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產茶園綜合改造技術
格式:pdf
大小:183KB
頁數:2P
人氣 :91
4.5
1深翻改土,提高肥力土壤是茶樹生長的基礎,茶園拋荒后,雜草叢生,土壤板結,理化性狀惡化,肥力下降。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深翻埋肥,熟化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具體的操作方法是:秋末冬初(9~10月),在茶樹行間全面深翻30cm以上,同時清除雜草樹根、石塊異物等,然后在茶樹兩側開溝,667m~2分層埋施各種農家肥2000~3000kg、餅肥100~200kg、磷鉀肥或復合肥50~100kg。做到土肥相融,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此外,還可采用播種綠肥,挑培客土等措施。
東江庫區低產茶園改造技術探討
格式:pdf
大小:647KB
頁數:3P
4.6
本文對資興市東江庫區低產茶園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推廣實施改樹、改土、改園、改制等低產茶園改造技術,配合茶樹病蟲害防治,有效地改造了低產茶園。
低產茶園改造的實踐與體會
格式:pdf
大小:134KB
頁數:3P
4.4
進入80年代以來,我市的茶葉生產受市場波動的影響,經歷了兩起兩落的曲折過程,茶園面積從最多的1982年2.68萬畝,下降到1990年的2.03萬畝,凈減6500畝;1983年茶葉銷售第一次陷入低谷。由于茶葉的滯銷,茶葉專業戶對茶園的投入明顯
低產茶園改造“三改一管”技術
格式:pdf
大小:158KB
頁數:2P
4.4
一、改園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規則單株改成條形合理密度種植。改梯地是改園的基礎工程,目的在于提高茶園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達到長效高產。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須改成水平梯地,梯面寬1.5~1.8米,改梯地時實行生土壘埂,熟土覆面。
淺談低產茶園改造技術措施
格式:pdf
大小:161KB
頁數:2P
4.6
茶葉種植是新農業項目重點,既能豐富農業種植品種類別,進一步增加了農民實際收益水平,又能改善生態環境,綠化荒山,減少水土流失,改善人們居住環境.為了改變傳統茶園種植模式,構建新型茶園改造方案,不僅提高了茶葉種植效率,也能夠激發農民參與種植的積極性.據此,結合多年在茶產業發展中經驗,對茶葉種植發展現狀,特別對低產茶園改造技術提出指導性意見.
潛山縣低產茶園改造的效益與措施
格式:pdf
大小:77KB
頁數:2P
4.3
潛山縣現有茶園總面積3萬面,其中60年代前后發展的茶園約占15%,這部分茶園由于當時建園基礎差,栽培管理粗放,樹勢減退,單產水平低。而七十年代后期發展的部分茶園,樹勢也在衰退,使低產茶園面積比重擴大。據統計,全縣2.5萬畝成齡茶園中,畝產低于25公斤的茶園約達8000畝,占全縣茶園總面積的1/3。在這些茶園中,多數樹齡不算太大,骨架基本完好,但由于不修剪或修剪不當,采摘過度致使樹勢衰退,有的樹冠形成“兩層樓”,葉層薄,葉面積指數低,雞爪枝也大量出現,茶葉單產明顯下降。根據目前
青田縣低產茶園形成原因及改造措施
格式:pdf
大小:2.7MB
頁數:3P
4.7
茶葉是浙江省青田縣的傳統農業產業和主導產業,因受傳統種植技術影響,全縣約有1/5面積的茶園出現低產現象。文章從青田縣實際出發,分析了低產茶園的形成原因,同時提出了低產茶園的改造措施,旨在為青田縣茶園生產提供技術指導。
試論浙南山區景寧縣低產茶園形成的原因與改造對策
格式:pdf
大小:238KB
頁數:3P
4.3
浙江省景寧縣農業部門為把茶葉產業做強做大做精,2009至2010年對全縣茶葉進行地毯式的普查,全縣有低產茶園533多hm2,從本地實際出發,分析低產茶園形成六方面的主要原因,針對原因提出改造低產茶園的三大機制和五方面技術對策。
低產桑園改造技術探討
格式:pdf
大小:188KB
頁數:2P
4.6
分析了桑園低產的原因,提出了低產桑園改造方法,主要包括:加寬行距,調整樹型,留高樹枝,促使分枝,以便機械化管理并達到增加產葉量為目的,為桑農科學改造低產桑園提供參考。
荔枝低產(效)果園改造技術
格式:pdf
大小:124KB
頁數:2P
4.5
荔枝是果中之王,栽培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后期,荔枝作經濟栽培,并形成產地特色產業經濟。當時的市場環境、生產技術水平,強化規模增長。如曾采用"矮、密、早、豐"的栽培模式,忽略了荔枝果樹的長效特征,當荔枝樹長到二三十年正當壯齡樹進入豐產期時,株行間枝梢就已經交叉重疊封閉,導致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枯枝多,病蟲害發生嚴重;綠葉層逐年變薄,樹勢早衰,大小年結果明顯,平面結果,產量逐年下降;果實著色不良,品質下降,商品果率低,經濟效
低產油茶林改造技術
格式:pdf
大小:165KB
頁數:2P
4.7
安徽林業科技2009年第1期 (總第135期) 低產油茶林改造技術 謝勝剛 (祁門縣林業局245600) 油茶低產林是指其生產潛力未能充分發揮出 來的那些林分。我縣現有油茶林4.1萬畝,主要分 布在祁紅鄉、平里鎮、古溪鄉等鄉鎮,其中有1.5萬 畝油茶林,由于經營粗放,林齡老化,品種混雜等原 因,處于“劣、疏、老、病、荒”等低產狀態,經濟效益 低下,影響了林農經營油茶的積極性。對這部分油 茶林,必需采取一定的營林措施進行林分改造,才 能充分發揮油茶林的生態、經濟雙重效益。 1清理林地 油茶低產林,主要是立地條件差、經營管理粗 放,水肥不足,雜灌叢生。對于這類的林地,可進行 一次性全面砍除雜草、灌木。在進行林地清理時, 不但要清除雜灌,對油茶的老、殘、病株也要一并砍 掉,這樣有利于油茶林的墾復管理和果實采收。通 過一定的林
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措施
格式:pdf
大小:90KB
頁數:1P
4.7
近年來,休寧縣利用優越自然條件和生態優勢,投資建設數個千畝以上茶油生產加工基地。目前,該縣油茶林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萬畝,成為我省茶油重點產區。但目前油茶產量普遍存在著低而不穩,油茶低產林通過實施改造技術措施,使低產油茶林提高產量。
低產油茶林的綜合改造技術
格式:pdf
大小:163KB
頁數:2P
4.4
油茶是我國南方分布和栽培最廣、最多和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茶籽油被譽為東方的橄欖油,它清亮味香,營養豐富,有很好的食療和保健作用,每千克售價達50 ̄60元。我國油茶林普遍存在實生繁殖、品種混雜、粗放管理、產量低下等問題,必須進行改造,
信陽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
格式:pdf
大小:215KB
頁數:3P
4.8
信陽市油茶生產中普遍存在產量低,品質差問題,通過對油茶低產原因的分析,為開發油茶資源,提出了優質高產栽培的重要途徑和措施。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房建市政造價工程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