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72KB
頁數(shù): 5頁
在調(diào)查廣西崇左叉葉蘇鐵種群結構特征的基礎上,根據(jù)年齡結構圖和存活曲線,分析種群動態(tài),應用擴散系數(shù)、聚集指數(shù)、平均擁擠度、聚塊性指數(shù)、集群指數(shù)等方法研究分布格局.結果表明,叉葉蘇鐵幼苗個體比例較大(其中Ⅰ、Ⅱ級幼苗占總個體數(shù)的59.17%),種群結構呈金字塔型,屬于增長型種群,種群結構比較穩(wěn)定;種群內(nèi)開花植株少,僅發(fā)現(xiàn)5株開花,未見結實個體;叉葉蘇鐵種群分布格局呈聚集型,這與叉葉蘇鐵的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密切相關,同時還受到生境異質(zhì)性影響.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shù): 6頁
比較CTAB法和SDS法提取叉葉蘇鐵(Cycas micholitzii)的總DNA,發(fā)現(xiàn)CTAB法是提取叉葉蘇鐵總DNA的較好方法;對叉葉蘇鐵ISSR-PCR反應體系中的4個主要因素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及Mg2+進行最優(yōu)條件篩選;采用單因素法探討DNA模板量、退火溫度和循環(huán)次數(shù)的最佳反應條件,建立了適合于叉葉蘇鐵的最佳ISSR-PCR反應體系(20μL體系):1×Buffer,75ng DNA模板,dNTPs 250μmol·L-1,Taq酶1.0U,引物0.2μmol·L-1,Mg2+2.5mmo·lL-1,反應程序為:94℃預變性5min,94℃變性1min,52℃退火1min,72℃延伸2min,循環(huán)40次,72℃延伸10min,4℃保存。本研究結果為蘇鐵綱植物的分子生物學和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提供理論參考。