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長沙市實施細則(試行)
格式:pdf
大小:421KB
頁數:62P
人氣 :78
4.5
長沙市工程建設地方技術規程 (長沙市兩型社會城鄉建設標準體系) DBCJ DBCJ003-2011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長沙市實施細則(試行) 2011-11-23 發布 2012 年 1月 1日 實施 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 前 言 為了引導地源熱泵技術的發展,提高地源熱泵系統的可靠性、穩 定性和節能效益, 在《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50366-2005(2009 年版)》的基礎上,針對長沙地區的地質、氣候及資源特點,編制組對 相應的條文進行了細化、補充和延伸,經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 會組織評審通過。 本細則在編制過程中,得到科研院校、企業和很多專家的大力支 持,在此一并感謝。在實施過程中如發現需要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將 意見和建議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格式:ppt
大小:2.4MB
頁數:未知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地源熱泵技術是一項值得大面積推廣的建筑供能技術。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淺層和深層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然能源作為冬季熱源和夏季冷源,然后再由熱泵機組向建筑物供冷供熱的系統,是一種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既可供...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2)
格式:pdf
大小:47KB
頁數:12P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1總則 1.0.1為使地源熱泵系統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 保證工程質量,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以巖土體、地下水、地表水為低溫熱源,以水或添加防凍劑的水溶 液為傳熱介質,采用蒸氣壓縮熱泵技術進行供熱、空調或加熱生活熱水的系統工程的設 計、施工及驗收。 1.0.3地源熱泵系統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 標準的規定。 2術語 2.0.1地源熱泵系統groud-sourceheatpumpsystem 以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低溫熱源,由水源熱泵機組、地熱能交換系統、建筑物內 系統組成的供熱空調系統。根據地熱能交換系統形式的不同,地源熱泵系統分為地埋管 地源熱泵系統、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和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 對于制冷來說,地源熱泵與常規冷水機組最大的區別是: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格式:pdf
大小:24KB
頁數:10P
4.4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66一2005 2008-10-1014:10:24閱讀:26出處:互聯網作者: 1.0.2本規范適用于以巖土體、地下水、地表水為低溫熱源,以水或添加防凍劑的水 溶液為傳熱介質,采用蒸汽壓縮熱泵技術進行供熱、空調或加熱生活熱水的系統工程 的設計、施工及驗收。 1.0.3地源熱泵系統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 關標準的規定。 2術語 2.0.1地源熱泵系統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 以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低溫熱源,由水源熱泵機組、地熱能交換系統、建 筑物內系統組成的供熱空調系統。根據地熱能交換系統形式的不同,地源熱泵系統分 為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和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 2.0.2水源熱泵機組water-sourceheatpum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介紹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5P
4.7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介紹|地源熱泵安裝之北京地源熱泵。咨詢電話13120469725張 先生!有需要安裝地源熱泵的朋友可以聯系我們公司專業從事地源熱泵安裝服務!一流的施 工專業的服務!來北京藝諾美家地源熱泵公司. 目前地源熱泵系統應用最廣的一種形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地下水項目已近300個。對 于較大系統,地下水系統的投資遠低于地埋管系統,這也是該系統得以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1)熱源井設計必須保證持續出水量需求及長期可靠回灌 不得對地下水資源造成浪費和污染,是地下水系統應用的前提。地下水屬于一種地質資源, 如無可靠的回灌,不僅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同時地下水大量開采還會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 縫、地面塌陷等地質問題。在國內的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地質及成井工藝的問題,回灌堵 塞問題時有發生。堵塞原因與熱源井設計及施工工藝密切相關,為此《規范》明確要求“熱 源井
廣西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格式:pdf
大小:115KB
頁數:21P
4.3
