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43KB
頁數: 5頁
解析建筑“三縫”: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 01伸縮縫 1、名詞解釋 伸縮縫:當建筑物較長時為避免建筑物因熱脹冷縮較大而使結構構件產生 裂縫所設置的變形縫。 2、需要設縫的情況 ①建筑物長度超過一定限度; ②建筑平面復雜,變化較多; ③建筑中結構類型變化較大。 3、設置原則 設置伸縮縫時通常是沿建筑物長度方向每隔一定距離或結構變化較大處在 垂直方向預留縫隙,將基礎以上的建筑構件全部斷開,分為各自獨立的能 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縮的部分。基礎部分因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一般不須 斷開。 4、縫的間距 伸縮縫的最大間距應根據不同材料的結構而定,詳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2002 )。P112 頁表 9.1.1 分別列出了各種砌體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房 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 5、縫的構造 伸縮縫寬度一般為 20~40mm ,通常采用 30mm 。 6、其他要求 在結構處理上,磚混結構可采用單墻方案,也可采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 3頁
后澆帶是指在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 只在施工期間留 存的臨時性的帶形縫, 起到消化沉降收縮變形的作用, 根據工程 需要,保留一定時間后, 再用混凝土澆筑密實成為連續整體的結 構。還可以減小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的溫度應力, 施工后澆帶分為后澆沉降帶、 后澆收縮帶和后澆溫度帶, 分 別用于解決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間差異沉降、 鋼筋混凝土收縮變 形相減小溫度應力等問題。 這種后澆帶一般具有多種變形縫的功 能,設計時應考慮以—種功能為主,其他功能為輔。施工后澆帶 是整個建筑物,包括基礎及 L:部結構施工中的預留縫 (“縫” 很寬,故稱為“帶” ),待主體結構完成,將后澆帶混凝土補齊 后,這種“縫”即不存在,既在整個結構施工中解決了高層主樓 與低居裙房的差異沉降,又達到了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目的。 施工縫:因施工組織需要而在各施工單元分區間留設的縫。 施工 縫并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只是因后澆注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