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利工程建設導致氣候環境差異性擴大,氣溫升高水利工程建設對于降雨量、氣溫、大氣、風力、霧氣等氣候環境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主要原因是水庫大壩等水利工程擴展建設,使得原本的水資源系統發生改變,河流水、...
都江堰灌區是四川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四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物華天寶,地杰人靈”,歷史上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灌區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市華彩及城鎮風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灌區水利,...
歷代興修的水利工程 (1)戰國:秦國的都江堰、鄭國渠。 (2)秦:開通了秦渠、靈渠和江南運河。 (3)兩漢:農田水利地區特色明顯。 ①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系為主,著名工程有六輔渠、白渠、龍首渠...
格式:pdf
大小:51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近年來,水利工程引起的環境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研究表明,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并不總是有利的,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水利工程的建設意味著是對整個河流流域內資源、生態、環境因素的整體改變,必然帶來對環境的影響。本文主要從水利工程的建設任務出發,分析了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并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解析,提出環境保護措施設計的關注點,以供共同探討。
格式:pdf
大小:51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興建水利工程,勢必要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因此,要解決水利工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就要從設計爭施工兩方面考慮,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更好地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根據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將工程興建對各個環境因子產生的影響或出現的主要環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工程對環境的綜合影響,提出減免不利影響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對各個環境因子產生的影響錯綜復雜,環境效應之間又往往具有相關性,因此,綜合評價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主要的和較適用的綜合評價方法如下。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
①矩陣表格法:是國際大壩委員會下設筑壩和環境委員會推薦采用的一種評價方法。表格中的橫行示出經濟、 社會、 物理、化學、水文、氣候和生物等環境因子,縱列示出工程的作用特征,包括工程功能、作用類型、作用區域、改善措施等。在矩陣表格相關的方格中用符號標出工程對各項因子產生影響的性質、時間、重要性、可能性,及是否需采取措施等(見表)。方法的實質是把工程對環境的總體影響分解成一系列便于評價的單個影響,由此能清晰地顯示出工程對環境影響的全貌。中國很多工程曾采用這一方法進行評價,并簡化了其中的評價符號,如有的僅用影響性質、影響大小和影響發生的可能性三項來評價每一種影響,并考慮了環境因子的相對重要性(即權重)進行綜合評價的估算。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
②巴特爾環境評價系統法:是美國巴特爾-哥倫布實驗室提出的一種評價方法。方法的特點是將各種復雜的環境影響采用統一的可比單位進行計算,即利用評價函數將環境因子估計值轉換成環境質量值(由好到壞以數值1到0表示),來反映工程對環境的影響(見圖)。評價的步驟為:選擇環境因子;建立環境因子的評價函數;將環境因子估計值轉換為環境質量值;確定因子權重;計算環境影響。其計算式為:
式中為環境影響;()、()分別為有、無工程情況時因子的環境質量值;為因子的權重;為因子總數。巴特爾環境評價系統法是一種較好的綜合評價方法。泰國在進行湄公河帕姆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時,曾采用了類似的方法。中國水利部門參照這一方法的思路,對環境因子的確定、權重的估計、評價函數的建立等方面,進行了補充研究,提出了環境質量指標法,并在一些工程的評價中應用。2100433B
