手,對當地干旱半干旱地區防護林的退化原因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改造措施,希望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某干旱半干旱地區2015年底工擁有4203.5hm2的防護林面積,其中2750.3hm2的防護林處于重度退化狀態,而1011.7hm2的防護林為中重度退化狀態,還有350.4hm2的防護力為輕度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區防護林的退化原因及改造措施
格式:pdf
大小:165KB
頁數:2P
我國西北區域旱區的開發程度高,在西部大開發策略的推行中,為社會各階層矚目.筆者在本文中將從干旱半干旱區域防護林的退化原因以及改造措施兩個層面來進行探討.
干旱半干旱地區城市節水性景觀設計探究
格式:pdf
大小:1.7MB
頁數:2P
4.4
我國廣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區由于氣候原因,水資源匱乏,而景觀設計卻是城市形象與風貌的代表,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缺水的情況下,營造出與氣候相適應的節水性景觀對這些地區的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文從地域適宜性著手,提出擬\"水\"景觀設計和土壤保水節水措施,為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節水性景觀設計提供參考。
干旱半干旱地區集流造林工程設計
格式:pdf
大小:193KB
頁數:7P
4.3
在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區水量平衡的基礎上,提出了在該區人工造林的集流工程設計方法。并對該工程進行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干旱半干旱地區山杏低產林的改造與發展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2P
4.7
山杏是適合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栽培的鄉土樹種,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廣泛發展,同時也出現了大面積的低產林。文章針對低產林提出了積蓄土肥水、合理整形修剪與更新、預防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及時采收、改接良種等科學實用的改造技術,并提出了采用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建設示范基地、科技興林、加強引導等促進山杏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內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區路基填料淺析
格式:pdf
大小:338KB
頁數:2P
4.4
文章針對內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區特殊的氣候、地理情況,以節約工程造價為出發點,對粘土與粉土等特殊土類做路基填料進行論證,以期滿足內蒙古公路建設事業發展需要。
干旱,半干旱地區雨水利用的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小:197KB
頁數:6P
4.5
干旱、半干旱地區雨水利用的試驗研究 甘肅省水利斤干旱地區雨水利用試驗研究組 甘肅是中國北方十五個干旱省區之一,由于特定自然條件影響,降水稀少,水資源缺 乏,成為全國干旱著稱的省份。特別是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年降水量只有200 ~150mm。境內雖有黃河及其7條支流,但支流多為季節性河流,經常干涸斷流,部分河 流又為高礦化度苦成水,地下水資源異常貧乏,且主要分布河谷川地j有的亦為高礦化度苦 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本區土地資源遼闊,總土地面積約6萬km,人均耕地面積約0.3ha, 有的地療達1.0ha以上,且土層深厚,土質適宜農耕。水,土資源在地域和時空分布上很不 平衡,大部分土地遠離河流,水低地高,引水提水灌溉條件十分困難。全區正常年景人均占 有糧食只有35,0公斤.干旱年份人均占有糧食不到2ook&j^均收入只有
干旱半干旱地區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樹種選擇
格式:pdf
大小:185KB
頁數:2P
4.6
城市園林綠化是反映城市容貌、增加城市自然景觀、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綜合標志,也是標志城市經濟發展的載體。綠化樹種選擇是否適合城市實際,是城市園林綠化質量和綠化檔次的直觀反映,是體現園林綠化成敗的關鍵。本文根據作者對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河西走廊城市園林綠化現狀,提出了自己對園林綠化樹種選擇的觀點。
建平半干旱地區低產林改造模式探討
格式:pdf
大小:157KB
頁數:2P
4.3
多年以來,建平地區的造林綠化主戰場是固沙造林、荒山綠化。但由于本地區干旱少雨,土質瘠薄,林木生長緩慢,形成大面積低產林。特別是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后,由于經濟效益低下,農民從事造林生產的積極性不高,大面積低產林改造迫在眉睫。通過對營林技術和經營管理兩個層面對建平地區低產林改造的總結,為實際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半干旱地區山杏退化林分改造技術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2P
4.5
退化林分改造是“三北”五期工程規劃的重要內容,而山杏作為半干旱地區生態、經濟型兼用樹種,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現結合我縣的特點,對山杏退化林分的改造措施及方法進行了探討。
紫穗槐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公路邊坡植物防護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小:252KB
頁數:3P
4.6
根據紫穗槐的生物學特性和經濟用途,結合干旱半干旱地區公路邊坡的特點,提出在該地區的公路邊坡上種植紫穗槐可以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凈化空氣、保護生態、美化環境,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還介紹了紫穗槐的種植技術。
