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術的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格式:pdf
大小:132KB
頁數:5P
人氣 :57
4.5
基于 3S技術的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李春華 1 , 張楠楠 2, 3 , 李云嵐 1 , 丁福俊 1 , 關文彬 3 , 鄧紅兵 4 , 吳鋼 4 (1 遼寧省朝陽市水利局 , 122000, 遼寧朝陽 ; 2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 , 3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點試驗室 , 北京林業大學 : 100083; 4 中國科學院生 態環境研究中心 , 100085: 北京 ) 摘要 為提高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技術水平 , 在水 土保持 信息資 料收集 與抽樣 實地調查 的基礎 上, 應用 RS、GPS與 GIS技術 , 構建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不僅利用了 RS技術信息 豐富、宏觀性強等特 性,還充分發揮了 GIS具有的強大空間分 析和管理 功能。通 過高效 科學的 管理決策 過程 , 為水 土保持 監測工 作的 開展奠定了扎實的數據信息基礎和
淺議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格式:pdf
大小:172KB
頁數:1P
[收稿日期] 2005-06-281 [作者簡介] 周維祖(1954-),男,遼寧鞍山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1 淺議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周維祖 (遼寧省千山區水利局,遼寧鞍山 114041) [中圖分類號] f4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1006-7175(2005)10-0587-01 遼寧省是我國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地區之一,從水土 流失治理工程量和所需建設資金來看,僅靠國家投資遠 不能滿足需要。據遼寧省水土保持用工調查,農村每年 以“積累工和義務工”投入水土流失治理的用工,平均每 個勞動力為20~30個,其中遼西重點治理區可達 60工日/a。按照“十五”規劃,遼寧省計劃完成治理水土流 失面積26.7×104hm2/a,需投工投勞6000×1
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格式:pdf
大小:69KB
頁數:3P
針對汾河流域存在的生態問題,探討了基于gis技術的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管理信息系統使用的開發平臺、技術路線、數據庫結構和實現的功能。在詳細分析了用戶的需求后,結合山西省政府實施\"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中的要求,以arcgis為開發平臺,vb與arcobjects組件相結合,研制了實用的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可實現汾河流域的規劃管理及水利、環保、林業、國土、農牧等專題數據的統計、查詢、分析,同時可提供相應的圖文資料。
3S技術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1P
4.3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舊城改造,新城規劃,土地信息在不斷的變化,為了確保土地信息的準確性和現勢性,必須及時更新土地管理數據庫,傳統的土地管理手段已經難以適應信息化的發展進程,\"3s\"技術的應用有效地加強了土地管理技術,提高了土地數據準確性與現勢性,提高了土地管理效率,降低了土地管理成本,其應用越來越廣泛。
大凌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效益分析
格式:pdf
大小:155KB
頁數:未知
4.8
葫蘆島市建昌縣2014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大凌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分布在建昌縣新開嶺鄉新開嶺村、賀杖子鄉碾房村、素珠營子鄉梁杖子村.通過該項目治理后,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社會效益巨大,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工程建設也起到了科技示范作用,為推動生態環境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保障.
