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260-96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38P
人氣 :94
4.3
網易 Ne tEa se 結構 在線 ww w.c jgz x.c om 關于發布國家標準 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 的通知 建標 號 根據國家計委計綜 號文的要求 由電力工業部會 同有關部門共同制訂的 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 已經有關部門會 審 現批準 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 為強制性國家 標準 自一九九七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本標準由電力工業部負責管理 具體解釋等工作由電力工業 部西北電力設計院負責 出版發行由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負責 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日 中國專業人士的網絡家園,因為專業,所以完美! 結構在線 www.cjgzx.com 網易 Netease 企業應用事業部(IVP) ivpinfo@service.netease.com 網易 Ne tEa se 結構 在線
基于《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的地震動隨機模型參數研究
格式:pdf
大小:971KB
頁數:7P
依據《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gb50260-96)中的設計反應譜,對隨機地震動功率譜參數的取值進行了具體研究。首先,采用時間包絡函數考慮地震的非平穩特性,給出了地震動持時的取值;然后,根據加速度峰值等效原則,迭代計算得到地面的加速度功率譜密度曲線;最后,選定clough-penzien修正過濾白噪聲模型作為擬合函數,通過非線性擬合技術擬合了與《規范》中的地震烈度、場地類別相對應的譜參數。研究結果表明,clough-penzien修正過濾白噪聲模型能較好地擬合其曲線形狀。本文給出了相對于規范中的地面加速度功率譜參數值,可供這種模型作為地震地面運動輸入時選用。
基于新《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的地震動隨機模型參數研究
格式:pdf
大小:594KB
頁數:5P
根據新《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gb50260-2013)對隨機地震動功率譜參數的取值進行分析。介紹新《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中設計反應譜,推導設計譜到功率譜的轉換過程。選取常用的clough-penzien修正過濾白噪聲模型作為擬合函數,通過功率譜參數擬合,得到不同場地類別、不同抗震設防烈度下的地震動模型參數。該研究成果可為電力工程抗震設計分析提供參考。
2010抗震設計規范主要修訂內容
格式:pdf
大小:13KB
頁數:5P
4.6
1 2010抗震設計規范主要修訂內容 1.繼續保持現行抗震規范的基本規定 2010版繼續保持了89版、2001版抗震設計規范對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下列基本規定: (1)用三個不同的概率水準和兩階段設計體現“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 基本設計原則; (2)以抗震設防烈度為抗震設計的基本依據,引入“設計地震分組”,體現地震震 級、震中距的影響; (3)不同類型的結構需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計算方法;并利用“地震作用效應調整 系數”,體現某些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 (4)按照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的原則,通過“多遇地震”條件下的概率可靠度分 析,建立了結構構件截面抗震承載力驗算的多分項系數的設計表達式; (5)把抗震計算和抗震措施作為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強調通過概念設計,協調各 項抗震措施,實現“大震不倒”; (6)砌體結構需設置水平和豎向的延性構件形成墻體
水運工程抗震設計規范66
格式:pdf
大小:8.4MB
頁數:66P
4.4
1 關于發布《水運工程抗震設計規范》的通知 交基發[1998]2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委、辦),部屬及雙重領導企事業單位: 由我部組織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和交通部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等單位 修訂的《水運工程抗震設計規范》,業經審查,現批準為強制性行業標準,編號 為jtj225—98,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水運工程不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 范》(jtj201—87)同時廢止。 本規范的管理和出版組織工作由部基建管理司負責,具體解釋工作由中交水 運規劃設計院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修訂說明(條文說明) 本規范根據交通部工技字(1990)326號文修訂。主編單位為中交水運規劃 設計院、交通部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參加單位為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勘察 設計院、天津港灣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和南京水利 科學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200703213336)
格式:pdf
大小:14KB
頁數:1P
4.4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13.3.4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砌體填充墻,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墻在平面和豎向的布置,宜均勻對稱,宜避免形成薄弱層或短柱。 2.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實心塊體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u2.5,空心塊體的 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u3.5;墻頂應與框架梁密切結合; 3.填充墻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設2φ6拉筋,拉筋伸入墻內的長度,6、7度 時宜沿墻全長貫通,8、9度時應全長貫通。 4.墻長大于5m時,墻頂與梁宜有拉結;墻長超過8m或層高2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 土構 造柱;墻高超過4m時,墻體半高宜設置與柱連接且沿墻全長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5.樓梯間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墻,尚應采用鋼絲網砂漿面層加強。” 關于多層磚砌體房屋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條文說明
