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7頁
閩南建筑的紅磚情節 ——閩南鄉土色彩“閩南紅”體驗 曾舒凡 廈門大學國際學院 361005 摘 要 : “紅磚白石雙撥器,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宮殿式”的建筑風格使得福建閩南 傳統民居建筑有別于中國其他廣大地區民居而獨樹一幟。閩南傳統民居特有的建筑色彩體系 ——“紅磚白石”的紅艷風格,使得它更具有地域代表性,成為閩南傳統民居的象征。因此 有學者們將這個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色彩作為閩南建筑文化的特征,以“紅磚區”與“灰磚區” 來劃分福建傳統民居,并將建造有閩南傳統紅磚建筑的地區劃為“紅磚文化區” 。 本文擬以代表閩南民居紅磚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紅磚為出發點,探析紅磚形成的種 種歷史淵源;闡明以閩南鄉土材料制作的紅磚在閩南區域環境內的適應性;及由紅磚抽提的 鄉土化色彩元素“閩南紅”的色彩藝術表現力和區域可識別性。 Abstract: "Brick
格式:pdf
大小:3.8MB
頁數: 11頁
閩南建筑—屋頂 這次將閩南傳統建筑的屋頂作為研究對象, 從文化和設計方法的視角, 對閩 南傳統建筑屋頂進行研究。就是對其形態、構造、做法和設計思想進行研究,分 別對各個部分的形態、 構造、施工做法和設計思想進行了分析。 首先對閩南地區 的人文和地理環境因素做介紹。 一、源遠流長的閩南建筑文化 東漢時期,閩南地區還是一片荒涼之地, 文化狀態也處于最原始的狀態。 大 量的民族人口遷移帶來了新的中原漢文化。 具有多元性的中原漢文化逐漸成為了 閩南文化的主導。 歷史記載中漢民的多次遷移, 還有閩南地區依山傍海的獨特的 地理特征,以及儒學、釋、道家這三大文化的交流匯集,受這種種客觀因素的影 響,最終形成了閩南文化。 南北朝時期的泉州已有不錯的發展程度, 而到了宋朝,泉州港成為了世界著 名的貿易大港, 名揚內外。這時的泉州憑借著海洋經濟的繁榮發展, 早期的閩南 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融達到了頂峰。 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