ics27.080 備案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 db45 db45/t×××—2009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technicalcodefor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inguangxizhuang autonomousregion (征求意見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8-8-29) 2009-××-××發布2009-××-××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db45/t××××—2009 i 目次 前言..............................................................................ii 1范圍.............................................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實施細則(試行)
格式:pdf
大小:712KB
頁數:48P
4.6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實 施細則(試行) 2 長沙市工程建設地方技術規程(長沙市兩型社會城鄉建設標準體系) dbcj003-2011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長沙市實施細則(試行) 2011-11-23發布2012年1月1日實施 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 3 前言 為了引導地源熱泵技術的發展,提高地源熱泵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和節 能效益,在《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66-2005(2009年版)》的 基礎上,針對長沙地區的地質、氣候及資源特點,編制組對相應的條文進行了 細化、補充和延伸,經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組織評審通過。 本細則在編制過程中,得到科研院校、企業和很多專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 感謝。在實施過程中如發現需要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建議及時向長沙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反饋,供今后修訂時參考。 本細則由
_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_修訂
格式:pdf
大小:251KB
頁數:3P
4.7
行業篇 ┏ ┛ 19 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是將地下100m左右恒溫帶中的土壤、 卵石、巖石和含水層作為熱泵系統的“熱源”和“熱匯”的種 季節性蓄能系統。《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66- 2005)(以下簡稱《規范》)自2005年發布以來,對地源熱泵空 調技術在我國健康快速的發展和應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規范作 用。雖然《規范》4.3.2條明確規定“地埋管換熱系統設計應進行 全年動態負荷計算”,但是目前絕大多數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設 計采用每延米換熱量的方法進行室外換熱器的設計,并沒有與建 筑全年動態負荷進行耦合,致使在實際的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的 設計和后期運行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使《規范》更加 完善合理,統一規范巖土熱響應試驗方法,科學合理地設計地埋 管地源熱泵系統,本次修訂增加了巖土熱響應試驗方法及相關內 容,在確保系統向地下的冬季取熱及夏季排熱平衡,以及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設計要點解析(1)
格式:pdf
大小:171KB
頁數:10P
4.5
1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設計要點解析 摘要:本文針對不同地源熱泵系統的特點,結合《規范》條文,對地源熱泵系統設計特點、 方法及要點進行了深入分析,為地源熱泵系統的設計提供指導。 關鍵詞:地源熱泵系統、設計要點、系統優化 1前言 實施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已成為新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基本方針,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 應用是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地源熱泵 系統作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最利于與太陽能供熱系統相結合的系統形 式,近年來在國內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地源熱泵系統利用淺層地熱能資源進行供熱與空調, 具有良好的節能與環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應規范的約束,地源熱泵系統的推廣呈現出很大盲 目性,許多項目在沒有對當地資源狀況進行充分評估的條件下就匆匆上馬,造成了地源熱泵系 統工作不正常,為規范地源熱泵系統的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設計要點
格式:pdf
大小:121KB
頁數:10P
4.7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設計要點解析 摘要:本文針對不同地源熱泵系統的特點,結合《規范》條文,對地源熱泵系統設計特點、 方法及要點進行了深入分析,為地源熱泵系統的設計提供指導。 關鍵詞:地源熱泵系統、設計要點、系統優化 1前言 實施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已成為新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基本方針,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 的應用是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地 源熱泵系統作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最利于與太陽能供熱系統相結合 的系統形式,近年來在國內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地源熱泵系統利用淺層地熱能資源進行 供熱與空調,具有良好的節能與環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應規范的約束,地源熱泵系統的推 廣呈現出很大盲目性,許多項目在沒有對當地資源狀況進行充分評估的條件下就匆匆上馬, 造成了地源熱泵系統工作不正常,為規范地源熱泵系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_共8頁