格式:pdf
大小:1.0MB
頁數:116P
4.4
第1頁共1頁 @ w w w .s in o a e c .c o m 建 筑 抗 震 設 計 規 范 資 料 編 號 g b 5 0 0 1 1 --2 0 0 1 @ 聯合發布 udc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p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codeforseismicdesignofbuildings 條文說明 20010720發布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學習體會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2P
4.7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學習體會 鋼結構、砌體結構等本人接觸不多的內容就不贅述。 一、第3章新增3.10節建筑抗震性能化設計的內容,3.10.3明確給出了中震(即設防烈度)計算的αmax值 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 對于平時設計來說,主要用于超限審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彈性設計,一般的結構計算也沒必要做。 二、4.1.6條,將場地類別中的i類細化為i0和i1兩個亞類。修訂原因是考慮到剪切波速為500-800m/s的場地還 不是很堅硬,將此種場地定為i1類,硬質巖石場地定為i0類。相應地,表5.1.4-2提供了這兩種場地類別的特征 周期值,其中i1類的特征周期值與2001規范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171P
4.6
第1頁共1頁 @ w w w .s in o a e c .c o m 建 筑 抗 震 設 計 規 范 資 料 編 號 g b 5 0 0 1 1 --2 0 0 1 @ 聯合發布 udc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p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codeforseismicdesignofbuildings 20010720發布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格式:pdf
大小:237KB
頁數:127P
4.5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01 第1章總則 第1.0.1條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 減災法》并實行以預防為主的方針,使建筑經抗震設防后,減輕建筑的地震破壞, 避免人員傷亡,減少經濟損失,制定本規范。 按本規范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筑,其抗震設防目標是:當遭受低于本地區抗震設 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使用,當遭受相當于 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 使用,當遭受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預估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 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第1.0.2條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 第1.0.3條本規范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為6、7、8和9度地區建筑工程的抗 震設計及隔震、消能減震設計。抗震設防烈度大于9度地區的建筑和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勘誤
格式:pdf
大小:34KB
頁數:4P
4.7
新的抗震規范即將于下個月(12月)實施,但是8月份印刷出來的新一 版存在若個錯誤,現列出如下: 1.前言,第1行第3個字,正確的說法應該為“本規范系依據”,缺少個“系”字。 2.第28頁,倒數第8行,正確的說法應該為“...之1款規定的建筑及砌體房屋”。 3.第38頁,倒數第9行,(5.2.3-6公式)耦聯系數的正確表達應該是ρjk(k為小寫)。 4.第39頁,5.2.5公式樓層剪力符號中的下標e應該為大寫e。 5.第56頁,6.2.5-1公式中應該是除以柱的凈高,原來寫的是乘以凈高。 6.第57頁,6.2.7的第1條中,應該是“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應調整”,缺少個逗號。 7.63頁倒數第三行(6.3.7-2-2),最后缺字應為“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 8.第68頁,表6.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應用與分析GB50011-2010》勘誤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2P
4.6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應用與分析》第一、二次印刷勘誤 (2011-10-1711:53:28) 新書印刷有誤,給大家帶來不便。第二次印刷前又未能及時修改,抱歉。 1、第213頁,倒18行,“抗震墻退出工作”應為“抗震墻塑性變形加劇”; 2、第504頁倒數第2行及第506頁倒數第3行,“隔振”應為“隔震”; 3、第514頁,第22行“丙類建筑及非抗震設計時”應為“丙類建筑及永久、短 暫設計狀況時”; 4、第168頁,第10行“第3.3.6條”應為“第4.3.6條”; 5、第174頁的黑體字,應全部為白體字; 6、第56頁,第18行“氓板”應為“樓板”; 7、第221頁,圖6.1.9-2中“hwh/16”應為“0.16hwh”; 8、第222頁,第4行“1/16”應為“0.16”; 9、第224頁,圖6.1.11-4中,l的尺寸線應標注在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開始實施
格式:pdf
大小:189KB
頁數:1P
4.5