縣川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經驗
格式:pdf
大小:120KB
頁數:2P
4.7
縣川河流域地處忻州市西北部,涉及偏關、河曲、五寨、神池4縣的11個鄉鎮,總面積154864km2,水土流失面積76929km2,2000年被列為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項目區,現已完成計劃治理任務的90%以上。其主要經驗是:堅持行政推動,強化項目管理;加大監督力度,嚴把工程質量;創新建設機制,實行“三制”管理;堅持因地制宜,水利水保結合;堅持建管并重,加大管護力度。
秦州區耤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調查
格式:pdf
大小:296KB
頁數:3P
4.4
天水市秦州區耤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制約著全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998年以來,秦州區委、區政府組織廣大干部群眾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完成綜合治理面積333.59km2,綜合治理程度達87.21%,農、林、牧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45.30%、14.51%、0.22%調整為28.69%、45.07%、9.77%,林草覆蓋率達到54.84%,人均基本農田達到0.1hm2,農業人均產糧達到337kg。介紹了工程建設的具體做法與經驗。
大清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措施
格式:pdf
大小:34KB
頁數:3P
4.7
大清河流域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門,搞好該地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意義重大。在深入分析水土流失現狀、成因及危害的基礎上,針對大清河流域不同類型區特性,提出了相應的水土流失防治對策。
資源水利與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的思考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3P
4.6
一、資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充實和擴展,是二十一世紀治水的戰略選擇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水土作為一種資源,其開發利用程度,標志著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其調配能力,決定著一個國家應變能力的大小;其開發潛力,預示著一個國家發展后勁的強弱;其供需失去平衡,將導致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波動。因此,水土資源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它不僅是一種生態環境資源,而且是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生
澄江河流域水土保持溝道工程設計
格式:pdf
大小:116KB
頁數:4P
4.6
以廣西上林縣澄江河流域水土保持溝道工程中擋土墻工程和攔沙壩工程為研究對象,根據水土保持溝道工程的設計標準,分別研究擋土墻和攔沙壩工程的設計標準和斷面尺寸設計及其穩定性。結果表明,擋土墻和攔沙壩的抗滑穩定系數和抗傾覆穩定系數均大于允許值,能夠滿足抗滑穩定和抗傾穩定的要求,可以作為該流域溝道工程的施工提供參考和借鑒。擋土墻和攔沙壩可以減少土壤流失量6.30×104t,保護流域中下游的耕地254hm2,在帶動剩余勞動力就業、保障農業生產創收等方面實現水土保持工程效益。
紅河流域泥沙特性與水土保持
格式:pdf
大小:580KB
頁數:3P
4.8
分析紅河流域的河流輸沙量及其演變規律,對照徑流量變化,分析流域內水沙災害的形成原因,發現流域內土壤侵蝕面積比重大,重點區域為紅河干流上段、元江和蠻耗站區間,布固江上段、盤龍河上段,涉及南澗、雙柏、紅河、墨江、元江、石屏等10多個縣。提出了維護紅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必須要加強的基礎內容為: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擴大植被建設面積,加強泥沙監測,及時發現和掌握泥沙的演變規律。針對流域內特有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征,提出水土保持的對策和建議。
葉爾羌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探討
格式:pdf
大小:202KB
頁數:未知
4.7
葉爾羌河流域地理面積廣,氣候條件差異大。因南疆地區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及氣候環境,即水蒸發量大、年降水量少、荒漠化嚴重等問題比較突出。水土流失是新疆備受關注的環境問題。在葉爾羌河流域水保工作中,根據流域特點,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情況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產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切實加大水土保持投入,繼續實施河道的護岸工程建設,積極穩妥地抓好基礎對流域基建、擴建、改造建設中造成人為流域水土流失。高質量、高水平地實現葉爾羌河流域總體發展的目標。
金溝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探討
格式:pdf
大小:66KB
頁數:2P
4.8
通過對金溝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現狀及成因的調查、分析,探討了加強該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的對策,以及此舉對改善環境、減輕災害損失和維持、促進該流域的經濟、自然生態環境協調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探討
格式:pdf
大小:164KB
頁數:未知
4.3
2010年1月11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的通知》(國發〔2010〕4號),定于2010年至201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開展全國水利普查是為了全面查清我國江河湖泊的基本情況,掌握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現狀,摸清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業能力建設狀況,建立國家水信息平臺,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基礎水信息支撐和保障。水土保持情況普查是水利普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淺談3S技術在水土保持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小:95KB
頁數:未知
4.4
隨著3s技術的不斷發展,將遙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多者有效結合起來的。3s一體化技術已經逐漸顯示出其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將rs、gis、gps三種獨立技術進行有機的集成,組成一個較為強大的技術體系,能夠實現對各種空間信息與環境信息的快速、機動、準確、可靠的收集、處理和更新。