格式:pdf
大小:40KB
頁數:12P
4.7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1總則 1.0.1為使地源熱泵系統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 用,保證工程質量,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以巖土體、地下水、地表水為低溫熱源,以水或添加防凍劑的水 溶液為傳熱介質,采用蒸氣壓縮熱泵技術進行供熱、空調或加熱生活熱水的系統工程 的設計、施工及驗收。 1.0.3地源熱泵系統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 關標準的規定。 術語2 2.0.1地源熱泵系統groud-sourceheatpumpsystem 以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低溫熱源,由水源熱泵機組、地熱能交換系統、建筑物 內系統組成的供熱空調系統。根據地熱能交換系統形式的不同,地源熱泵系統分為地 埋管地源熱泵系統、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和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 對于制冷來說,地源熱泵與常規冷水機組最大的區別是:空調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附錄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3P
4.4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附錄b豎直地埋管換熱器的設計計算 豎直地埋管換熱器的熱阻計算宜符合下列要求: 1傳熱介質與u形管內壁的對流換熱熱阻可按下式計算: `r_f=1/(πd_ik)`(b·0·l-1) 式中rf——傳熱介質與u形管內壁的對流換熱熱阻(m·k/w); dj——u形管的內徑(m); k——傳熱介質與u形管內壁的對流換熱系數[w/(m2·k)]。 2u形管的管壁熱阻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r_(pe)=1/(2πλ_p)1n(d_e/(d_e-(d_o-d_i)))`(b.0.1-2) `d_e=sqrtnd_o`(b.o.1-3) 式中rpe——u形管的管壁熱阻(m·k/w); λp——u形管導熱系數[w/(m·k)]; do——u形管的外徑(m); de——u形管的當量直徑(m);對
水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格式:pdf
大小:9.0MB
頁數:50P
4.6
1 水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2 地源熱泵技術是一項值得大面積推廣的建筑供能技術。地源熱泵 是一種利用淺層和深層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 然能源作為冬季熱源和夏季冷源,然后再由熱泵機組向建筑物供冷供 熱的系統,是一種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 調系統。 抽取地下水水源熱泵,但由于技術限制,全部回灌不易做到,監督 實施也比較困難,而且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在國外目前大面積推廣使用的是埋管式地源熱泵技術,是充分利 用淺層地熱的最佳技術途徑。 目前埋管式地源熱泵在歐美國家已得到普遍應用,已被充分證明 是成熟可行的技術,在我國,建設部和一些省市的建筑節能政策中明 確提出要推廣使用地源熱泵。 (歐美普遍使用的是在別墅中,在冬天取暖、夏天空調的地區) 地源熱泵系統簡介 3 4 主要內容 1總則 2術語 3工程勘察 4地埋管換熱系統 5地下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設計要點解析
格式:pdf
大小:170KB
頁數:10P
4.6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設計要點解析 摘要:本文針對不同地源熱泵系統的特點,結合《規范》條文,對地源熱泵系統設計特點、 方法及要點進行了深入分析,為地源熱泵系統的設計提供指導。 關鍵詞:地源熱泵系統、設計要點、系統優化 1前言 實施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已成為新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基本方針,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 應用是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地源熱泵 系統作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最利于與太陽能供熱系統相結合的系統形 式,近年來在國內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地源熱泵系統利用淺層地熱能資源進行供熱與空調, 具有良好的節能與環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應規范的約束,地源熱泵系統的推廣呈現出很大盲 目性,許多項目在沒有對當地資源狀況進行充分評估的條件下就匆匆上馬,造成了地源熱泵系 統工作不正常,為規范地源熱泵系統的設計、
對《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部分條文內容的探討
格式:pdf
大小:156KB
頁數:6P
4.5
浙江陸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莫干山路972號北部軟件園·泰嘉園e座5樓郵編:310015 電話:86+571-88063836傳真:86+571-88059063 網址:http//www.***.***全國熱線:400-6886-316 對《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部分條文內容的探討 夏驚濤潘金文 (浙江陸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根據我公司多年來對地源熱泵系統的工程實施經驗,對國家標準gb50366 -2005《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2009年版)》部分條文內容提出了探討與建議, 涉及系統吸熱量和釋熱量的計算、試驗壓力、機組節能標準等方面內容。 關鍵詞:地源熱泵系統;水源熱泵機組;建筑節能 目前國內有不少新建和改擴建工程建設項目的供熱與空調采用了地源熱泵系統。地 源熱泵系統的實施依據是國家標準gb50366-20
