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建筑中鴟尾的文化意義淺析
格式:pdf
大?。?span id="ainbjzg"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21KB
頁數:2P
人氣 :98
4.7
屋頂是中國古代最富有藝術魅力的組成部分之一,它上面的各種裝飾有著玄妙和深刻的文化意義。屋頂正脊是屋頂上兩坡之間相搭合之處,\"鴟尾\"即正脊兩端頭的裝飾物。它的確切形象至遲在晉代就已經出現,隋唐時期得到廣泛使用。本文從鴟尾形式演變的角度概述中國建筑文化中的一種現象和意義。
【中國元素】古代建筑中屋頂式樣圖解
格式:pdf
大?。?span id="68riv91"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2KB
頁數:7P
4.8
【中國元素】古代建筑中屋頂式樣圖解 我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式樣非常豐富,變化多端。等級低 者有硬山頂、懸山頂,等級高者有廡殿頂、歇山頂。此外, 還有攢尖頂、卷棚頂,以及扇形頂、盔頂、盝頂、勾連搭頂、 平頂、穹窿頂、十字頂等特殊的形式。廡殿頂、歇山頂、攢 尖頂等又有單檐、重檐之別,攢尖頂則有圓形、方形、六角 形、八角形等變化形式。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 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后兩面 坡,而且屋頂在山墻墻頭處與山墻齊平,沒有伸出部分,山 面裸露沒有變化。因為它等級比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 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懸山 式屋頂在山墻處不像硬山式屋頂那樣與山墻平齊,而是伸出 山墻之外。這部分伸出山墻之外的屋頂是由下面伸出的桁 (檁)挑于山墻之外。從外觀上來看,這可以說是懸山式屋 頂與硬山式屋頂最大的不同點。重檐歇山頂?!靶健笔乔?式叫法
論裝飾在古代建筑中的運用
格式:pdf
大小:178KB
頁數:2P
4.3
縱觀世界建筑的發展,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建筑具有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木構架為結構體系,單棟房屋組成為建筑群體和它們建筑群組的空間形態、建筑單體的整體外觀到建筑各部分的造型藝術上。而裝飾藝術的運用在建筑形式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匠們將雕刻繪畫用到建筑裝飾里,增強了建筑的藝術表現力。賦予了建筑藝術的外觀形象和思想內涵,可以看出裝飾成為古代建筑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中國古代建筑中裝飾藝術與文化內涵的研討
格式:pdf
大小:217KB
頁數:2P
4.4
中國古代建筑裝飾藝術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許多建筑裝飾元素不但形式優美,應用廣泛,而且與社會審美價值觀和生活哲學觀聯系緊密,是研究古代民族傳統和審美理念的重要載體。如今,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正不斷朝國際化、多元化方向邁進,學習、借鑒中國傳統藝術創作手法,將中國傳統藝術精髓發揚光大,就成為中國藝術設計發展繁榮的必經之路。
淺論中國古代建筑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格式:pdf
大?。?span id="k5ktqv9"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98KB
頁數:2P
4.4
本文從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對稱均衡的中庸觀和陰陽五行的生態觀三個方面簡述了中國古代建筑中所蘊涵的哲學思想,筆者認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對中國古代建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稱均衡的中庸觀使中國古代建筑彰顯了動靜有序的審美效果;陰陽五行的生態觀指導人們利用并有節制地改造自然,順應并保護自然的平衡與和諧。
中國古代建筑視覺文化的思想與價值初探
格式:pdf
大?。?span id="sx8a6zr"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0KB
頁數:1P
4.6
本文論述古代建筑的一般特性和歷史意義,重點說明古代建筑的當代價值,尤其是說明古代建筑文化思想的當代教育價值,努力探索視覺文化與建筑的內在關系。
中國古代建筑的文化性探究
格式:pdf
大?。?span id="go3rss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13KB
頁數:2P
4.5
