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904KB
頁數: 2頁
面對入世的沖擊……,不能僅僅抱怨設計任務重、費用低。最重要的是應該取消資質等級制度。 許多設計師都像生長在一只爛蘋果上的蒼蠅,他們舍不得離開這個熟悉和依然有利可圖的環境,當然有時還會帶 回成群結隊的食客,從唯利是圖這一點上看,我們倒“市場化”的絕對徹底,而“市場化”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另一支柱 ——規則化——便無人問津了。 近二十年中國設計界似乎一直交替回蕩著兩個主旋律:天才的設計師在市場經濟領域中像個白癡,主流的設計單 位和“在野”的設計公司的亂仗。 許多設計師在意識到,無論是投標,還是組織設計和施工,無疑不是經濟活動之時,便陷入一種恐慌之中,進而 出現類似中國彩電業的情況,以為大力殺價才是取勝法寶,殊不知這種做法的結果,是使得的業主對建筑師更加不信任, 甚至在業界內也相互猜度,使得設計師們將自己的生存空間人為縮小。 ——摘自馬怡西著《迷失的中國本土設計師》
格式:pdf
大小:138KB
頁數: 17頁
一、中國建筑的現代化進程 改革開放至今的三十七年里,我國經濟、 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迅速發展, 建筑業在飛速 發展的同時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城市為適應現代化的發展, 進行大范圍改造, 與此同 時西方設計師、 建筑設計理念涌入中國建筑市場, 當代建筑使用新的技術和材料的同時, 卻 在設計理念方面逐漸淡化了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建筑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清朝以前被譽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之一”。 鴉片戰爭 之后,西方文化入侵中國,在經濟、政治體制的變化下,建筑業的發展也隨之開始轉變。 20 世紀 80 年代之后,中國建筑開始了傳統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的嘗試,但是自改革開放 之后,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再加之西洋建筑有簡潔、營造快速等特點,我國的建筑理念逐 漸淡化了建筑的傳統文化和內涵, 如果我們所有的地區都成為了無歷史的空殼, 我們又該如 何自信地發展,愜意地棲居? 二十一世紀人們開始注意到在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