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3.0MB
頁數: 13頁
佩枯錯淡色花崗巖位于近東西向展布的北喜馬拉雅片麻巖穹窿西側的馬拉山穹窿內,是一復合巖體,由電氣石淡色花崗巖、二云母花崗巖和含石榴石淡色花崗巖組成.鋯石U-Pb地質年代學研究表明:(1)電氣石淡色花崗巖形成于28.2±0.5 Ma,其源巖經歷了33.6±0.6 Ma的變質作用和深熔事件;(2)二云母花巖形成于19.8±0.5 Ma;(3)兩種淡色花崗巖都包含有大量年齡為~480 Ma的繼承性鋯石.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Sr,Nd和Hf)組成上,這3類淡色花崗巖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全巖初始Sr和Nd及鋯石原位Hf同位素組成特征顯示電氣石淡色花崗巖的Sr和Hf同位素比值都高于二云母花崗巖,表明它們是不同源巖和不同部分熔融反應共同作用的結果.結合已有的數據,進一步表明藏南喜馬拉雅造山帶~35 Ma深熔作用促使了藏南拆離系的啟動,喜馬拉雅造山帶由逆沖增厚轉化為伸展減薄,并引發變泥質巖發生大規模的減壓部分熔融,~28和~20 Ma這兩組年齡代表了藏南拆離系活動觸發的更大規模的部分熔融和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