中國古代建筑經歷千年發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區性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改良、進步,形成富有內涵的建筑文化體系。中國古代建筑從最初的巢居,到木架構的出現,再到磚石技術的成熟,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并且深受中國古代社會主流文化的影響,帶有儒家思想的烙印。文化影響建筑,建筑是文化的反映,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古代建筑的橫向特征和縱向特征,不僅有利于從宏觀上把握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歷程,而且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促進現代建筑藝術的發展。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論文
格式:pdf
大?。?span id="fhov6nb"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7KB
頁數:2P
4.5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最近頗為旅游業所關注,它發源于長江中下游和江漢平原,為楚族楚 國楚地人民所創造,在締造和發展統一的中華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曾起過不可估量的作用...... 漫漫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在世界的東方獨樹一幟的中國建筑。然而,作為華夏文 明組成部分之一的楚文化卻是一支瑰麗多彩而又獨具風格的南國文化。它發源于長江中下游 和江漢平原,為楚族楚國楚地人民所創造,在締造和發展統一的中華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曾 起過不可估量的作用。 英國著名史前學者戈登·柴爾德認為城市的出現是人類步入文明的里程碑。對于人 類文化的研究,莫不以城市(禮儀性)建筑的出現作為文明時代的具體標志而與文字、(金 屬)工具并列。而談到建筑就不得不以其文化脈絡為背景。 中國古代文化是多元復合的,它的主體華夏文化是二元耦合的。所謂二元,就方位來說 是北方與南方,就流域來說
文化視域下的中國古代建筑古跡保護觀念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qt3dvzv"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0MB
頁數:3P
4.3
中國建筑在文化體系和建造體系中長期共同發展,文化體系中的建筑占主導因素。中國\"好古\"和\"鼎新\"兩種思想并存,導致人們珍惜古物的同時注重其實用性。本文認為古建筑原真性及價值的評判在于是否能夠盡量全面地解讀其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中國的建筑古跡是一種文化載體,古代對建筑保護的根本理念是維持文化在其中的傳承和運轉,并讓修繕部分在歷史中逐漸與原物融為一體。古跡保護的核心目標應重視傳承與展示文化。
從中國古代建筑看中國傳統文化
格式:pdf
大小:99KB
頁數:1P
4.6
在中國建筑界重尋民族精神的潮流下,無論是老一輩建筑師還是青年的建筑新銳都不約而同地自傳統園林中汲取養分,也以不同的方式對傳統園林手法的傳承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實踐。本文將中國傳統園林手法的當代表達歸結為代表性符號的片段移植、形神兼備的園林化建筑和脫離傳統載體的園林精神的探索與實踐三個部分,并分別進行了舉例分析。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精髓
格式:pdf
大?。?span id="1d38boa"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8KB
頁數:2P
4.3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精髓 羅瓊花印刷美術設計一班 摘要:中國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涌 現出許多建筑大師和建筑杰作,營造了許許多多傳世的宮殿、陵墓、廟宇、園林、年、民宅??。 中國古代建筑不僅是我國現代建筑設計的借鑒,而且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舉世矚 目的文化遺產.欣賞中國古建筑,就好比翻開一部沉甸甸的史書。那洪荒遠古的傳說,秦皇 漢武的豐功,大唐帝國的氣概,明清宮禁的煙云,還有史書上找不到記載的千千萬萬勞動者 的聰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記錄了下來。 關鍵詞:古代文化,文化遺產,世界性的影響,史書。 1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結構 這是中國古代建筑在建筑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因為中國古代建筑主 要是木構架結構,即采用木柱、木梁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 架傳遞到立柱上,墻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中的同構現象解析
格式:pdf
大小:490KB
頁數:4P
4.7
中國古代建筑是一個連續完整、相對獨立的發展體系,高臺、木構架、大屋頂的外觀形式、庭院的組合模式,以及園林崇尚自然的傳統一脈相承,未曾間斷,這表明在中國古代建筑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存在一種相對穩定的建筑發展觀.通過建筑與傳統文化中潛在的相似性分析,嘗試用“同構”這個概念,結合中國古代禮制文化傳統,從中國古代房屋建筑、中國古代城市規劃以及中國古典園林等3個方面,來解釋中國古代建筑何以存在一種相對穩定的建筑發展模式及其建筑組織關系結構特征的原因.
