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34KB
頁數: 2頁
2010 年第 24期 1.抗震設計思路發展歷程 隨著建筑結構抗震相關理論研究的不斷發展 ,結構抗震 設計思路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 。 最初 ,在未考慮結構彈性動力特征 ,也無詳細的地震作用 記錄統計資料的條件下 ,經驗性的取一個地震水平作用 (0.1 倍自重 )用于結構設計 。到了 60年代 ,隨著地面運動記錄的不 斷豐富 ,人們通過單自由度體系的彈性反應譜 ,第一次從宏觀 上看到地震對彈性結構引起的反應隨結構周期和阻尼比變化 的總體趨勢 ,揭示了結構在地震地面運動的隨機激勵下的強 迫振動動力特征 。但同時也發現一個無法解釋的矛盾 ,當時規 范所取的設計用地面運動加速度明顯小于按彈性反應譜得出 的作用于結構上的地面運動加速度 ,這些結構大多數卻并未 出現嚴重損壞和倒塌 。 后來隨著對結構非線性性能的不斷研 究,人們發現設計結構時取的地震作用只是賦予結構一個基 本屈服承載力 ,當發生更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