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天路”施工嚴格保護青藏高原凍土環境
格式:pdf
大小:177KB
頁數:1P
人氣 :50
4.5
2010年1月17日在蘭州結束的青藏直流線路工程凍土基礎質量分析研討會上,工程施工對凍土區環境進行了嚴格的保護。自2010年開工以來,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針對凍土施工難點,設計前期安排\"凍土基礎施工研究\"等8項科研課題,建立了健全的質量管理與監督體系。
青藏高原的“電力天路”——記青藏聯網工程建設
格式:pdf
大小:2.8MB
頁數:4P
在西藏飛速發展的經濟建設中,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一直相對滯后,是高原發展的“瓶頸”因素。盡管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西藏先后建設了拉薩納金電站、羊八井地熱電站(中國最大的兆瓦級地熱電站)、羊卓雍湖抽水蓄能電站和查龍電站,拉薩直孔水電站等數百座大小水電站.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地區環境土工問題的探討
格式:pdf
大小:28KB
頁數:4P
4.3
基于環境與土工相互制約、相互調整的系統平衡關系,從大環境問題和小環境的角度,探討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地區的環境土工問題。首先,提出了凍土地區土工設計原則并指出了土工結構穩定的核心是熱穩定性。從大環境的角度,探討了包括大氣環境演變、地溫分帶以及景觀生態所確定的土工設計適用原則和條件;其次,土工結構雖然是一個冷結構,但無論是填筑還是開挖,都將破壞天然地層的原始熱平衡狀態,由此引發的環境變化也是必然的。因此從小環境的角度,探討了自然營力引起的環境變化以及土工建設可能引發的環境破壞和工程危害;第三,在大環境不可控或是通過更全面的努力來減小大環境向不利方向發展的前提下,探討了在土工建設如何保護環境的原則和方法。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路基的設計與施工
格式:pdf
大小:43KB
頁數:2P
4.8
青藏路穿越約560km(西大灘—安多)高原多年凍土地區和210km(安多以南)零星分布的島狀多年凍土地區。該地區普遍分布有厚度較大的水平冰層,體積含冰量大于80%,最厚達5m,其頂面一般即為多年凍土上限。由于埋藏較淺,極易受地表條件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凍融滑塌是高原凍土的突出現象,亦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工程實踐介紹了路基的部分設計思路及施工方法。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地段路基施工
格式:pdf
大小:90KB
頁數:4P
4.7
介紹了青藏鐵路第五標段的工程概況,以dk972+850~dk972+950段路堤為例介紹高原凍土路基施工的基底處理和路基填筑方法及注意事項。
青藏鐵路高原凍土地區施工環境保護對策初探
格式:pdf
大小:38KB
頁數:3P
4.6
1工程概況 中鐵四局承擔施工的青藏鐵路15標段北起通天河dk1282+124,南至雁石坪dk1334+ 050,線路全長49.583公里,其中短鏈2.74公里。主要工程數量:路基土石方320萬斷面方, 特大橋1座,大橋5座,中橋3座,小橋8座,涵洞64座,站場2座,正線鋪碴14.2萬方, 站線鋪碴0.8萬方,路基附屬工程49.186公里。 本標段位于通天河盆地和布曲河谷地,海拔4600~4800m,全部處在高原永久性凍土地 區,沿線自然環境主要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等高原生態系統。通天河盆地地形平坦,地勢 開闊。布曲河蜿蜓漫流,盆地內局部分布沙地,植被稀疏,多年凍土層厚度5~40m。段內 高含冰量凍土段較長,不良凍土現象發育,屬高溫極不穩定凍土,且線路多次經過凍融過渡 帶。 2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生態防護對策 15標段線路處
高原凍土地區青藏鐵路施工環境保護對策初探
格式:pdf
大小:133KB
頁數:未知
4.4
針對青藏鐵路高原凍土地區的特定環境及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特殊的自然生態系統,分析工程施工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對施工期環境保護對策進行初步探討,并因地制宜,采取了相應的環保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高原凍土地區青藏鐵路施工環境保護對策初探
格式:pdf
大小:133KB
頁數:4P
4.7
針對青藏鐵路高原凍土地區的特定環境及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特殊的自然生態系統,分析工程施工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對施工期環境保護對策進行初步探討,并因地制宜,采取了相應的環保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青藏高原鐵路工程施工中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格式:pdf
大小:291KB
頁數:3P
4.7