噶米《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年局部修訂內容
格式:pdf
大小:148KB
頁數:18P
4.8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2009年局部修訂2術語 2.0.25土熱響應試驗rock-soilthermalresponsetest 通過測試儀器,對項目所在場區的測試孔進行一定時間的連續加熱,獲得巖土綜合熱物 性參數及巖土初始平均溫度的試驗。 2.0.26巖土綜合熱物性參數parameteroftherock-soilthermalproperties 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內的,地埋管換熱器深度范圍內,巖土的綜合導熱系數、綜合比熱 容。 2.0.27巖土初始平均溫度initialaveragetemperatureoftherock-soil 從自然地表下10m~20m至豎直地埋管換熱器埋設深度范圍內,巖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溫 度。 2.0.28測試孔verticaltestingexchanger 按照測試要求和擬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2009年局部修訂
格式:pdf
大小:221KB
頁數:18P
4.6
lettersandcalls,anddopracticalthingsforthemassescombinegood,effectivethroughreachingpeopleattheserviceofthe"lastmile".third,fosterthedevelopmentofnewenergy,new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stresseddevelopmentofinnovationforestrestructuring,revitalizationoftheoldindustrialbasesinnortheastchinaisthestate'smajorstrategy,centralhasi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程
格式:pdf
大小:47KB
頁數:35P
4.5
1 目錄 1總則?????????????????????????3 2術語?????????????????????????4 3地質勘探???????????????????????6 3.1一般規定??????????????????????6 3.2工程場地狀況調查???????????????????6 3.3地埋管換熱系統勘察??????????????????6 3.4地下水換熱系統勘察??????????????????6 3.5地表水換熱系統勘察??????????????????7 3.6海水換熱系統勘察???????????????????7 4地埋管系統??????????????????????8 4.1一般規定???????????????????????8 4.2地埋管管材與傳熱介質?????????????????8 4.3地埋管
地源熱泵工程勘察規定(摘自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格式:pdf
大小:22KB
頁數:2P
4.5
地源熱泵工程勘察規定(摘自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1一般規定 1.1地源熱泵系統方案設計前。應進行工程場地狀況調查,并應對淺層地熱能資源進行勘察。 1.2對已具備水文地質資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區,應通過調查獲取水文地質資料。 1.3工程勘察應由具有勘察資質的專業隊伍承擔。工程勘察完成后,應編寫工程勘察報告, 并對資源可利用情況提出建議。 1.4工程場地狀況調查應包括下列內容: 1場地規劃面積、形狀及坡度; 2場地內已有建筑物和規劃建筑物的占地面積及其分布; 3場地內樹木植被、池塘、排水溝及架空輸電線、電信電纜的分布; 4場地內已有的、計劃修建的地下管線和地下構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5場地內已有水井的位置。 2地埋管換熱系統勘察 2.1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方案設計前,應對工程場區內巖土體地質條件進行勘察。 2.2地埋管換熱系統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1巖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施工技術
格式:pdf
大小:7KB
頁數:2P
4.6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施工技術 □杜志明沈建橋 實施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已成為新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基本方針,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 是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源熱泵系統作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最 有利于與太陽能供熱系統相結合的系統形式,近年來在國內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地源熱泵系統 利用淺層地熱能資源進行供熱與空調,具有良好的節能與環境效益。 地源熱泵系統根據地熱能交換系統形式的不同,分為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地下水地源熱泵系 統和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只要是以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低溫熱源,由水源熱泵機組、地熱 能交換系統、建筑物內系統組成的供熱空調系統,統稱為地源熱泵系統。 一、地源熱泵技術原理及優點 地源熱泵技術,也稱地熱泵技術,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常溫土壤(或水)中的能量作為能源,借 助熱泵機組向建筑物內用戶提供既可供暖、又可供冷的新型空調技術,并具有高效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城更規劃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