淺論中國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格式:pdf
大?。?span id="yjoh696"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5KB
頁數:4P
4.6
中國古代建筑形式語言,表述出豐富而深刻的中國古代觀念形態,這種形式或語言的價值,在于它直觀地表述出抽象的語義和深刻的哲理。文章旨在通過中國古代建筑的木結構、大屋頂、平面布局、園林建筑等特殊形式,探討其內含的文化特征。
湖北古代建筑與泛楚文化
格式:pdf
大?。?span id="2bxw9ev"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74KB
頁數:6P
4.6
湖北古代建筑與泛楚文化
論“土”在中國古代建筑中的作用與地位
格式:pdf
大小:454KB
頁數:6P
4.7
中國古代建筑的最基本材料是土和木,而土是人類最早使用且使用時間最長的建筑材料。但是,在中國古代建筑材料及中國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中,土及其衍生物如陶、琉璃等在古代建筑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土在開挖土穴和營建窯洞方面具有獨特的性能,其質地細密,黏度較高,有很好的可塑性和很高的黏結性,能將砂等顆粒很好地固結,形成較好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在夯打土基和版筑土墻方面土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夯土和版筑可以有效克服因為土壤疏松造成的毛細現象,防止水分上升,具有隔濕防潮的作用。在煉制土泥和模制土坯方面,土遇水成泥后具有很好的黏結性能,而且干結硬化后強度有較大的提高。在炙地構造和燒土制品方面,土質材料燒結后,能顯著提高強度和耐水防潮等方面的優越性,拓延了土的使用功能。
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實物模數”思想略論
格式:pdf
大小:21KB
頁數:3P
4.6
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實物模數”思想略論 孫銘 文章來自于【中國期刊庫】http://www.***.***/ 【摘要】在建筑領域,有建筑模數一詞。建筑模數指建筑設計中選定的標準尺 寸單位。它是建筑設計、施工、材料、設備、等各部門進行尺度協調的基礎。建 筑模數的存在就是為了統一各個部分的關系,為各個構件的形狀以及尺寸制定一 個可以歸結同一的基本尺度標準。 【關鍵詞】模數實物模數以材而定分斗口 一實物模數 1模數 在中國古代的建筑領域之中,模數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同時模數的概念也 就更加的全面??偟膩碚f,中國古代建筑的模數制度的來源是李誡的“以材而定 分”。其中的材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模數。 在這里我們根據中國古代建筑的“以材而定分”的模數觀點來看“實物模數” 的概念。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還有一些現象看上去和模數一樣是用來統一尺度的, 我們還以發現在斗拱結構中的斗口也可
試論斗拱在中國古代建筑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span id="wheicv5"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2MB
頁數:4P
4.3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種構件。在我國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斗拱的產生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在各個不同時代的特點,不僅是各時代建筑風格的反映,也是當時的思想觀念、社會風俗和審美風尚等方面的反映。建筑被稱為\"凝固的音樂\
透析中國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藝術
格式:pdf
大?。?span id="z3qydb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679KB
頁數:4P
4.3
在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建筑色彩始終煥發著神奇的魅力。人們不僅發現、觀察、創造、欣賞著繽紛絢麗的色彩世界,而且通過漫長的時代變遷不斷深化著對建筑色彩的認識和運用。
繼承古代文化遺產,弘揚古代建筑技術
格式:pdf
大小:114KB
頁數:未知
4.5
今年是《古建園林技術》雜志創刊十周年。十年來,雜志為繼承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弘揚古代建筑文化,推動古代建筑保護工作,做了大量的、艱苦的、有益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得到了古建專家的好評。十年來,雜志編輯部的同志在缺少專職人員,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努力辦好刊物,相繼開辟了"古建傳統技術"、"古
中國傳統文化與古代建筑論文
格式:pdf
大?。?span id="iazrzzd"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5KB
頁數:3P
4.7
探析中國傳統建筑中的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14-03-17來源:畢業論文網 論文關鍵詞:中國傳統建筑傳統文化歷史內涵 論文摘要:建筑被譽為“石頭的史書”、“凝固的歷史”,是包羅 萬象的空間藝術。透過那斑斑駁駁的一磚一石,人們能夠從中解讀出極 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中國傳統建筑是華夏文明的歷史積淀,是中國 傳統文化的載體。傳統文化中的禮制,宗族家庭觀念,“天人合一”的 思想精神都影響著建筑的布局,建筑環境設計和裝飾風格等,從而形成 了獨特的歷史文化意蘊。 建筑,是指供人們進行生產、生活或其他活動的房屋或場所,它除 了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外,還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具備很獨特 的審美價值。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特點探析
格式:pdf
大?。?span id="vbreeju"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85KB
頁數:2P
4.4
如果說\"建筑是凝固了的音樂\
試論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格式:pdf
大?。?span id="pdmz7bx"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41KB
頁數:3P
4.5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獨特的技術和風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獨樹一幟。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內涵反映在技術和風格方面的特色有四個:一是禮制體現著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題;二是風水術對中國古代建筑影響很大;三是東方大地的農業文化與“濃于倫理”的哲學思想決定了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結構“語匯”,而以土木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決定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技術、結構、空間組合和藝術形象;四是以“詩情畫意”為主導思想的自然風景式的中國古典園林。
從中國古代建筑看中國傳統文化
格式:pdf
大?。?span id="gjajbdz"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99KB
頁數:1P
4.6
在中國建筑界重尋民族精神的潮流下,無論是老一輩建筑師還是青年的建筑新銳都不約而同地自傳統園林中汲取養分,也以不同的方式對傳統園林手法的傳承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實踐。本文將中國傳統園林手法的當代表達歸結為代表性符號的片段移植、形神兼備的園林化建筑和脫離傳統載體的園林精神的探索與實踐三個部分,并分別進行了舉例分析。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節能環保工程造價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