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新疆兵團建設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兵團建工集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聚焦建筑主業,培育建筑產業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新疆兵團建設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兵團建工集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聚焦建筑主業,培育建筑產業發展新動能。2024年,兵團建工集團在“202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位列第439位,較上年提升了18位,是集團第八次入圍該榜單。
制度先行 以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隨著“開閘放水”一聲號令,清澈的水流奔騰而出,經引水一標9+460流向北方沉沙調節庫,新疆兵團水利水電工程集團鋼結構有限公司和田片區第十四師224團二期水利工程引水一標工程全線通水成功,將為昆玉市提供高效安全的供水系統,對進一步完善灌溉系統具有重要意義。自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嚴格落實管理責任制,抓好“四項經濟工作”,靈活運用“四大管理平臺”,克服環境惡劣、任務繁重等不利因素,確保了工程的順利完工。
近年來,兵團建工集團堅定改革方向、錨定改革目標,對標行業一流,先后建立以“四項經濟工作”“四大管理平臺”“項目管理責任制”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內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四項經濟工作。聚焦營收、承攬、利潤、“兩金”清收四項關鍵性指標,建立分層分人認領機制,實現“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
——四大管理平臺。發揮大宗物資集中采購、業財一體化、資金池、人力資源管理平臺作用,推動集團降本增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其中,資金池系統自2023年上線以來,已為企業壓降各類融資成本約2.27億元;預計集采平臺可為各企業節約采購費用約2.26億元。
——項目管理責任制。建立受法律保護、應用廣泛、管理精細、約束激勵機制明確、考核體系完善的“權、責、利”對等的項目管理體系。
市場為王 當好“走出去”的排頭兵
市場是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兵團建工集團是兵團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排頭兵,長期參與市場化競爭,“闖市場”意識不斷增強。兵團建工集團選定和田地區一項目作為“試驗田”,以管理換市場、以質量換市場、以現場換市場。
以管理換市場方面,該項目組建了以集團主要領導掛帥、指揮部成員及參加單位負責人為主的項目管理責任制團隊,牢牢抓住“生存線、運轉線、盈利線”三條主線,縮短工期,提高經濟效益。以質量換市場方面,抓好施工工藝、工序、科技創新提升,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質量和安全水平。以現場換市場方面,項目部嚴格提升現場管理和文明施工標準,積極履行國企擔當,推動兵地融合,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開展修繕、慰問等活動,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
近年來,集團堅持“深耕疆內、拓展疆外、優化海外”市場戰略,在國內各省(區、市)、海外23個國家參與施工建設,連續21年位列“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在國內,集團有區域覆蓋全疆、人員覆蓋全集團的7個區域化建設指揮部,能夠實現人員的快速機動、資源的快速配置。此外,集團還是新疆唯一一家施工工程項目遍布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的建筑施工企業,所屬子(分)公司、事業部及建設項目遍及國內26個省(區、市)。在海外,集團實施“借船出海”戰略,積極與大型企業深度合作。2023年,完成海外新承攬工程項目53.47億元,與2021年相比,年均增長速度為20.97%,海外市場實現逆勢增長。
創新驅動 全面發展新質生產力
“集團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人才隊伍為保障,持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兵團建工品牌,布局新能源、新基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為兵團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貢獻企業力量。”兵團建工集團黨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兵團建工集團不斷提升自主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通過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平臺,建設企業內部科技計劃項目庫,建立科技發展基金池,搭建“產業+”“科研+”“創業+”等平臺,實施屬地化引才、柔性引才和依托產學研合作引才等方式,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及運用能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結合薪酬制度改革,除收入分配向核心技術人員、優秀管理人才、高新技術人才和艱苦一線人員適當傾斜外,采取多種激勵分配手段,在績效考核中增加引進人才加分項,全方位引進人才。
近年來,該集團獲得科技進步獎6項,193個在建項目中應用了304項新技術,與北京科技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交流合作。
在新的起點上,兵團建工集團將充分發揮“大建工”全產業鏈優勢,持續優化整合內部資源,全力服務自治區和兵團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