淺談3S技術在水土保持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小:95KB
頁數:未知
4.6
隨著3s技術的不斷發展,將遙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多者有效結合起來的。3s一體化技術已經逐漸顯示出其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將rs、gis、gps三種獨立技術進行有機的集成,組成一個較為強大的技術體系,能夠實現對各種空間信息與環境信息的快速、機動、準確、可靠的收集、處理和更新。
淺談3S技術在水土保持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小:95KB
頁數:未知
4.6
隨著3s技術的不斷發展,將遙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多者有效結合起來的。3s一體化技術已經逐漸顯示出其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將rs、gis、gps三種獨立技術進行有機的集成,組成一個較為強大的技術體系,能夠實現對各種空間信息與環境信息的快速、機動、準確、可靠的收集、處理和更新。
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格式:pdf
大小:283KB
頁數:1P
4.7
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簡稱世行項目管理系統)是一個服務于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簡稱世行項目)管理的信息系統。世行項目由中國政府、世界銀行以及歐盟三方共同出資,總
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格式:pdf
大小:350KB
頁數:1P
4.6
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簡稱世行項目管理系統)是一個服務于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簡稱世行項目)管理的信息系統。世行項目由中國政府、世界銀行以及歐盟三方共同出資,
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格式:pdf
大小:363KB
頁數:1P
4.6
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簡稱世行項目管理系統)是一個服務于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簡稱世行項目)管理的信息系統。世行項目由中國政府、世界銀行以及歐盟三方共同出資,總投資約16億元人民幣,于2006年正式實施至2012年結束,為期6年。項目區涉及云南、貴州、湖北和重慶4省(市)37個項目縣,治理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涉及農戶近90萬人。
對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幾點認識與思考
格式:pdf
大小:234KB
頁數:2P
4.7
治淮實踐逐步加深了人們對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認識,闡述了“蓄泄兼籌”治淮方針的深刻內涵、洪澇旱和非點源污染等災害與水土流失的相關性及水土保持在流域綜合治理中的戰略地位和基礎性作用。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應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堅持典型示范,綜合防治,規模治理;堅持水土保持與淮河流域防洪體系緊密結合;堅持生態優先,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并舉;狠抓預防監督;加強科研和應用先進技術同步。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對徑流泥沙的影響分析
格式:pdf
大小:94KB
頁數:2P
4.6
本文通過分析延河流域的水文泥沙演變、水文泥沙突變點、突變年份前后各個時段中徑流泥沙變化狀況以及延河流域水土保持對河川徑流泥沙的影響,對水土保持工作進行科學的評價,以期為今后延河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試論無定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
格式:pdf
大小:119KB
頁數:2P
4.6
無定河流域地處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4667萬t,是黃河中游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以減少入黃泥沙、恢復植被、改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和群眾生活條件為目標,以充實的調查資料為基礎,根據無定河流域地形、地貌、地面物質組成和水土流失的特點,將全流域劃分為河源澗地區、風沙區、黃土丘陵溝壑區3個類型區。針對3個類型區的特征,分別提出了相應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方略及分區治理措施的配置模式。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監理存在問題及對策
格式:pdf
大小:103KB
頁數:未知
4.8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工程項目試行建設監理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有關各方對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實行建設監理的重要性在認識上存在差距,抵觸情緒較大;許多行為不規范,削弱了監理工程師履行職責的能力;監理取費偏低,監理單位工作經費不足影響監理工作的開展。對策是加強監理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制定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監理規范,足額支付監理經費
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8P
4.5
基于landsat遙感影像提取大凌河流域1986~2014年7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信息,并結合1986~2014年流域氣候變化情況,發現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對流域氣候變化具有負面影響。研究表明:(1)近30a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情況表現為:建設用地和農林用地的大幅度擴張,面積分別增加了322.30km2和1504.94km2,并伴隨著水域和旱地及其他未利用地面積的顯著減少,面積分別減少了102.42km2和1724.61km2;(2)大凌河流域近30a來土地利用變化導致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平均相對濕度及平均風速小幅度下降,分別減少了14.94mm、0.2%和0.04m/s,平均氣溫緩慢上升,增長了0.1℃;(3)退耕還林還草及成立凌河保護區等工作能提高流域植被覆蓋面積、使流域水域面積得以回升,從而可以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帶來的溫度升高,提高流域生態環境質量。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注冊建造師
擅長專業: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