對修建水利工程引起環境質量變化所進行的分析、預測和評價。一項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環境對工程也常產生影響。進行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在于針對工程引起各方面環境的改變,和環境變化對工程設計、運用、管理的制約和要求,研究提出使有利影響得到充分發揮、不利影響得到減免或補救的措施,并為選擇工程方案提供依據。
水利工程對環境影響的范圍,視工程規模、特性及所在地理位置而定。涉及范圍廣的一些大型水庫工程,常包括對庫區及其鄰近地區、對上游一些支流和對水庫下游河段與河口的影響等;一些較大規模的引水工程,常包括對引水地點的上下游河段、對輸水線路和對受水區的影響等。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可分為有利的與不利的兩方面。就其產生的來源與影響的程度,又可分為:直接或間接、原生或次生、短期或長期、暫時或積累、強烈或微弱、明顯或潛在、可逆或不可逆的影響等。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可分為預斷評價、回顧評價和現狀評價等三種類型。評價的程序主要是:
①環境狀況調查;
②環境影響識別;
③環境影響預測;
④綜合評價。
環境狀況調查 對工程影響范圍內自然、社會的環境現狀與歷史演變進行調查,為分析現狀情況和預測今后變化發展,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調查的基本內容,在自然環境方面,主要有水文、泥沙、水質、氣候、地形、地質、水文地質、水生和陸生生物等;在社會環境方面,主要有人口、人群健康、土地、工業、農業、景觀與文物和重要的政治、軍事、文化設施等。
上述每一項內容都還包含許多環境因子,即構成環境狀況的基本因素,如水文有流量、水位、流速等因子;氣候有氣溫、 降水、 蒸發、濕度、風速、風向等因子;人群健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蟲媒傳染病、地方性疾病的發病狀況等因子。
環境影響識別 在環境狀況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工程與環境的特性,列出與工程有關的環境因子,識別影響性質,選出需要進行分析、預測、評價的主要環境因子,或由這些因子組成的主要環境問題。識別方法有四種。 ①清單法:先將可能影響的環境因子、影響性質和作用大小列成清單或表格形式,再據以作出定性識別和篩選。這一方法,又分簡單清單法、分級加權清單法和提問式清單法等三種,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②矩陣法:將環境因子排在縱列上,將環境效應排在橫行上,構成陣列。其中,各項效應對環境因子的正負影響,均按不同等級示出其影響的程度。通常,還多采取加權的辦法,以識別各項因子對整體環境影響的總和。
③網絡法:屬一種流程框圖的結構,由箭頭與方框作有序的組合,用以說明人類活動可能產生的逐漸影響。這一方法的特點可形象地反映人類活動-效應-環境因子之間的因果關系。
④疊置法:其作法是先區分影響類型并分別制成環境質量等級分布圖,然后再將各分布圖疊置起來,進行識別、篩選。
環境影響預測 對經過識別篩選出的主要環境因子或問題,根據其特性,預測工程興建后可能發生的變化和影響。預測的成果,一般有定量和定性兩種。對一些能用量度單位表示的環境因子,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預測估算。如預測水庫建成后對局部氣候的影響和對水庫水質、水溫的變化等,已能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估算;預測水庫對庫區泥沙淤積和對下游河道沖刷的影響,多兼用數學和物理兩種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對一些難以用量度單位表示的環境因子,則可通過類比分析或機理分析作定性的預測。如預測水庫形成后對疾病流行的影響,多采取類比分析法,即選擇與擬建水庫具有相似自然、社會環境和水庫特性的類比水庫;進行對照并作出判斷;預測工程對水生生物、陸生生物的影響,多采用生態機理分析法,即針對各類生物對環境要求和對環境變化的適用性,按工程興建后的環境狀況,預測分析其在數量上或種群、群落上的變化。
項目建成運行后將有效緩解南川中北部及萬盛部分地區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嚴重缺乏的現狀情況,可以提高該地區農業灌溉保證率和改善城鄉居民供水條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但工程建設和運行也會產生一些環境問題,主要包括:
①工程施工中將會破壞植被,產生大量的土石方,如處理不當,會引起水土流失;隧洞施工對地下水有一定影響。
②工程建設過程中物料運輸、建筑材料加工等產生的噪聲和空氣污染可能對環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③項目建成后,水庫水位雍高以及壩下水流減少,在枯水季節可能造成減水,對水生生態環境以及魚類資源造成一些不利影響。
④工程實施后,城鎮供水量增加,將引起下游河段水量減少,供水退水污染物總量增加,經預測下游河段水環境容量較大,對下游河段水質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