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國家對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不斷提高,以及建筑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高效、環保的新型建筑模式正在中國各地迅速發展。
隨著國家對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不斷提高,以及建筑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高效、環保的新型建筑模式正在中國各地迅速發展。尤其在四川,一項針對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的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的發布,不僅填補了國內在此領域的空白,更為全國范圍內推廣竹結構裝配式建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技術支持。
竹材優勢與挑戰并存
作為世界上竹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來開發和利用這一可再生材料。竹材因其生長速度快、碳匯能力強等特點,被廣泛認為是替代傳統建筑材料的理想選擇。然而,竹材在工程應用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防腐防蟲性能差、易受環境影響等。為此,《四川省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詳細規定了從設計到施工的一系列規范,確保竹結構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強化基礎連接與防護措施
《標準》特別強調了工程竹柱與基礎之間必須設置有效的防潮層,并且對于底層無地下室或混凝土樓板的情況提出了架空及通風防潮的具體要求。這些舉措有效減少了腐朽菌的滋生,提升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此外,《標準》還指出門窗洞口、陽臺等部位需配置防水防潮裝置,以防止雨水滲漏造成的損害。同時,在外墻連接處采取完整的防水處理,避免水分侵入導致的內部問題。
嚴格把控構件制作運輸環節
為了保證預制組件的質量,《標準》明確要求其存放于通風良好且排水順暢的地方,采用縱向平行堆垛法進行分層堆放,防止變形損壞。而在運輸過程中,則要控制懸臂長度不超過構件總長的四分之一,并使用專用擱置架或其他工具保障桁架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標準》還提到了吊裝設備的選擇及檢驗標準,強調未經設計允許不得隨意切割或開洞,以免破壞預制組件的整體性。
注重抗震抗風能力提升
考慮到地震區和多風地區的特點,《標準》專門制定了加強墻體間以及結構與支撐物之間的連接措施,特別是在剛度差異較大的區域,通過增加額外加固手段提高建筑物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例如,在可能遭受強風襲擊的地方,《標準》建議采取諸如增加屋面自重、強化瓦材固定等方式,減少風吸力對屋頂的影響;而對于窗戶,則要加強錨固,防止被風吹落。此外,還提倡縮短出檐長度,做成硬山形式,以此降低天窗高度和跨度,從而減小風力作用范圍。
細化節點構造細節
針對工程竹材質較硬不易打入釘子的問題,《標準》推薦采用工廠預鉆孔后現場安裝螺栓的方式,確保節點強度和可靠性。同時,為避免橫紋方向出現拉應力,《標準》規定了銷軸類緊固件在不同荷載條件下所需的最小端距、邊距、間距和行距尺寸,以及當多個緊固件沿順紋排列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增強橫紋抗拉性能。另外,《標準》還對墻骨柱截面尺寸進行了具體說明,要求承重墻骨柱連續布置,并在轉角處至少設置三根柱子以提供足夠支撐力。
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
《標準》不僅為四川省內從事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了詳盡的操作指南,也為其他省份開展類似項目樹立了典范。更重要的是,《標準》充分體現了我國在推動綠色建筑發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它既符合當前國際上對于低碳減排的要求,又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里,隨著更多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和完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質量竹結構裝配式建筑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成為城市景觀中一道亮麗風景線。
《四川省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不僅是對現有建筑規范體系的有效補充,更是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里程碑。它不僅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資源循環利用,而且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壯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社會價值。我們期待著在未來看到更多基于該《標準》建成的成功案例,共同見證一個更加美麗和諧的新時代到來。
可點擊鏈接查看:
附件:《四川省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
《四川省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解讀
《四川省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解讀
《四川省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公開征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四川省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意見的通知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公開征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四川省低層竹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意見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