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127KB
頁數: 4頁
Ⅰ-Ⅴ曲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表征太陽能電池性能的方法。而在有機小分子器件中,各個界面的物理過程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著重研究界面物理過程對于Ⅰ-Ⅴ曲線的影響。在實驗中證實了S形Ⅰ-Ⅴ曲線來自于ITO/有機界面的衰減,并且提出了一個改良的器件等效電路模型。進一步地,在ITO/有機界面處插入MoO_x層會顯著地抑制界面勢壘的產生,避免了S形Ⅰ-Ⅴ曲線的出現,從而極大地延長了器件的壽命。還發現給體材料CuPc與受體材料C_(60)中激子產生的光電流對負向偏壓的響應完全不同,通過實驗提出了在C_(60)層中三態激子-電子相互作用是導致這個現象的主要物理機制。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25頁
北京交通大學畢業設計(論文) 第 1 頁 1 1有機太陽能電池概述 1. 1 研究背景 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 ,可再生能源的尋求已經迫在眉睫,太陽能 作為一種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據統計, 地 球表面接受的太陽能輻射達到全球需求能源的一萬倍, 地球每平方米平均 每年受到的輻射可發電 289kw. h,在全球 4%的沙漠上裝太陽光伏系統, 就足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 因此光伏發電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占光 伏市場主導地位的是單晶硅和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但是 ,昂貴的成本是限 制無機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并且,中國多晶硅價格從去年 最高的超過 300萬元 /噸,下降至目前大約 120萬元 /噸。薄膜太陽能電池 等由于成本低 ,市場份額迅速擴大,這不僅對傳統晶硅電池價格形成壓制,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太陽能發電成本。 從 20世紀 70年代開始人們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