干旱、半干旱區人工林邊行水分利用特征與優化配置結構研究
格式:pdf
大小:353KB
頁數:7P
4.6
針對干旱半干旱區人工林的邊行優勢明顯優于濕潤區的現象,分別在不同氣候區對當地的主要造林樹種的片林及其邊行外側和行列式林分帶間的沙土水分利用特征進行了測定,發現樹木能使邊行外側8~10m土壤中的含水率降低,并形成一個土壤濕度梯度,使8~10m及其以外土壤中的水分向樹木基部方向的沙土中滲透,這些側滲的水分成為干旱年份邊行樹木正常生長的必要條件;說明林分邊行樹木存在一個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帶和土壤水分滲漏補給帶,進而提出了合理配置的人工林土壤水分利用特征模式。最后論述了按照該模式構建的行列式林分,在同等密度或覆蓋度時,其防風固沙效益顯著高于等株行距均勻分布或隨機分布的林分。
半干旱地區濱水綠地景觀改造實踐
格式:pdf
大小:2.8MB
頁數:2P
4.6
濱水綠地是城鎮開放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半干旱地區面積占國土面積已超20%,使得這些地區的濱水綠地改造成為城鎮更新的重點。文章以內蒙古多倫縣龍澤湖公園為例,研究半干旱地區濱水綠地景觀改造的方法和路徑,實現龍澤湖公園景觀改造與生態修復的雙重提升,為我國北部和西部大面積的半干旱地區濱水綠地景觀改造提供了借鑒。
內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區粉土路基CBR試驗新標準研究
格式:pdf
大小:138KB
頁數:3P
4.5
鑒于規范cbr室內試驗標準不滿足內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區路基土實際工程情況,通過試驗分析了路基含水量與浸水時間之間的關系,結合對該地區代表路段路基最大含水量的觀測試驗,建立該地區粉土路基cbr試驗新標準,驗證了新標準條件下路基cbr值滿足規范規定的強度要求,研究成果為內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區道路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內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區粘土路基CBR試驗新標準研究
格式:pdf
大小:73KB
頁數:2P
4.5
鑒于現行規范對路基cbr控制標準不能合理反映內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區實際工程情況,通過試驗分析了該地區路基土含水量與浸水時間之間的關系,結合對該地區路基最大含水量的觀測試驗,建立該地區粘土路基cbr試驗新標準。結果表明:新標準條件下路基cbr值滿足現行規范規定的強度要求,而現行標準不適宜該地區路基cbr工程情況,需要進行修正。該研究成果可為內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區道路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從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的開發談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利用的幾個問題
格式:pdf
大小:129KB
頁數:3P
4.4
從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的開發談干旱半干 旱地區水資源利用的幾個問題 新疆生產兵團農八舜王叉忠 新疆瑪納斯河流地處亞洲愎地三十 多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褒億人口和牲畜各增 長l5倍多,農產品折糧食嘈長4o余倍工 業增長更大,這些成績的取得,首先歸功午 求資繇舶開發 干旱干半早地區通常銣.趄好的光熱 資掘和廣闥的土地資碌以&豐富的礦產資 糖.逮些資源的開發剎,日決定的因素是水. 麗干旱半干早地區突出的問題則魁水資源躡 乏i因此,千早半于地泰資源的開發規 趔不僅特別重要.而且在粕用原則與方法 上.也有別于溫滑利牛i潤地區.本文從瑪 鳙斯河流域的開發實娃,就,f發利用方面的 熒儺性問題以及改進意見作一闡述。 .珥潭流域概況 瑪納斯河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 冊。地處北緯43。27,~45。2l,、東經85。01,
干旱地區高速公路綠化設計與施工
格式:pdf
大小:253KB
頁數:2P
4.6
該文通過總結宣大(河北段)高速公路綠化設計和施工經驗,提出了一些觀點和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探索了干旱、半干旱地區高速公路綠化的途徑,對今后干旱地區公路綠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高速公路養護機械設備和管理控制
格式:pdf
大小:75KB
頁數:未知
4.5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交通事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勢頭,一大批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伴隨著這種發展現狀,道路的交通量日益增大,車輛荷載量的不斷加大給高速公路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損害和破壞,對其的養護工作是大勢所趨,而養護的機械化是提高高速公路養護工作質量的重要手段。本文筆者就高速公路養護機械設備和管理控制作一個探討。
甘肅省干旱地區的雨水利用問題
格式:pdf
大小:128KB
頁數:3P
4.5
甘肅省干旱地區的雨水利用問題 雄鳴岳 (甘肅省水利廳) (一)問題的提出 甘肅省處于祖國大陸腹地,受季風的影 響,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水資源缺乏,成為 全國一個以干旱著稱的省分.建國以來,我省 修建了一大批水利設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 展,成績是顯著的.通過40年來的實踐,在河 西走廊、黃河兩岸,成功地摸索到了一條興修 水利、發展農業的致富道l路.但是,在黃河以 東的廣大地區,還投有踏出一條新路子,至今 仍在摸索探討中.這一地區包括皋蘭、永登、 榆中、永靖、東鄉、靖遠、會寧、定西、臨 洮、渭源、隴西、通渭,靜寧、莊浪、平藹c、 天水、武山甘答、泰安、慶陽、環縣、華 池、合水.鎮原正寧等25個縣(市),總面積 約$4000km’,其中耕地3600余畝,農村總人 口為8ll萬.這些地區具有共同的特點如下: 1.位于黃河中上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環境工程或給排水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