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 | 分????類 | 預斷評價、回顧評價和現狀評價等 |
---|
根據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將工程興建對各個環境因子產生的影響或出現的主要環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工程對環境的綜合影響,提出減免不利影響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對各個環境因子產生的影響錯綜復雜,環境效應之間又往往具有相關性,因此,綜合評價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主要的和較適用的綜合評價方法如下。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
①矩陣表格法:是國際大壩委員會下設筑壩和環境委員會推薦采用的一種評價方法。表格中的橫行示出經濟、 社會、 物理、化學、水文、氣候和生物等環境因子,縱列示出工程的作用特征,包括工程功能、作用類型、作用區域、改善措施等。在矩陣表格相關的方格中用符號標出工程對各項因子產生影響的性質、時間、重要性、可能性,及是否需采取措施等(見表)。方法的實質是把工程對環境的總體影響分解成一系列便于評價的單個影響,由此能清晰地顯示出工程對環境影響的全貌。中國很多工程曾采用這一方法進行評價,并簡化了其中的評價符號,如有的僅用影響性質、影響大小和影響發生的可能性三項來評價每一種影響,并考慮了環境因子的相對重要性(即權重)進行綜合評價的估算。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
②巴特爾環境評價系統法:是美國巴特爾-哥倫布實驗室提出的一種評價方法。方法的特點是將各種復雜的環境影響采用統一的可比單位進行計算,即利用評價函數將環境因子估計值轉換成環境質量值(由好到壞以數值1到0表示),來反映工程對環境的影響(見圖)。評價的步驟為:選擇環境因子;建立環境因子的評價函數;將環境因子估計值轉換為環境質量值;確定因子權重;計算環境影響。其計算式為:
式中為環境影響;()、()分別為有、無工程情況時因子的環境質量值;為因子的權重;為因子總數。巴特爾環境評價系統法是一種較好的綜合評價方法。泰國在進行湄公河帕姆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時,曾采用了類似的方法。中國水利部門參照這一方法的思路,對環境因子的確定、權重的估計、評價函數的建立等方面,進行了補充研究,提出了環境質量指標法,并在一些工程的評價中應用。2100433B
對修建水利工程引起環境質量變化所進行的分析、預測和評價。一項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環境對工程也常產生影響。進行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在于針對工程引起各方面環境的改變,和環境變化對工程設計、運用、管理的制約和要求,研究提出使有利影響得到充分發揮、不利影響得到減免或補救的措施,并為選擇工程方案提供依據。
水利工程對環境影響的范圍,視工程規模、特性及所在地理位置而定。涉及范圍廣的一些大型水庫工程,常包括對庫區及其鄰近地區、對上游一些支流和對水庫下游河段與河口的影響等;一些較大規模的引水工程,常包括對引水地點的上下游河段、對輸水線路和對受水區的影響等。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可分為有利的與不利的兩方面。就其產生的來源與影響的程度,又可分為:直接或間接、原生或次生、短期或長期、暫時或積累、強烈或微弱、明顯或潛在、可逆或不可逆的影響等。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可分為預斷評價、回顧評價和現狀評價等三種類型。評價的程序主要是:
①環境狀況調查;
②環境影響識別;
③環境影響預測;
④綜合評價。
環境狀況調查 對工程影響范圍內自然、社會的環境現狀與歷史演變進行調查,為分析現狀情況和預測今后變化發展,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調查的基本內容,在自然環境方面,主要有水文、泥沙、水質、氣候、地形、地質、水文地質、水生和陸生生物等;在社會環境方面,主要有人口、人群健康、土地、工業、農業、景觀與文物和重要的政治、軍事、文化設施等。
上述每一項內容都還包含許多環境因子,即構成環境狀況的基本因素,如水文有流量、水位、流速等因子;氣候有氣溫、 降水、 蒸發、濕度、風速、風向等因子;人群健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蟲媒傳染病、地方性疾病的發病狀況等因子。
環境影響識別 在環境狀況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工程與環境的特性,列出與工程有關的環境因子,識別影響性質,選出需要進行分析、預測、評價的主要環境因子,或由這些因子組成的主要環境問題。識別方法有四種。 ①清單法:先將可能影響的環境因子、影響性質和作用大小列成清單或表格形式,再據以作出定性識別和篩選。這一方法,又分簡單清單法、分級加權清單法和提問式清單法等三種,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②矩陣法:將環境因子排在縱列上,將環境效應排在橫行上,構成陣列。其中,各項效應對環境因子的正負影響,均按不同等級示出其影響的程度。通常,還多采取加權的辦法,以識別各項因子對整體環境影響的總和。
③網絡法:屬一種流程框圖的結構,由箭頭與方框作有序的組合,用以說明人類活動可能產生的逐漸影響。這一方法的特點可形象地反映人類活動-效應-環境因子之間的因果關系。
④疊置法:其作法是先區分影響類型并分別制成環境質量等級分布圖,然后再將各分布圖疊置起來,進行識別、篩選。
環境影響預測 對經過識別篩選出的主要環境因子或問題,根據其特性,預測工程興建后可能發生的變化和影響。預測的成果,一般有定量和定性兩種。對一些能用量度單位表示的環境因子,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預測估算。如預測水庫建成后對局部氣候的影響和對水庫水質、水溫的變化等,已能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估算;預測水庫對庫區泥沙淤積和對下游河道沖刷的影響,多兼用數學和物理兩種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對一些難以用量度單位表示的環境因子,則可通過類比分析或機理分析作定性的預測。如預測水庫形成后對疾病流行的影響,多采取類比分析法,即選擇與擬建水庫具有相似自然、社會環境和水庫特性的類比水庫;進行對照并作出判斷;預測工程對水生生物、陸生生物的影響,多采用生態機理分析法,即針對各類生物對環境要求和對環境變化的適用性,按工程興建后的環境狀況,預測分析其在數量上或種群、群落上的變化。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是從工程的預設就開始進行廠址選擇,工廠布局,環境影響預測與評估的工作,要求為有必要的建設項目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等.這個是2005年才剛剛開始設立的工程師,非常非常難考...
