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5.5MB
頁數: 48頁
第一章 建筑熱工學基礎知識 1.1 室內熱環境 Indoor Thermal and Humid Environment 1.室內熱濕環境構成要素及其對人體熱舒適的影響 (1)構成室內熱濕環境的要素: 室內空氣溫度、空氣濕度、氣流速度、環境輻射溫度。 (2)欲保持人體穩定的體溫,體內產熱量應與環境失熱量相平衡。 Δq =M ±C±R-E Δq 人體得失的熱量 Δq =36.5℃ 人體處于熱平衡 正常比例散熱 對流換熱 C占總散熱量 25%~30% 輻射散熱 R占總散熱量 45%~50% 呼吸和無感覺蒸發散熱 25%~30% Metabolic 人體產熱量 (取決于機體活動劇烈程度) 安靜狀態的成年人 95~115W/h 重體力勞動成年人 580~700W/h 東方人 base metabolic 64W/h →根據人的活動不同, 代謝不同。 所以不同的功能空間設置, 要根據
格式:pdf
大小:221KB
頁數: 8頁
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授課教案 第 頁 班 級 周 次 星 期 第 節 時 數 序 號 授 課 形 式 授課章節 第二部分 建筑物理環境 第一篇 建筑熱工學 第一章 室內熱環境 第一節 人與室內熱環境 第二節 室內熱環境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中國建筑熱工設計分區與改善室內熱環境的途徑 第二章 傳熱基本知識 第一節 傳熱方式 教學目的 了解人體熱平衡,室內熱環境及其影響因素。了解中國建筑熱工分區,改 善室內熱環境的途徑。熟悉傳熱方式(導熱、對流、輻射)及其相關內容。 教學重點 難 點 無 內容更新 無更新內容 作 業 預習課本 課后體會 第 頁 主 要 內 容 教學設計 第二部分 建筑物理環境 第一篇 建筑熱工學 第一章 室內熱環境 第一節 人與室內熱環境 1、人的熱平衡 人體得失的熱量可表示為: △q=qm±qc±qr-qw (1.1-1) 式中: △q為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