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編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已經開始實施,最新版的抗震設計規范是對原抗震設計規范(2008年版)進行修訂而成的,本次修訂過程中,發生了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編制組總結了2008年汶川地震災害經驗,對災區設防烈度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有關山區場地、框
學習《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1的體會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3P
4.4
學習《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1的體會 一《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1增加或調整的主要內容 1.將ⅰ類場地細分為ⅰ。和ⅰ?兩個亞類。 2.調整了場地土液化判別的深度范圍和判別公式,增補了軟弱黏性土層的震 陷判別方法及相應的處理對策。 3.增加了抗震性能設計的原則規定、大跨屋蓋結構、單建式地下建筑結構等 抗震設計內容、相應增加了地震作用的計算要求,補充了多向、多點輸入計 算地震作用的原則規定。 4.改進了地震影響系數曲線(反應譜)的阻尼系數和形狀系數,補充完善了 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方法,并補充了豎向地震影響系數取值的規定。 5.補充了8度(0.30g)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最大適用高度及6度、7 度(0.10g)區、高度小于24米、不設置抗震墻的板柱-框架結構的相關規定。 6.修改了框架-抗震墻結構剪力調整系數以及與“強柱弱梁
2010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問答
格式:pdf
大小:219KB
頁數:13P
4.5
根據建設部建標[2001]156號文的通知,新修訂的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以下簡稱新 規范)將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新規范已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許多設計人員在學習后通 過信函、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向抗震規范管理組提出了許多問題,管理組對所提問題做了逐一解答。現挑選一 些共性的問題匯總如下,以期對有關人員學習掌握新規范有些幫助。 1.為什么新規范2002年1月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08局部修訂
格式:pdf
大小:88KB
頁數:15P
4.6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局部修訂 前言 汶川地震表明,嚴格按照現行規范進行設計、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當地設防烈度 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沒有出現倒塌破壞,有效地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說明我國在1976年 唐山地震后,建設部做出房屋從6度開始抗震設防和按高于設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 設防目標進行抗震設計的決策,是正確的。 根據建設部落實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的要求,依據地震局修編的災區地 震動參數的第1號修改單,相應變更了災區的設防烈度,并擬增加部分條文的修訂,合計改動 28~29條,其內容統計如下: 1.災區設防烈度變更,涉及四川、陜西、甘肅,共3條。 2.材料性能按產品標準修改,2條,其中有強制性條文1條。 3.強制性條文15條。原有條文的文字調整6條,主要涉及設防分類和建筑方案設計;刪去關 于隔震、減震適用范圍限制的規定1條;新增涉及結構構件基本要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答疑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15P
4.4
1.為什么新規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而原《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11-89,以下簡稱89規范)2002年12月31日才廢止 由于新規范是對89規范進行全面修訂而形成的,在執行中應考慮到 設計、管理人員有一個學習、適應和實用過程,為此保留一年的過渡 期,這也是規范執行中的通行做法,當初89規范在執行時曾有三年 的過渡期。 2.新規范在過渡期中,一些其他的相關規范尚未公布,配套的計算 軟件還未升版,在實際使用時應如何操作? 新規范與89規范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在過渡期內,結構進行抗 震設計驗算時,仍可采用依據89規范編制的計算機軟件,但對于不 需計算的抗震構造措施則自2002年1月1日起要按新規范執行。在 各地開展的施工圖審查也可按此要求開展有關審查工作。 3.新規范中為何無煙囪、水塔等構筑物及鋼筋混凝土異型柱結構的 抗震設計內容? 本次建筑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08修訂版)
格式:pdf
大小:62KB
頁數:10P
4.8
1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局部修訂 前言 汶川地震表明,嚴格按照現行規范進行設計、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當地設防烈度 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沒有出現倒塌破壞,有效地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說明我國在1976年 唐山地震后,建設部做出房屋從6度開始抗震設防和按高于設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 設防目標進行抗震設計的決策,是正確的。 根據建設部落實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的要求,依據地震局修編的災區地 震動參數的第1號修改單,相應變更了災區的設防烈度,并擬增加部分條文的修訂,合計改動 28~29條,其內容統計如下: 1.災區設防烈度變更,涉及四川、陜西、甘肅,共3條。 2.材料性能按產品標準修改,2條,其中有強制性條文1條。 3.強制性條文15條。原有條文的文字調整6條,主要涉及設防分類和建筑方案設計;刪去關 于隔震、減震適用范圍限制的規定1條;新增涉及結構構件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水利工程設計人員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