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 8頁
根據Penmam-Monteith蒸騰模型,建立了一個以單棟塑料大棚內外氣象條件為驅動變量,以單棟塑料大棚結構、防蟲網覆蓋材料、大棚內小白菜特征寬度和葉面積指數為參數的小白菜蒸騰模型,并利用單棟塑料大棚內試驗數據的獨立樣本對模型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長江下游地區覆蓋20目、25目、28目防蟲網單棟塑料大棚的流量系數分別為0.771、0.758和0.736,綜合風壓系數分別為0.33、0.37和0.39,模型對該地區夏季晴天、多云、陰天蒸騰速率預測值與觀測值的決定系數(R2)分別為0.95、0.91和0.94,回歸估計標準誤差(RMSE)分別為0.018、0.014和0.015g·m-2.s-1,相對誤差(RE)分別為14.27%、18.05%和15.80%.蒸騰模型能較好地預測長江下游地區防蟲網覆蓋單棟塑料大棚內小白菜的蒸騰速率.
格式:pdf
大小:357KB
頁數:
為了了解和掌握熱帶土壤栽培的小白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 Group.)對多環芳烴(PAHs)污染物的吸收和累積規律,為熱帶土壤的安全利用及農產品安全生產提供科學依據,于2013年5—9月在海南省農墾科學院海口試驗站網室內進行了小白菜盆栽試驗。各處理土壤分別施加3種單體PAHs的質量分數梯度為0、0.4、0.8、1.6、3.2 mg·kg-1,撒播小白菜種子出苗后,每盆留苗6株,自然條件,常規管理,各處理小白菜培養30 d后收獲。小白菜和土壤樣品,用超聲水浴萃取,層析小柱凈化后,利用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樣品中的3種PAHs。結果表明,小白菜根和葉中3種PAHs累積量隨土壤施加質量分數的升高而增加,根部和葉對Phe最大累積量分別為86.25 ng·g-1和37.18 ng·g-1,而對Ba P的最大累積量分別為20.78 ng·g-1和3.56 ng·g-1;小白菜根對Phe與Fla的生物富集系數較大,且二者無明顯差異,但對Ba P的生物富集系數較小,且差異顯著(P=0.006);3種PAHs單體在各種處理土壤中的殘留在84.49%~94.03%之間,各單體之間無明顯差異,各處理之間也無明顯差異。說明熱帶土壤生長的小白菜根和葉中3種單體PAHs濃度顯著低于其土壤中的濃度,且根部積累3種單體PAHs的濃度顯著高于其葉中的濃度;小白菜葉對Ba P的吸收和累積量極少;小白菜根更易吸收和累積Phe和Fla;小白菜生長30 d后,絕大部分PAHs仍殘留在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