四個都要考慮的。
1、簡述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評價內容:環境影響識別、環評專題設置、工程分析、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水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噪聲影響評價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參考資料:...
格式:pdf
大?。?span id="uqso3yu" class="single-tag-height">51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近年來,水利工程引起的環境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研究表明,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并不總是有利的,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水利工程的建設意味著是對整個河流流域內資源、生態、環境因素的整體改變,必然帶來對環境的影響。本文主要從水利工程的建設任務出發,分析了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并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解析,提出環境保護措施設計的關注點,以供共同探討。
格式:pdf
大?。?span id="ifs4ydj" class="single-tag-height">51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最近這些年來,人們的關注焦點日益轉移到水利工程引起的環境問題。有關研究表明,之所以水利工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日益突出,是因為人類利用水資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本文以水利工程的建設任務為出發點,淺談了影響環境的幾個評價要點,針對影響環境的因素進行解析、評價,還進一步提出針對設計環境保護措施的幾點建議。
《環境影響評價典型實例》共分13章,包括區域性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城市建設環境影響評價,制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房地產開發環境影響評價,電力、煤氣、水生產供應環境影響評價,交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批零、餐飲設施環境影響評價,采掘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農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放射性設施環境影響評價。本書共收集和提煉了46篇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精華,具有選材廣,選例精,突出項目特色的特點,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
《環境影響評價典型實例》可供環??萍脊ぷ髡?、環評工作人員、環境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大專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泥沙對環境的影響有利有弊,泥沙是一種資源,可用作建筑材料,也可作為肥源或用作圍墾填土,以及放淤改良土壤等。但泥沙淤積,有礙航運,影響水庫效益和渠道使用年限;泥沙是水中懸浮物的主要組成部分,含沙量過大可使水體性狀變差;泥沙吸附污染物質,如果沉積,在一定條件下就有可能成為潛在次生污染源。目前,對于一些復雜的泥沙問題,還不能完全進行有效控制。
(一)環境影響評價基本要求
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應堅持以下原則:
(1)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功能規劃的要求;
(2)堅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的要求;
(3)堅持“三同時”原則,即環境治理設施應與項目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4)力求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5)注重資源綜合利用,對環境治理過程中項目產生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應提出處理和再利用方案。
(二)環境條件調查
環境條件主要調查以下幾方面的狀況: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和特殊環境。
(三)影響環境因素分析
影響環境因素分析,主要是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破壞環境,生產運營過程中污染環境,導致環境質量惡化的主要因素。
l.污染環境因素分析
分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污染源,計算排放污染物數量及其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主要污染源有: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噪聲、粉塵及其他污染物。
2.破壞環境因素分析
分析項目建設施工和生產運營對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因素,預測其破壞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對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破壞;(2)對森林草地植被的破壞,如引起的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3)對社會環境、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的破壞。
(四)環境保護措施
1.治理措施方案
應根據項目的污染源和排放污染物的性質,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
2.治理方案比選
對環境治理的各局部方案和總體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并作出綜合評價。比較、評價的主要內容有:(1)技術水平對比;(2)治理效果對比;(3)管理及監測方式對比;(4)環境效益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