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342KB
頁數: 1頁
科研人員和塔里木石油工人在被稱為“死亡之?!钡乃死敻纱笊衬行藿ǖ?,世界上最長的流動沙漠公路兩側建起了一道綠色長廊。1994年,科技人員開始在沙漠油田基地開展防沙綠化先導試驗,成功地尋找到就地利用高礦化度地下水進行造林綠化的途徑,并篩選出一批適應沙漠環境的造林樹種。1999年完成6.3公里生物防沙試驗工程,2001年又建成30.8公里防護林生態示范工程,為最終實現沙漠公路的全線綠化奠定了基礎。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607KB
頁數: 4頁
根據多年試驗資料,針對民勤干旱缺水,無霜期短,苦咸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的實際.研究提出了超早熟區苦咸水灌溉棉花節水高效生產技術,即低拱棚種植技術、地膜覆蓋技術、足墑播種技術、矮桿密植技術和控水灌溉技術等。試驗證明:苦咸水區發展地膜棉花節水高效,籽棉產量達4300~4800kg/hm2,凈效益19560元/hm2,水效益達4.74元/m3,是春小麥的4.56倍,春小麥-玉米“帶田”的4.69倍,瓜類的2.14倍。發展低拱棚地膜棉花是苦咸水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措施,其籽棉產量達6000~7500kg/hm,凈效益可達26505元/hm2,是春小麥的4.6倍,“帶田”的2.86倍,瓜類的2.93倍;水效益662元/m3,分別是春小麥、“帶田”、瓜類的6.37倍、6.55倍、3.15倍。發展低拱棚及地膜棉花是苦咸水資源高效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徑,也是干旱缺水區水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