針對青藏高原鐵路工程施工所面臨的特定環境及世界屋脊特殊的自然生態系統,結合具體工程實踐,分不同專業對相應的環保措施和取得的經驗進行了分析,以保證青藏鐵路建設,推動西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公路修筑技術之進展
格式:pdf
大小:603KB
頁數:8P
4.5
青藏公路由北向南縱貫青藏高原腹地,昆侖山唐古拉山間平均海拔4500m以上,在公路沿線700多千米范圍內廣泛分布有全球獨一無二的以高海拔高溫為主要特征的多年凍土.高原氣候變化無常,一日間可經歷四季,遭遇雨、雪、冰雹;公路沿線環境惡劣,年平均氣溫-2℃~-7℃,空氣中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太陽輻射量平均高達3600kj/m2.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是高原環境的基本特征.在當今全球氣候升溫大背景下,高原下伏多年凍土響應進程加快,近20年間凍土平均升溫0.2~0.3℃,島狀多年凍土加速消失,高溫多年凍土加劇退化,低溫多年凍土升溫明顯,并由此導致凍土區公路工程病害不斷發生發展.青藏公路歷經50年建設和34年連續科研,通車50年來,歷經數次整治改建,并開展長達30多年的連續跟蹤觀測研究,其作為中國高原凍土區大規模工程建設的開山之作,無疑也成為中國凍土工程研究最大的試驗工程.2002年交通部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中安排開展《多年凍土地區公路修筑成套技術研究》,積極迎對全球氣候升溫變暖對多年凍土區工程影響的挑戰,從凍土工程理論、勘察設計方法、工程穩定措施、凍土工程病害預防養護與工程壽命保障,到高寒缺氧惡劣環境下的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創新、集成了針對中國實際的多年凍土地區公路修筑成套技術,推動了中國凍土工程領域的技術進步,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公路凍土工程研究的世界領先水平.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公路修筑技術之進展
格式:pdf
大小:674KB
頁數:8P
4.3
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2009年第39卷第1期:8~15 www.***.***tech.scichina.com 8 《中國科學》雜志社 scienceinchinapress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公路修筑技術之進展 汪雙杰 ①*,陳建兵 ①② ,章金釗 ① ,李祝龍 ① ①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寒區道路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西安710075; ②中國科學院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蘭州730000 *e-mail:wangshj@ccroad.com.cn 收稿日期:2007-12-18;接受日期:2008-09-26 國家西部交通重大科技資助項目(批準號:2002318000) 摘要青藏公路由北向南縱貫青藏高原腹地,昆侖山唐古拉山間平均海拔4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工程設計和施工特點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7P
4.6
介紹了青藏鐵路格拉段的概況、沿線的自然特征、路基工程設計和施工特點,在總結既有設計、科研成果以及試驗段階段成果的基礎上,針對建設青藏鐵路格拉段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主要解決措施、設計原則和施工特點。
青藏高原電力高塔抱桿架設歌
格式:pdf
大小:44KB
頁數:1P
4.6
三月怒江江浪急,峽岸峰高倚天立。電纜欲飛過群山,高塔抱桿先架設。海拔五千空氣稀,溫差四十暑寒接,都說如此施工無前例。飛沙亂卷吹不去,奮戰雪域爭朝夕。鋼索上懸崖,天梯通霄碧。帳篷搭上白云間,汗水灑遍古峭壁。高強鋼,挺拔身,雄姿一展凌云臂。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地區橋梁設計
格式:pdf
大小:581KB
頁數:4P
4.5
針對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的特點,提出了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橋梁設計主要原則,并對不同的基礎類型在凍土區適應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了適應高原凍土性質的基礎應用,最后對鉆孔灌注樁的承載力,切向凍脹力和基礎沉降量的計算進行介紹。
青藏高原重大凍土工程的基礎研究
格式:pdf
大小:340KB
頁數:1P
4.7
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凍土大國,青藏高原是世界高海拔多年凍土的代表,多年凍土面積達1.5×106平方公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為西藏帶來新一輪的經濟發展機遇,迫切需要新建高速公路、輸變電線和輸油氣管道等工程,而這些新建工程僅能聚集于寬度不到10公里范圍內的青藏工程走廊內。要在保障高原凍土地基上各類重大工程安全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避免工程失穩,減少災害發生,是青藏高原工程建設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
