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4KB
頁數: 2頁
施工組織設計 /方案 基礎蜂窩麻面的處理方案及保證措施 1、質量缺陷描述: 我單位在 2004年 4月 7 日至 2004年 4月 8日對 D軸 /11~17線基礎及短柱 砼進行澆筑施工, 4月 8日下午拆除基礎模板時,發現個別基礎出現蜂窩、麻面 現象。具體部位如下: ① D軸 /1/16線基礎短柱根部靠 E軸方向出現 8cm×8cm蜂窩現象。 ② D軸 /16線獨立柱基礎第三級根部出現 5cm×10cm麻面。 2、原因分析: ① 操作方法不當:因獨立柱基采用的是臺階式支模方案,下一臺階砼澆 筑完畢后未等砼稍微收水就立即澆筑上一臺階的砼,振搗上一臺階的砼時,因 下一臺階砼的流動性太大造成上一臺階砼下沉流動,造成臺階根部或短柱根部 出現爛根現象,施工時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② 操作人員思想麻痹大意:因砼采用砼輸送泵進行澆筑,砼坍落度大, 砼攪拌人員思想麻痹大意,自以為是,以為不會出現問題,導致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76KB
頁數: 4頁
現澆梁、板、柱混凝土出現蜂窩、麻面、孔洞 原因 以及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1現象 蜂窩混凝土結構局部酥松、 石子多、砂漿少、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孔 洞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 麻點形成粗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 象孔洞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 ,鋼筋局 部或全部裸露。 2 產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隔離劑涂刷不勻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2)摸板拼縫不嚴 ,局部漏漿 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 4)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 5)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混凝土中的氣泡未排出 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7)基礎、柱、墻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灌上層混凝土。 8)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埋件處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未振搗就繼續澆筑 上層混凝土 9)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 10)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夠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