路基施工對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10P
4.7
青藏高原上施工會擾動其下多年凍土的存在狀態.近些年來,高原上相繼修建的大量的線性工程,這些大型工程的建設必將進行多年凍土區的開挖和夯填,從而會引起下伏多年凍土的結構發生很大變化.研究了路基施工對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的影響,并以青藏鐵路、青藏公路沿線典型實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開挖施工擾動最大,可引起斜坡失穩滑塌、地表積水和熱融湖塘等;填土路堤會引起其下伏多年凍土升溫,路基兩側形成的小氣候往往起著提高地面溫度的作用;擋水、排水設施施工也會導致多年凍土上限下降,地表沉陷.可見,填土路基、開挖、地表工程擾動都會導致多年凍土發生變化,這些凍土變化對路基穩定必將構成威脅.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建成首條高速公路
格式:pdf
大小:768KB
頁數:1P
4.5
8月1日,青海省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這是我國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建成的首條高速公路。據了解,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被納入《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至2030年),東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西至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途經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共穿越5縣12個鄉鎮,是京藏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路總投資269.6億元,全長634.8公里,其中多年凍土區路段達227公里,占線路總長約36%。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通信直埋光纜線路工程的施工初探
格式:pdf
大小:434KB
頁數:3P
4.8
從施工組織、徑路選擇、敷設、防護等幾方面,對高原多年凍土區通信直埋光纜線路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項、施工要求做了簡明扼要介紹,對青藏鐵路通信光纜線路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導意義,對保證通信工程的質量、保證行車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青藏高原凍土區路基施工技術分析
格式:pdf
大小:60KB
頁數:1P
4.4
青藏高原地理形貌特殊,氣候獨特,凍土區域占有比例高。凍土可嚴重影響道路路基,影響道路施工,同時也增加了道路施工的難度和成本。文章分析了青藏高原凍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并依據其特性提出了相應的施工技術對策。
淺談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鐵路路基運營養護
格式:pdf
大小:535KB
頁數:4P
4.4
研究目的:針對青藏鐵路特殊的高原地質地理、水文條件、路基狀況等,分析了青藏鐵路路基病害發生的可能性和引起路基變形的多年凍土現象。研究結果:文章提出了多年凍土地區鐵路的病害特點,同時根據高原多年凍土的特殊性,提出了相應的路基養護措施和養護工作的內容,并對一些路基病害提出了應急預案;最后就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鐵路路基的養護措施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青藏高原北緣古近紀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環境意義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10P
4.6
中國西北干旱化和風成記錄的研究已取得重要進展,但對亞洲內陸干旱化和亞洲冬季風開始時間的認識目前仍存在分歧。利用掃描電鏡,通過對青藏高原北緣廣大典型地區古近系中類似風成堆積的紅色砂層石英砂微形態詳細研究,發現這些紅色砂層中絕大部分石英砂顆粒表面具有流水搬運和改造的磨光面與v型坑微形態特征組合,與現代塔克拉瑪干沙漠、阿爾金山北緣洪積扇上的現代風沙沉積物石英砂顆粒表面的麻面與蝶形坑組合不同。粒度分析也顯示這些沉積物的粒度曲線特征與風成黃土和現代沙丘粒度曲線有明顯差別。結合沉積特征認為青藏高原北緣古近紀期間不存在大范圍的風沙沉積物,推斷亞洲冬季風此時可能尚未激發,而該期的干旱環境可能是由行星風系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干旱炎熱氣候以及全球變冷事件造成。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水電暖通類繪圖員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